誠信論

誠信論

《誠信論》是2004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建平。本書以圖對當代中國社會為何缺失誠信展開全方位的透視,並努力提供更傾向於實際操作的解決辦法。

基本介紹

  • 書名:誠信論
  • 作者:鄒建平
  • 類別:資信評估與證券評級
  • 出版時間:2004年
圖書簡介,作者簡介,

圖書簡介

作為畢業於10多年前的管理學博士,6年前的經濟學博士後,加上10多年從事央行和證券監管工作的經歷,鄒建平一直孜孜不倦於資信評估與證券評級的研究。歷時四年,一部20多萬字的《誠信論》於2004年歲末刊印成書。
現任中國期貨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的鄒建平在《誠信論》一書《序》中寫道:“作為一名實際工作者,時時要被理論的晦澀與實踐的複雜所困擾,心靈的沉重與煩瑣在所難免。越是在這種境遇下,責任感越是油然而生,它讓我發現探索的意義與樂趣,我願意把它付諸文字,與同行及大家分享。”
誠信危機已浸透社會多個領域,所以現階段出現的所有過渡性問題好象全部指向誠信問題,所有的社會問題似乎都表現為誠信危機。當我們真正認識到誠信不僅是倫理道德的概念,而且是成本和資源的概念時,關於誠信論的理論研究才算是正式起步。此書可謂是“誠信論”之“蒙學書”。
作者認為,表面看來這種嚴重的誠信危機是一個道德問題,似乎是中國古代傳統道德和近代階級道德崩潰後,現代商業道德尚未建立起來之前的過渡產物,是物質利益戰勝精神價值的產物,而人們做的似乎也只限於強化道德教化,但這根本無法挽救我們的精神世界與物質社會。
變革時期產生的誠信危機暴露了我們制度上最重大的缺陷———現代信用制度的缺失。西方最終建立起現代的信用社會花了500年以上的時間,而我們短短几代人,要重構百年間徹底斷裂開的道德觀和文化秩序,就必須克服數千年文化大國所固有的巨大文化慣性,才能建設起一個具有基本信用屬性的社會。但難度亦何其之大!
誠信危機成為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現代化進程中正面對的綜合困境。此書以綜合視域來考察當代中國誠信危機的問題,順理成章地涉及到哲學、歷史學、倫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政治學多個學術領域,並把涉及智慧財產權的集體失信事件、國際鑽石業演變和中國對俄羅斯的外貿失利等典型個案予以深刻解剖。

作者簡介

鄒建平,管理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後,中國註冊會計師。現任中國期貨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曾任中國證監會遼寧、貴州證監局局長,遼寧省第八屆、第九屆政協委員。1996年獲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稱號,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事部批准“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為中國市場信用學會學術委員會第一屆學術委員。長期從事中央銀行與證券監管工作,致力於資信評估與證券評級研究。曾獨立出版《中國金融問題報告》、《國外證券評級》、《資信評估實務》、《信用評級學》、《日本證券評級》、《證券評級概論》、《證券信用評級系統》、《企業信用評級》等十幾部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