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干預

指通過改變或影響個體已有的認知思維模式來影響個體的(運動)行為水平的各種主動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認知干預
  • 時間:1977年
  • 提出者:羅斯
  • 手段:內省或頓悟
認知干預的手段,

認知干預的手段

1977年羅斯(Ross,L.)認為,至少有三種主要手段可以引起信念系統發生改變。(1)使信念不能獲得證實(disconfirmation),將那些與信念矛盾相反的證據放到個體面前,從而導致個體對其信念發生懷疑和動搖。(2)概念重建(reconceptualization),給個體提供另一種可以解釋其觀察和經驗的概念系統,從而取代個體原有的信念。(3)內省或頓悟(insight),即促使個體理解他的信念形成的過程,人們推測重新認識信念過程的不合理性可以引起信念的修正。除了上述三種途徑之外,還有一種強調重複(rendall,P.C.)的手段,如自我指導訓練(SIT),這種手段對主體認為信念是否真實影響較小,但重複的結果使個體在某一特定環境中產生一定想法的可能性增加。肯德爾(Kendall,P.C.)等認為認知障礙應區分為認知歪曲和認知缺陷兩類,羅斯(Ross,L.)所說的三種手段是改變信念歪曲或錯誤的最有力的過程,而重複的手段可能對認知缺陷更為有效。臨床證據顯示,成人發生抑鬱症時,確有信念歪曲,適用羅斯的三種主要手段。學齡前衝動性兒童,可以發現認知缺陷,缺少適當的認知中介因素,主要應採取重複的方法以糾正認知缺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