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卿(1898/07/18~1930/01/10),男,漢族,湖北省蘄春縣人,革命活動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詹文卿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省蘄春縣
- 出生日期:1898/07/18
- 逝世日期:1930/01/10
- 職業:革命活動家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個人簡歷,
個人簡介
詹文卿於1898年出生於蘄春縣田家橋東山坪村的一個貧苦知識分子家庭,愛憎分明,敢作敢當,富正義感,好為窮人打抱不平。因受本村中國新民主主義前驅詹大悲的革命思想的影響,渴望人人平等,追求革命。在革命人士詹大星的支持和幫助下,毅然參加革命。
個人簡歷
1927年初,蘄春農民運動興起,他帶頭在家鄉組建區、鄉農民協會,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在英山縣被捕,因未暴定華)等秘密集會,討論成立革命組織,創辦革命刊物,並於次年成立“新蘄春學會”,創辦《新蘄春》刊物。約在1924年,赴武漢求學,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旋赴蘇聯留學。
北伐戰爭開始前,陳方從蘇聯回國,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隨即受國民黨湖北省黨部之派回到蘄春,秘密成立中國國民黨蘄春縣黨部籌委會。同年11月8日,國民黨蘄春縣黨部正式成立,他被舉為常務委員(常委制,實際負責人)。
1926年11月20日,陳方根據中共湖北區執委指示,成立中共蘄春特別支部委員會,這是中共在蘄春境內的最早組織,由他任書記。此後,在以中共黨員為核心的國民黨蘄春縣黨部的領導下,農民和工人運動皆轟轟烈烈地發展起來。1927年2月,縣農民協會成立,到6月全縣有11個區農會、200多個鄉農會,會員2.53萬人,實現了“一切權力歸農會”;創建農民自衛軍,他親率農民自衛軍剿滅了流竄縣北的北洋潰兵和土匪。
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以陳方為首的縣黨部召開聲討蔣介石大會,並在全縣繼續發展農會組織,審判土豪劣紳。
大革命失敗後,陳方被迫出走。後來參加紅四方面軍長征。1935年隨西路軍轉到新疆。被軍閥盛世才關押。1938年,被盛世才關押的一批共產黨員被營救出獄,但陳方下落不明。露共產黨員身份,兩月後獲釋。
1928年春,詹文卿到安徽霍山尋找黨組織。4月,同中共六(安)霍(山)縣委取得聯繫。5月.他按照六霍縣委的安排回到家鄉,向貧家家民宣傳共產黨的革命主張,秘密發展組織,開展對敵鬥爭。時國民黨政府配合“清共”,對居民生活必需品之一的食鹽實行“分區專賣”,並設“鹽卡”監督實行。何家鋪鹽卡的“卡兵”,以鄂人不準食皖鹽(淮鹽)為藉口,肆意敲詐勒索,魚肉鄉民,百姓恨之入骨。
詹文卿以“打鹽兵,保民眾"相號召,組織鄉民,聯絡“銃友”,公開用武力趕走了鹽兵。
趕走鹽兵後,詹文卿發展了一批苦大仇深的農民入黨,並於1929年3月25日正式成立中共詹家山支部,由他擔任書記。同年11月,在“六霍起義"的影響下,秘密組建革命武裝。1930年6月21日(農曆5月25日),他發動蘄北暴動,正式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皖西遊擊師第八大隊,並擔任大隊長,下轄5個分隊。在他的指揮下,第八大隊先後打垮田家橋、何家鋪兩處地方民團。國民黨蘄春縣政府驚慌失措,急遣縣保衛團和地方民團反撲。游擊隊戰士用大刀、長矛、土銃等武器同敵血戰7晝夜,因眾寡不敵退回詹家山,但隨即又陷入包圍。在黑夜的分散突圍中,游擊隊有百餘人突圍去英山,成為後來"紅五團''的骨幹。詹文卿在突圍中同戰友失去聯繫隻身潛往太湖,途中被張家挎田樹仁民團抓獲。
1930年7月19日,詹文卿在張家螃遇害。刑前賦詩云:“年交四二數偏窮,壯志悲歌貫日虹。英雄浩氣臨刀下,革命何辭瘁鞠躬。名留青史千秋記,血染英山萬古紅。同志厲聲齊怒吼,世界終歸現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