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養和發展演員應具備的內部和外部創作素質,幫助演員掌握創造舞台人物形象(角色)的內部和外部技巧和創作方法所進行的訓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話劇演員技巧訓練
- 外文名:Drama actor skills training
- 創始人: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當代世界各國的演員技巧訓練由於訓練的指導思想不同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訓練方法。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教學法外,還有В.Э.梅耶荷德的有機造型術(亦譯為生物機能學)訓練法、Е.Б.瓦赫坦戈夫的綜合訓練法、美國薇俄拉·斯潑玲的即興戲劇表演訓練法、J.格洛托夫斯基的排除法訓練法等。而世界各國的演員技巧訓練又是在相互影響下不斷發展的,例如中國的話劇演員技巧訓練就吸取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訓練方法和歐美戲劇教學中的一些訓練方法,而歐美目前的訓練中則吸取了中國的京劇、日本的能劇和印度的卡塔卡利的演技訓練,甚至吸取了瑜珈術的訓練。
演員技巧訓練的目的是使學員經過學習和鍛鍊,能夠掌握完成創作任務,即創造出真實、準確、鮮明、生動的舞台人物形象的方法。為此,首先要培養演員內外部創作素質。作為一個演員應該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分析、理解力,持續而穩定的注意力,豐富而活躍的想像力,準確、鮮明的判斷力,靈敏、即興的適應力以及真摯的感受力和生動的模仿力。同時還應具有信念與真實感、節奏感、形象感和體裁感。這些素質的培養與發展是貫串在整個訓練過程之中的。但是訓練開始時,一般都著重於從培養與發展演員的基本創作素質入手,經常運用各種類型的遊戲、即興練習、啞劇技巧、假面練習、動物模擬、人物模擬、人物形象小品和表演小品等方式來進行訓練。與此相結合的是進行形體基本素質與呼吸發聲、吐字、正音以及語言基本技巧的訓練。
語言、發聲是戲劇演員從事舞台表演專業活動的重要工具。舞台上的語言、發聲不同於生活中的語言、發聲,其訓練要求清晰響亮具有傳送力,使觀眾聽清台詞;還需要音質悅耳動聽富有感染力,既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又善於吸引觀眾產生感情上的共鳴。要學會語氣、語調處理,掌握台詞的節奏和語言發聲造型的性格化技巧。此外,演員的發聲器官須通過鍛鍊達到經久不疲,保持健康和活力,以勝任繁重的演出活動。訓練的內容大致有發聲姿態、呼吸方法、元音發聲、音素過渡、咬字肌力、共鳴位置、擴展音域、聲區連結、音量力度、聲音造型等。除了直接使用說的方法練習以外還廣泛利用一些歌唱練聲的方法,按照音階音程拉長字音練習發聲。
演員的形體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工具。培養演員必須訓練其形體,使其能藝術地再現人物的體態儀表、舉止風度,進而準確地表達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創造出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訓練一般從話劇表演對形體動作的要求出發,既要基本接近生活狀態,又要區別於生活而具有舞台感,受到舞台的制約;既要有造型感,富有表現力,又不能有固定的程式,因而必須是具體的、鮮明的。為此,演員的形體必須鬆弛靈活,協調自如,動作輪廓明晰,抑揚頓挫有致,感應機敏,可塑性強,既能傳情又能達意,並且善於捕捉和模擬各種人物的外部特徵,以適應扮演不同年齡、職業、性格的人物以及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性格上演變的需要。訓練一般從芭蕾、現代舞、民族民間舞蹈、體操、劍術、戲曲中選擇和借鑑一些訓練內容,根據各自情況而各有所側重和強調。
學習創造完整的舞台人物形象的方法,是演員技巧訓練的最後階段。一般採用獨幕劇和多幕劇的排練,並在排練過程中講授必要的創作方法。在這一階段,學員要系統地學習分析劇本和角色的方法,學習如何進行角色的處理構思,並通過舞台行動體現在舞台上。
完整的舞台人物形象的創造,最終是在與舞台美術設計和舞台各部門的工作人員的合作下,在觀眾面前完成的。因此,學習與舞美設計和舞台各部門的合作,學會從觀眾的意見中不斷改進自己的創作,也是演員技巧訓練中不可忽視的內容。
中國話劇演員的技巧訓練有其自己的特點,它學習與借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劇體系和國外其他演員技巧訓練的方法,總結與吸收中國話劇表演藝術的實踐經驗和中國傳統戲曲表演藝術的美學觀、演技以及戲曲演員訓練方法中之精華,逐漸形成把思想、生活、技巧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演員技巧訓練法。國外強調從鬆弛入手,在訓練體制上比較注意表演、聲音、形體三位一體或表演、形體二位一體的綜合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