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言志,歌永言,諺語,意思是詩歌表達人的思想願望,出自《尚書·舜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詩言志,歌永言
- 類別:諺語
詩言志,歌永言,諺語,意思是詩歌表達人的思想願望,出自《尚書·舜典》。
詩言志,歌永言,諺語,意思是詩歌表達人的思想願望,出自《尚書·舜典》。注釋“永”通“詠”。出處《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詩言志,是我國古代文論家對詩的本質特徵的認識。《詩經》的作者關於作詩目的的敘述中就有“詩言志”這種觀念的萌芽。作為一個理論術語提出來,最早大約是在《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記趙文子對叔向所說的“詩以言志”。後來“詩言志”的說法就更為普遍。《尚書·堯典》中記的舜話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
詩歌的本質是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學說。儒家傳統詩學中關於詩的本質的理論。沿革 言志說的提出和發展可從下列幾個方面加以說明。詩言志 “詩言志”一語見於《尚書·虞書·舜典》:“帝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但《虞書》系後人偽托,作為最初語源的依據並不可靠。“詩言志”之說,屢見於先秦典籍...
詩以言志 詩以言志,漢語成語,拼音是shī yǐ yán zhì,意思是用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決心。出自《尚書·舜典》。成語出處 《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示例 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詩以言志,賦以敷陳,箴銘誄頌,鹹各有倫。”
言志與緣情,中國古代文論的兩個基本概念和術語,對詩歌基本性能與特點的兩種概括。二者既有不同的內涵,又有十分密切的聯繫。詩言志說 關於言志說,最早見於《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朱自清在他的《〈詩言志辨〉序》中,認為這是中國歷代詩論“開山的綱領”。在先秦、兩漢時期,不...
而《尚書·堯典》的“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則是說“詩是言詩人之志”,這才成為中國古代文論“言志說”的緣起。但在春秋戰國時代,這種觀念就已經相當普泛,比如《莊子·天下》篇:“詩以道志”,《荀子·儒效》篇:“詩言是其志也”。 在同一歷史時期,“情”的問題也被凸現出來,《禮記·...
中國文學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歷史也是相當悠久的。《周易·艮六五》“言有序”,《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可分為古代文學理論批評、近代文學理論批評和現代文學理論批評三個階段。理論批評萌芽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
“詩言志,歌永言”,80後作家霄白城的詩集《何以問長安》分上篇、下篇,總計100篇作品。上篇名為“詩詞”,選錄作者90首古體詩詞,分成“少年詩”、“時節詩”、“行吟詩”、“寄贈詩”、“題物詩”、“遣興詩”、“懷古詩”、“《將軍岸》詩痕”、“詞”、“何以問長安”等共十章,下篇名為“詩歌”,...
詞本倚聲,但王安石說:“古之歌者,皆先為詞,後有聲,故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如今先撰腔子,後填詞,卻是‘永依聲’也。”(趙令畤《侯鯖錄》卷七引)顯然是不滿意只把詞當作一種倚聲之作。這在當時是異端之論,但今天看來卻不失其銳敏和先知先覺之處。北宋當時的詞壇雖然已有晏殊、...
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根據永,律和聲。此之謂也。是律也者,出乎聲音而為正樂之具也。樂記曰∶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jiao)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嘽(tan)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
“詩言志,歌永言”(《尚書·堯典》)。當詩人作詩以抒寫情志之時,其表達意向應該是明確的,不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多種含義。但是,詩人用以表達情志的詞語,卻往往是多義的。倘若在詩之上下文中,那多種含義均可貫通,說詩者就很難判斷,究竟何義為作者所欲表達的“原意”了。為了不至過於武斷,人們只好承認...
鄭玄《詩譜序》引《虞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聯綿詞的產生,是長歌永言的結果。換句話說,是修飾音節的需要而產生了“樸樕”這樣的詞。根據李新魁的構擬,“樸樕”的上古讀音應為boksok。按照李新魁在《從方言讀音看上古漢語入聲韻的復尾韻》一文中提出的理論,這詞本讀入聲,是由一個音節...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帝曰:“龍,朕塈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
《尚書·虞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舜典》系後人偽托,未必是最早的出處。此外,《莊子·天下篇》云:“《詩》以道志。”《荀子·儒效》云:“《詩》言是其志也。”春秋時代外交場合有“賦詩言志”的風尚。所以“詩言志”被視為古代詩論的開山綱領。“詩言情”始見於劉歆的《七略...
五月,為《百首中外合唱歌曲集》作序。題為“詩言志 歌永言”;為《任步武書法作品集》作序。十月,為《人生智慧寶典》作序。十一月,為中國詩書畫院等三院聯合巡展作前言。十二月,應邀出訪法國。一九九九年 五月,為劉宇一作序《大風起兮雲飛揚》。八月 ,為《十二生肖百刻圖》作序。九月,為《龍川集勝》題簽...
詩譜序 後漢·鄭玄 詩之興也,諒不於上皇之世。大庭、軒轅,逮於高辛,其時有亡,載籍亦蔑雲焉。《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有夏承之,篇章泯棄,靡有孑遺。邇及商王,不風不雅。何者?論功頌德,所以將順其美;刺過譏失,所以匡救其惡。各於其黨,則...
《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詩體概說...
《尚書·堯典》載:“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又曰:“我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從文獻記載來分析律呂起源,劉昭以為起自伏羲氏,班固認為始自黃帝。關於伏羲氏、黃帝,《周易》、《史記》等可靠典籍都有明載,確有其人自然不...
《詩譜敘》是一篇古文,詩之興也。諒不於皇上之世,大庭軒轅,逮於高辛,其時有亡,載籍亦蔑雲焉。詩之興也。諒不於皇上之世,大庭軒轅,逮於高辛,其時有亡,載籍亦蔑雲焉。《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夏承之,篇章泯棄,靡有孑遺。邇及商王,不風不雅,...
《繪心集》是清代孔傳鐸創作的詩集。創作背景 清孔傳鐸(1673-1735)撰。詩集,二卷。繪:描繪,抒寫。心:思想,心情。《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傳鐸主張寫詩在於抒發性靈,故...
《詩譜》是一部《詩經》研究著作。3卷,一作2卷。東漢鄭玄撰《詩譜》序。《詩譜》有圖,已亡佚。原本單行。唐代孔穎達撰《毛詩正義》,將《詩譜》文字分列於書中各部分之首,單行本逐漸失傳。原文:詩之興也﹒諒不於上皇之世﹒大庭軒轅﹒逮於高辛﹒其時有亡﹒載籍亦蔑雲焉﹒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
歌泄 歌泄,漢語詞語,意思是詩歌宣導融合。歌:古人稱和曲念詞為“歌” 。詩言志,歌永言。 《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 泄:和樂、融洽。同瀉,也表示疏散、宣洩等意思。【釋義】歌泄:詩歌宣導融合。歌泄:白居易《與元九書》 “上不以詩補察時政,下不以歌泄導人情。”
依永,漢語辭彙,拼音yī yǒng,謂樂聲之高低抑揚依隨歌詠而變化。出自《尚書·舜典》。解釋 謂樂聲之高低抑揚依隨歌詠而變化。出處 《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孔穎達疏:“‘聲依永’者,謂五聲依附長言而為之。”孔星衍疏:“聲者,高誘注《淮南子·時則訓》云:‘絲竹金石之...
第三部分總結上述詩歌發展情況,提出四言詩和五言詩的基本特色和歷代詩人的不同成就,附論詩歌的其他樣式(第六段)。作品原文 第一部分 (一)大舜云:“詩言志,歌永言。”1聖謨所析2,義已明矣。是以“在心為志,發言為詩”3;舒文載實4,其在茲乎?詩者,持也5,持人情性。三百之蔽,義歸“無邪”6...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意為詩歌詠唱、樂器演奏都要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必須“金石以動之,絲竹以行之,詩以道之,歌以詠之,匏以宣之,瓦以贊之,革木以節之。” ⑥---美妙和諧、悅耳動聽,神人以合的理想境界。不難看出“八音克諧”是《尚書》...
早在《尚書》中就揭示了“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的問題,《虞書·益稷》又說“予欲問六律、五聲、八音”,其中都涉及到了“音律”問題。《國語》記載了公元前522年周景王分別和單穆公、樂師州鳩的對話。與單穆公探討的是“熔化無射鐘,改鑄成音律較低的大林(即林鐘別名)鐘”的可能性;與樂師...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帝曰:“龍,朕堲讒說殄行,震驚聯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帝曰:“龍,朕塈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
黃心甫作《扶輪集》序云:"今不用詩。"非也。余尚及聞前輩有歌絕句者,三十年來亦絕矣。宋人長短句,今亦不能歌。然嘉靖中善胡琴者,猶能彈宋詞。至於今,則元人北詞亦不知矣,而詞亦漸失本調矣。樂其亡乎!詩之不合於古人,余能正之也;樂之亡,如之何哉?論樂府與錢頤仲 "詩言志,歌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