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周南·芣苢(詩經·周南·芣苢)

國風·周南·芣苢

詩經·周南·芣苢一般指本詞條

國風·周南·芣苢》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又作“芣苡”。這是一曲勞動的歡歌,是當時人們采芣苢(一說即車前草,一說為薏苡)時所唱的歌謠。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疊句,僅僅只變換了少數幾個動詞,其餘一概不變,反覆地表達勞動的過程,勞動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達出來,充滿了勞動的歡欣,洋溢著勞動的熱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國風·周南·芣苢
  • 作品別名:周南·芣苢、芣苡
  • 創作年代周代
  • 作品出處:《詩經》
  • 文學體裁四言詩
  • 作者:無名氏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采采:舊解多作動詞,但《詩經》沒有以重疊詞為動詞的明確例證,當理解為“色彩鮮艷而繁盛的樣子”。芣(fú)苢(yǐ ):野生植物名,可食。毛傳認為是車前草,其葉和種子都可以入藥,有明顯的利尿作用,並且其穗狀花序結籽特別多,可能與當時的多子信仰有關。這種說法與《山海經》、《逸周書·王會》以及《說文解字》相矛盾,但得到郭璞王基等人的支持,宋代朱熹《詩集傳》亦采此說。近現代學者如聞一多、宋湛慶、游修齡等則認為芣苢是薏苡,可以人工栽培,其果實去殼後即薏仁米。此說的依據除現文字訓詁的角度結合《說文解字》等對芣苢的解釋加以探討外,還從植物學、神話圖騰等的角度切入,具體包括植株形態與詩句原文描繪的勞動場景之間的對應關係等等。
⑵薄言:發語詞,無義。這裡主要起補充音節的作用。
⑶有:取得。
⑷掇(duō):拾取,伸長了手去采。
⑸捋(luō):順著莖滑動成把地採取。
⑹袺(jié):一手提著衣襟兜著。
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帶上,再把東西往衣裡面塞裹。

白話譯文

鮮艷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來。鮮艷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採得來。
鮮艷繁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來。鮮艷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來。
鮮艷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表襟兜起來。鮮艷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來。

創作背景

這是周代人們採集芣苢時所唱的歌謠。《毛詩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後人多不贊成毛序的說法。其他說法有所謂“傷夫有惡疾”說、“室家樂完聚”說、“喻求賢才”說、“祈子求福”說、“童兒鬥草嬉戲”說、普通勞動歌謠說以及歌頌夏禹說等等。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詩經》中的民間歌謠,有很多用重章疊句的形式,但像《周南·芣苢》這篇重疊得如此厲害卻也是絕無僅有的。先以第一章為例:“采采”二字,一釋為“采而又采”,一釋為“各種各樣”。有人覺得用前一種解釋重複過甚,故取第二種。然而說車前草是“各種各樣”的,也不合道理。還有觀點指出采采當為作形容詞用。如晉·陶潛《榮木》詩:“采采榮木,結根於茲。”南朝謝靈運《緩歌行》:“習習和風起,采采彤雲浮。”這兩首詩中的“采采”都是文彩、光彩的意思。“芣苢”全詩“采采”共出現六次,是一再讚美芣苢種子(果實)外売的光彩注目,逗人喜愛,因而婦女們一邊高興地歌唱讚嘆,一邊動手採摘。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無意義的語助詞,“采之”在意義上與前句無大變化。第三句重複第一句,第四句又重複第二句,只改動一個字。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複,只改動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動詞。也就是說,全詩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個動詞——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斷變化的,其餘全是重疊,這確實是很特別的。
但這種看起來很單調的重疊,卻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斷重疊中,產生了簡單明快、往復迴環的音樂感。同時,在六個動詞的變化中,又表現了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詩中完全沒有寫采芣苢的人,令人讀起來卻能夠明白地感受到她們歡快的心情——情緒就在詩歌的音樂節奏中傳達出來。這種至為簡單的文辭復沓的歌謠,確是合適於許多人在一起唱;一個人單獨地唱,會覺得味道不對。袁枚曾經嘲笑地說:“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類,均非後人所當效法。今人附會聖經,極力讚嘆。章齋戲仿云:‘點點蠟燭,薄言點之。剪剪蠟燭,薄言剪之。’聞者絕倒。”(《隨園詩話》)說《詩經》不宜盲目效仿,當然不錯,但他所取的例子,實為不倫不類。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興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詩歌可以把這歡快表達出來。而一個人在那裡把蠟燭芯剪了又剪,還唱著“剪剪蠟燭,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沒有別的解釋了。這完全是文人製造出來的滑稽,並非《周南·芣苢》不值得讚嘆或絕對不可以效仿。
關於當時人們采芣苢的用處的問題,毛傳說此草“宜懷任(妊)”即可以療治不孕;又一種說法,是認為此草可以療治麻風一類的惡疾。這兩種說法在中醫學上都沒有根據。即便勉強地說,《詩經》時代的人是相信車前草是可以治療不孕或麻風的。這詩仍然有不可理解之處:不孕或者家裡人生了麻風,都是極苦惱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為此而興高采烈地一邊采車前一邊唱著歌的道理。拿方玉潤所推想的情景來看這樣的解釋,尤其覺得不對勁。故又有人參考清代學者郝懿行在《爾雅義疏》中所說“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清代鄉野的窮人),認為中國古代民間也曾普遍以車前草為食物,並解釋稱:“生活雖是艱難的事情,卻總有許多快樂在這艱難之中。”
但根據另外一些學者的觀點,如果將芣苢理解為薏苡,那么這種歡快場景就更好理解了。例如游修齡認為薏苡或川谷的外表都富有光澤,很引人注目和喜愛,特別是川谷的外売含琺瑯質,可供婦女們采來製作裝飾品;薏仁米白如糯米,除作糧食外,也還入藥,薏仁米和糯米紅棗煮粥可治身體虛弱;此外,古人也的確將薏苡與生育聯繫起來,除《王會解》的記載外,還有王充《論衡》收錄的“禹母吞薏苡而生禹”的故事作為佐證——儘管王充對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加以質疑,但將之理解為神話亦未嘗不可。結合詩歌的歷史性和文學性,可以想像婦女們集體採集芣苢,興高采烈地邊唱邊采:“多么光彩的薏苡呀!多么漂亮的薏苡呀!讓我們掇之,捋之,袺之,襭之……”這才是芣苢詩的民謠文化精髓之所在。

名家點評

朱熹詩集傳》:“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婦人無事,相與采此芣苢,而賦其事以相樂也。采之未詳何用,或曰其子治難產。”
王鴻緒等《欽定詩經傳說彙纂》引:“此詩終篇言樂,不出一樂字,讀之自見意思。”
姚際恆詩經通論》:“章法極為奇變。”
方玉潤詩經原始》:“夫佳詩不必盡皆徵實, 自鳴天籟,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無限。若實而按之,興會索然矣。讀者試平心靜氣,涵泳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繡 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
余冠英詩經選》:“這篇似是婦女采芣苡子時所唱的歌。開始是泛言往取,最後是滿載而歸,歡樂之情可以從這歷程見出來。”
陳子展詩三百解題》:這是從無甚意思處玩味出意思來,可說善會詩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