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懿行

郝懿行

郝懿行(1757-1825年),字恂九,號蘭皋,山東棲霞人,清嘉慶年間進士,官戶部主事。為清代著名學者。清經學家、訓詁學家。長於名物訓詁及考據之學,於《爾雅》研究尤深。所著有《爾雅義疏》、《山海經箋疏》、《易說》、《書說》、《春秋說略》、《竹書紀年校正》等書。

基本介紹

  • 本名:郝懿行
  • 字號:字恂九,號蘭皋
  • 所處時代:清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山東棲霞
  • 出生時間:1757
  • 去世時間:1825
  • 主要作品:《爾雅義疏》、《山海經箋疏》、《易說》、《書說》
簡介,經歷,作品及成就,評價,郝氏藏書,

簡介

郝懿行沉默,吶若不出口,然談經則喋喋忘倦。所居四壁蕭然,庭院蓬蒿常滿,懿行處之泰然。妻王照園,亦博涉經史,當時著書家,有“高郵王父子,棲霞郝夫婦”之目。郝懿行著作,有文集十二卷,筆錄六卷,《證俗文》十八卷,《蜂衙小紀》、《燕子春秋》、《海錯》各一卷,《宋鎖語》一卷,《實訓》一卷,《爾雅義疏》十八卷,《春秋說略》十二卷,《山海經箋疏》十八卷,《易說》十二卷,《鄭氏禮記箋》四十九卷……等二十餘種,均《清史列傳》並行於世。
郝氏遺書郝氏遺書
郝懿行一生治學,著作甚豐,計有三十餘種之多,均收在《郝氏遺書》里,流行於世。其心力尤瘁於《爾雅義疏》一書,用時最久,曾數易其稿,直至臨終前才完成。這本書"訓詁同異名物,疑似意義,詳加辯論,疏通證明",造詣很深,是他的代表作。《春秋說略》也很著名,把歷代學者對《春秋》一書的分歧意見詳加評析,逐一澄清,是漢學研究的力作。
當時著名的學者,四庫全書總纂官紀昀曾說它"劃盡千秋藤葛",可見功力之深。其次,還有他在病中讀沈約宋書》的筆記著作《宋瑣語》,也為時人所推崇。《寶訓》、《蜂衙小記》、《燕子春秋》、《海錯》,是郝懿行寫的四部自然科學方面的書,雖多屬"閒涉物情"之作,亦奇趣盎然,使人有所領悟。唯《寶訓》是一部農書,共分八卷,"農語為首",詳細的記載和探究了種田的學問。
清廷學者牟庭曾為之作序,並給予很高評價。郝在書的《序言》里引用孔子"吾不如老農"的話提醒朝廷重視農業,規勸那些認為"農非吾事"的人要關心農事。作為一個封建官吏,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郝懿行的夫人王照圓,也是位能著書立說的才女。王照圓字婉佺,山東福山人。聰明過人,博涉群書。她既是郝生活上的伴侶,又是其學問上的諍友。與郝評經論史,遇觀點相牴牾時,每常爭論竟日。
有"高郵王父子"(王念孫與子王引之),"棲霞郝夫婦"之稱,她的著作也不少,有《列女傳補註》、《列仙傳校注》 、《夢書》、《婉佺詩草》、《閨中文存》等。當時學者武進臧庸為《列女傳補註》作的序中說:"詮釋名理,詞簡義洽;校正文字,精確不磨,貫穿經傳,尤多心得。"郝懿行雖中過進士,但宦途不顯,以戶部主事這樣一小京官終其身。著述雖多,身後卻很淒涼。牟庭為他寫的《墓志銘》里說,郝懿行"死後無錢舉葬,夫人慾歸原籍不能,羈留京邸,不知所依",境況悽苦如此。故其銘多激憤之辭,曰:"古雲金滿籝,不如遺一經;今日報書編,不如一囊錢。半生信古人言,哭死方知事不然。不可生無書,那可死無錢。古人一瞑百不見,長使今人淚如霰。"
郝懿行撰《爾雅義疏》郝懿行撰《爾雅義疏》

經歷

他從小刻苦好學,早有文名,十九歲入縣學讀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受到提學使趙鹿泉的讚賞。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郝懿行以優秀的成績,被推薦保送入國子監學習。這時的清朝統治者,一面大興文字獄;加強思想統治,一面又提倡整理考訂古典文獻,轉移人們反清鬥爭的目標。因此在文化界,讀書治學大都脫離現實,而埋頭於古書古學,並逐漸形成對經書古義的考據學風,這種學風到乾隆、嘉慶時期最為興盛,歷史上稱為“乾嘉學派”。在考據風氣的影響下,郝懿行也偏愛 訓詁,喜歡閱讀《三倉》、《爾雅》等文字訓詁方面的書籍。郝懿行後來能成為時人所推崇的經學家,客觀環境對他有很大的影響。郝懿行無意功名利祿。乾隆五十三年開“恩科”,他參加了山東的“鄉試”,考取了舉人,卻沒有再繼續考進士。直到十年以後,他才又參加了一次進士考試,沒有想到竟考中了。中了進士,按說就可以做官了。可是在當時官僚隊伍已非常臃腫的情況下,考試合格後的郝懿行卻無缺可補,只好做了個在戶部掛名的“額外主事”。郝懿行一生的信條是“自守廉介”,避開腐敗的官場,這也正好符合他的夙願。
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年已六十六歲的郝懿行奉旨補缺,任戶部江南司主事,三年以後就病故了。

作品及成就

郝懿行為人謙遜和藹,但卻不願多與人交往。他所遵循的又一個信條是“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所以他平時總是顯得沉默寡言,若遇親戚故舊來訪,他陪伴座飲,有時半天竟無一句話,當然也有例外,如果談論起經學來,他會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談個沒完。郝懿行“性嗜學”,最喜歡讀書。郝家原是個文人世家,藏有萬卷古書。郝懿行做官後所得俸錢,也全用來買書。他一生履行這樣四句話:在家,以讀書為 孝愛;做官,以讀書為忠勤;修身,以讀書為卓德;立名,以讀書為奇勳。所以,平時總是手不釋卷,即便出門,也不忘記帶書。有一次外出,路上光顧讀書,竟忘記了看路,頭一下子碰到了樹幹上。他不僅酷愛讀書,更勤於著述。每天讀書寫作總是到半夜,幾十年如一日。郝懿行一生的著作很多,有《爾雅義疏》、《春秋說略》、《易說》、《書說》、《詩說》、《鄭氏禮記箋》、《詩經拾遺》、《汲冢周書輯要》、《竹書紀年校正》、《荀子補註》、《山海經箋疏》、《宋瑣語》、《晉宋書故》、《寶訓》以及《蜂衙小紀》、曬書堂《筆錄》、《筆記》、《詩文集》等,已刊和未刊者合起來 約有六十多種。他和妻子王照圓時常“以詩答問”,天長日久,積累起來,竟成《詩問》七卷。王照圓也很有文才,涉獵經史,自著有《列女傳補註》、《列仙傳校正》、《曬書堂閨中文存》等書。當時文壇上把郝懿行夫婦和江蘇高郵有名的經學世家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相提並論,有“高郵王父子,棲霞郝夫婦”的說法。郝懿行學問淵博,治學嚴謹,造詣最深的是經學。他的代表作是《爾雅義疏》,《爾雅》是我國古代解釋語辭和名物術語的一部訓詁專書,成書於漢代,唐代列為經典之一。由於它的說解過於簡略,很難讓人掌握 每個詞的具體意義,從東漢至清代,有不少註疏家為它作注。在郝懿行稍前,就有著名經學家邵晉涵撰《爾雅正義》。但是郝懿行認為,邵晉涵的《爾雅正義》,雖然蒐集資料較廣,可是在音韻、訓詁方面還有許多地方講不通,也沒有多少新的創見。因此,他立志對《爾雅》作進一步的疏解,不僅能明其然,更要明其所以然。郝懿行本人“精訓詁”,長於音韻,他曾在鄉下居住過多年,早就留心草木蟲魚等各種動植物,作過詳細的考察研究。每當他遇有疑難問題,總是細心地詢問當地老農和知情的人,回家後再翻檢書籍,一一對照。他把這些多年的調查研究用於《爾雅》的註疏。同 時,他還經常和妻子以及好友進行商討,註疏中的許多見解就是採納了他們的意見。《爾雅》註疏草稿寫成以後,曾反覆修改,數易其稿,直到晚年才最後修訂定稿,這就使《爾雅義疏》超過了以往各家註疏。書成以後,王念孫特意校點了全書,並把書交給當時著名的經學家、校勘學家阮元刊刻行世。
郝懿行集郝懿行集
郝懿行集郝懿行集
汲冢周書輯要汲冢周書輯要
此外,部族物產祭祀以及原始風俗等等,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和史地文獻資料,他的補正超過了當代吳任臣的《山海經廣注》和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等書,被稱為“實事求是之學”。阮元評價說:“吳氏廣注,徵引雖博,失之蕪雜。畢沅校本,訂正文字,尚多疏略。惟懿行精而不鑿,博而不濫。”清人張之洞在他指導治學門徑的《書目答問》一書中,舉《山海經》讀本,也首列《山海經箋疏》,次列《山海經新校正》,並特別指出:“郝勝於畢。” 郝懿行生前,家道雖然不算貧窮,但生活卻很清苦,史書記載說他“所居四壁蕭然,他在整理我國古典文化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績。他的著作“精博邃密,足資考證”,是留給後人的寶貴文化財富。他把畢生精力貢獻於祖國文化事業,這種精神是值得肯定和學習的。

評價

郝懿行的《山海經箋疏》也是為時人所推重的一部書。《山海經》約成書於戰國時期,秦漢兩代陸續有所增刪;內容主要是記述各地的山川道里部族物產祭祀以及原始風俗等等,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和史地文獻資料,自東漢以來有不少注家為這部書作注。郝懿行在前人的基礎上,廣徵博引,正名辨物,刊正疏謬,進一步從音韻訓詁方面作了不少補正,郝懿行的補正超過了當代吳任臣的《山海經廣注》和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等書,被稱為“實事求是之學”。 阮元評價說:“吳氏廣注,徵引雖博,失之蕪雜。畢沅校本,訂正文字,尚多疏略。惟懿行精而不鑿,博而不濫。”清人張之洞在郝懿行指導治學門徑的《書目答問》一書中,史書記載說郝懿行“所居四壁蕭然,庭院蓬蒿常滿,僮僕不備,懿行處之晏如。”這在當時的士大夫中是很少見的。郝懿行在整理我國古典文化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績。郝懿行的著作“精博邃密,足資考證”,是留給後人的寶貴文化財富。郝懿行把畢生精力貢獻於祖國文化事業,這種精神是值得肯定和學習的。
書目答問書目答問

郝氏藏書

性嗜學,以讀書為宗。他說:家居以讀書為孝愛;仕官以讀書為忠勤;修身以讀書為卓德;立名以讀書為奇勳,為此,他一生嗜書,以讀書、藏書、著書、校書為樂趣。為了撰寫《爾雅義疏》19卷,用力最久,數易其稿,垂歿而後成。篤志於藏書,所得薪俸,大半為收藏古籍所用。藏書樓有“曬書堂”,與妻王圓照(1763~1852),字瑞玉,號琬佺,共同藏書、讀書、著述其中。夫婦志同道合,共同研究經史訓詁之學,整理校勘古籍。《棲霞縣誌》記載他們“性嗜學,精訓詁,牙籤萬卷,終日鉛黃不離手”。校勘古籍幾十種,校疏《山海經箋疏》,阮元評他在畢沅吳任臣之上。著有《春秋說略》、《春秋比》、《易說》、《書說》、《詩說》、《詩經拾遺》、《鄭氏禮記箋》、《汲冢周書輯要》、《山海經箋疏》、《晉宋書故》、《周書紀年校正》、《曬書堂筆錄》、《曬書堂筆記》、《荀子補註》、《曬書堂詩文集》等60餘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