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詩篇詠唱
- 外文名:Psalmody
基督教崇拜儀式的重要內容之一,指詠唱《詩篇》及其他聖歌。詩篇詠唱表演方式分為:啟應式,即領唱與會眾或唱詩班的輪流表演,常用於《詩篇》歌及《詩篇》外的讚美歌;交替式,即唱詩班一分為二的交替表演,多用於申正經(稱大交替式)、...
多數篇章最初用於聖殿的崇拜儀式,可合樂詠唱,一些詩的題記中注有所用曲調或樂器。內容解讀 《詩篇》,《舊約聖經》的一卷。天主教聖經譯作《聖詠集》。其希伯來書名意為“讚美的詩歌”(songs of praise)。“七十子譯本”改為“...
《召南·摽有梅》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位待嫁女子詠唱的情歌。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首章“迨其吉兮”,尚有從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見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謂之”,可謂迫不及待。
加在羅馬天主教教堂會眾啟應唱和上,常接《詩篇》中一句詩句(結束時用加花旋律),被看作是啟應式《詩篇》詠唱。適於歡樂的音樂,因而移用於傳統的素歌,尤用於復活節聖詠。後又成為專用彌撒的一部分,在升階曲和福音書之間演唱。
教堂的確立,產生訓練有素的合唱與炫技的獨唱,並有各種表演方式,包括啟應合唱與交替合唱(參見“詩篇詠唱”)。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代,合唱局限於教堂,且僅有男聲聲部(女修道院例外)。當時合唱只表演單聲部素歌,獨唱中才有復調。復調...
《野菊》是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用清新幽美的筆觸,詠唱了野菊無意鬥豔、悄然盛開的美德,抒發了詩人自已超脫於濁塵的情懷。全詩構思精妙,氣脈貫通,筆法柔婉。作品原文 野菊 座主閒閒公命作...
全詩三章,每章八句,運用重章疊句的方式,反覆詠唱,以達到強烈諷刺的效果。作品原文 唐風·山有樞 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內,弗灑弗埽。
第一解開頭二句重複詠唱,大約是為了適應曲調的需要而有意拉長的。(每一“解”的末二句,是演唱時的和聲,無實義。)但從實際效果來說,這一重複,使得感嘆的情緒顯得格外沉重。這裡,詩人不會真是感嘆道路之艱難。無論以曹操的...
用於基督教教堂禮拜儀式的聲樂與器樂。源於猶太教會堂儀式音樂,其最古老的部分是演唱《詩篇》及《詩篇》外的聖歌,以猶太教領唱—會眾應答或兩個合唱隊交替的方式詠唱,或吸收其單聲部吟詠的因素,伴奏樂器可能僅用里拉琴。背景介紹 基督...
《詩經》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於圍繞同一旋律反覆詠唱,而且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詩經》中的重章,許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詩章重疊,只變換少數幾個詞,來表現動作的進程或情感的變化。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
《我願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山陀爾於1847年創作並題獻給戀人的一首抒情詩。詩中用一連串的“我願”引出構思巧妙的意象,反覆詠唱對愛情的堅貞與渴望,向戀人表白著自己的愛情。該詩20世紀在中國引起了青年中的愛情詩熱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