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陸志韋研究及其詩作考證

詩人陸志韋研究及其詩作考證

《詩人陸志韋研究及其詩作考證》是一本趙思運編制,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在2012-12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詩人陸志韋研究及其詩作考證》
  • 作者:趙思運
  • ISBN:9787564139971
  • 頁數:233
  • 定價:48.00元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2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目錄,書評,

內容介紹

陸志韋(1894-1970),浙江湖州南潯人。作為心理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學家的陸志韋,已經被深深地楔人歷史,而作為白話詩人的陸志韋在新詩史上卻長期是一個失蹤者。趙思運編著的《詩人陸志韋研究及其詩作考證》把陸志韋置於東南大學新詩譜系的視野中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考察了陸志韋精神文化人格的生成、陸志韋詩論的獨特貢獻、陸志韋的詩歌創作價值,並對其詩作進行考證整理,《詩人陸志韋研究及其詩作考證》為進一步研究詩人陸志韋提供了很多稀見資料。

目錄

上部 詩人陸志韋平議

第一章 東南大學新詩譜系中的陸志韋
第一節 主流新詩史中的激進主義傾向
第二節 呼之欲出的“東南大學新詩學派”
第三節 陸志韋:五四時期東南大學碩果僅存的詩人
第二章 陸志韋精神人格及文化思想
第一節 陸志韋的精神人格
第二節 陸志韋的文化思想
第三章 陸志韋詩學思想
第一節 《渡河·我的詩的軀殼》
第二節 用白話寫作
第三節 《論節奏》
第四節 《白話詩用韻管見》
第五節 《試論杜甫律詩的格律》
第四章 陸志韋的詩歌創作
第一節 《不值錢的花果》及《渡河》
第二節 《渡河後集》
第三節 《申酉小唱》
第四節 《雜樣的五拍詩》
第五章 陸志韋生平與著述
下部 陸志韋詩作考輯
陸志韋詩作目次
不值錢的花果
渡河
渡河後集
申酉小唱
雜樣的五拍詩
集外
參考文獻

書評

東南大學新詩譜系的揭櫫(姜耕玉)
21世紀的中國新詩研究,語言不能不成為焦點問題。
我敬佩王國維與眾不同,在眾多學者投身“五四”運動扮演弄潮兒而聲名顯赫時,王國維卻在寂寞中默默地做著架橋的工作,用西方現代哲學文化精神點燃中國文化資源,激活中國文學思想,故有論者稱他“心中如具靈光,各種學術,經此靈光所照,即生異彩”(周錫山《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前言》)。這一磨礪於中西文化匯合之源的“靈光”,無疑是迥然有別於“五四”文學變革的激進主義的另一道風景線。
當時身為北京大學教授的胡適發起詩歌革命,以新詩打倒舊詩,達到詩體變革的目的,無可非議,但漢語詩歌斷裂,新詩執意背離積澱了幾千年的漢語詩意資源,而成為無土之花,失去獨到精妙的漢語風韻。南京東南大學胡先驌、吳宓教授曾對北京新文化運動中顛覆傳統的極端主義,進行過尖銳批評,然而,卻遭來“保守主義”的帽子。東南大學正是以守護中國文化的氛圍,聚集了李瑞清、李叔同、胡先驌、吳宓、吳梅等一大批著名學者、詩人、畫家,被稱為國學大本營。也正是在富有國學氛圍的環境裡,二三十年代東南大學新詩研究,從陸志韋、李思純最早對新詩體的思考,到聞一多、徐志摩的新格律主張,都是以匡正新詩弊端的形式建設為特徵。李叔同、陸志韋、宗白華、聞一多、徐志摩、陳夢家等先驅們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承傳漢語詩歌的基因方面做出了努力。聞一多、徐志摩的新格律理論,已鼎立於新詩史上,研究者甚多,而陸志韋、李思純的新詩形式主張,似鮮為人知。朱自清稱陸志韋是“第一個有意實驗種種體制,想創新格律的”,“他的詩也別有一種清淡風味”,“但也許時候不好吧,卻被人忽略過去”(《〈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由此看來,趙思運的專著《詩人陸志韋研究及其詩作考證》(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版),終於表明有學者問津“第一個有意實驗種種體制”,而且對於匡正當下新詩弊端,具有重要的詩學價值。
趙思運提出“東南大學新詩譜系”,陸志韋是這一譜系中的第一人。“這一譜系書寫了強調中國新詩形式建構的傳統,從而迥異於北京大學新詩譜系所奠定的顛覆與反叛傳統”。趙思運對主流新詩中顛覆傳統文化的激進主義傾向的分析,頗為深刻。他認為:“新詩之所以發生在北京大學,具有鮮明的政治表演性。因為在那個時候,革命與反叛成為一種必須的姿勢,而不是新詩建設的必須。在價值立場上,他們普遍崇尚文化進化論,所以特彆強調反叛與顛覆。”他還以泰戈爾在東南大學與北京大學講學的截然不同的遭遇,發掘其原因是“一為文化至上,一為政治激進。泰戈爾雖然是印度的詩界革命的旗手,但他的革命不同於五四時期的中國的詩歌革命,而是帶有改良色彩的文化革命”,泰戈爾在東大體育館講演的空前盛況,正相通共融的東方文化氣息的詩意奇蹟。陸志韋與東南大學新詩譜系,對胡適創立的新詩,採取了溫和的“補天”態度,思考與探索如何使在一張白紙上誕生的新詩自我健全完善起來?
作為個案研究的專著《詩人陸志韋研究及其詩作考證》,既致力於詩學分析,又吸取了胡適的實證主義的方法,在翔實的材料取證與整合中,凝練觀點,顯示其切實的理論分量。趙思運在對胡適避其所短,揚其所長,值得稱道。胡適畢竟是多有建樹的天才。陸志韋1915年留學美國,專攻心理學,1920年回國後轉向語言學研究,是語言學家。他在早期白話詩創作實踐中,對新詩形式就開始思考與探索。他在《渡河》自序《我的詩的軀殼》中,提出了新詩語言形式建設的核心理論——節奏問題。“我並不反對把口語的天籟作為詩的基礎,然而口語的天籟非都有詩的價值,有節奏的天籟才算是詩。”“詩的美必須超乎尋常語言美之上,必經一番鍛鍊的工夫。”他主張在詩的節奏上,“舍平仄而采抑揚”,“節奏千萬不可少,押韻不是可怕是罪惡”,並提出押活韻的規則。陸志韋的新詩“節奏”論,深入揭示了漢語詩美的特質,具有新詩形式建設的重要理論價值。
趙思運是頗有思想與才華的詩家,常有弄潮兒的姿勢。他能夠潛心於早期白話詩家陸志韋研究,並對陸志韋零散發表的詩作以及散佚民間的詩集,進行了細緻的追索、考證與編輯,彰顯了中國新詩史上一個理論上的被遮蔽者、一個詩人中的失蹤者,堪稱抒寫新詩史的有功之臣。
原刊《文藝報》2013年07月17日第2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