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范錢

試范錢

試范錢,古錢幣術語。鐵錢 (或銅錢) 正式開鑄前先以銅汁試澆的錢樣,亦稱“試樣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試范錢
  • 性質:古錢幣術語
  • 別稱:試樣錢
  • 鐵錢:正式開鑄前先以銅汁試澆的錢樣
簡介,歷史,代表含義,探究古迷,一,二,三,

簡介

歷史

熙寧通寶,直徑3.18厘米,重量6.5克,宋神宗趙頊熙寧年間(1068~1077年)鑄。神宗為英宗長子,即位時年方二十,正值風華正茂,血氣方剛,有一股圖強求治的雄心。為改變積貧積弱的現狀和解決長久以來的冗官、冗兵、冗費問題,從熙寧二年(1609年)起,神宗任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次年拜相,同時啟用一大批革新派人士,以“法先王”為號召,提倡變法革新,推行新政,實施富國強兵政策。朝廷陸續頒布了“均輸、青苗、市易、農田水利、免役、均稅”等一系列法令,在短短几年內,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加了政府的財稅收入,充實了國庫,一舉解決了財政困難。
在變法過程中,由於需用大增,尤其是《青苗法》和《免役法》的實施都需要大量貨幣作後盾,只有增加鑄量才能解決錢荒,於是宋廷廣設錢監鼓鑄,並開始鑄造折二錢以應市用。
古代著名鑄錢湖古代著名鑄錢湖
據《宋史·食貨志》載:“(熙寧)四年,陝西轉運副使皮公弼奏:‘自行當二錢,銅費相當,盜鑄衰息,請以舊銅鉛盡鑄’,詔聽之,自是折二錢遂行天下。”在熙寧行用錢定製中,有元寶、重寶、通寶之稱謂。元寶為小平錢,面文分真、篆、行、隸四種書體;重寶為折二銅錢,面文分真、篆、隸三種書體;通寶為折二鐵錢,面文為真書,其銅者為鐵母或試范錢。是錢面文為通寶,書體為隸,風格氣息近於重寶隸書;其背錯范移位,從形制上看,顯然是流通行用錢,而非鐵母類。是錢為如今首次發現的創建新品,足可列入北宋奇泉珍品之中。
“大中通寶”錢為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朝末年領導農民起義建立政權時始鑄。按錢制分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總計五等。依次從一錢至一兩,背紀局、紀值。分別系應天府寶源局和各省寶泉局所鑄。背文據現有實物資料統計主要有“北平”、“京”、“廣”、“桂”、“”、“”、“濟”、“福”等。
另據史料記載,“大中通寶”錢從元末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至明初洪武元年(1386年),共鑄4.2萬貫,約4200萬枚。其中河南,浙江鑄量較多,廣東廣西鑄量稍少。因“大中通寶”錢品類繁多,其中往往不乏珍罕之品,個別品種甚至成為國內外錢幣收藏界孤品,因而備受世人矚目。筆者隨後翻閱了眾多新老錢譜泉志,但對於這枚大中通寶背“桂二”鐵錢均未見記載。結合相關資料,筆者認為此泉極有可能是當時廣西局的折二試范錢。但此泉究竟有怎樣的鑄造背景?為何會如此稀見?還望專家、學者指教一二。

代表含義

雕母:手工雕刻的母錢,亦稱“祖錢”。六朝後造錢不再使用大型整體銅、石錢範澆鑄,而改用母錢翻砂造型澆制。最初用銅、錫、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為“雕母”。傳世可見歷代銅質雕母多種。形體稍大,銅質精良,雕工細膩,邊廓峻深,文字纖勁。是為古錢中至珍之品。
鑄母:一般通稱“母錢”。系由雕母直接翻砂澆鑄以供成批造錢用的母錢。鑄母雖稍遜於雕母,然其質地、品相依舊異常精美。
鐵母:鐵錢的母線。一般均據雕母以優銅翻鑄而成,以兩宋鐵母為多。錢體較鑄制出的鐵錢稍大,形制及文字亦比鐵錢精整美觀,甚珍罕。
子錢:以母錢翻砂大批澆鑄出來的銅錢或鐵錢。一般正用品及傳世品均系“子錢”。
樣錢:可分兩類:由造錢主管機關呈送帝王以供審閱、抉擇的樣錢叫“進呈樣錢”,多由銅、蠟、牙、木等雕制而成。由中央頒發至各地造鑄爐場當作樣品或母錢的樣錢叫“部頒樣錢”。樣錢亦具母錢精良優美的特性。
試范錢:指鐵錢 (含銅錢) 正式開鑄前先以銅汁試澆的錢樣,亦稱“試樣錢”。
初鑄錢:最初以錢範或母錢範鑄出來的子錢,或謂“頭爐錢”。此類錢較後鑄者顯得精整,文字峻深,邊廓堅挺,品相佳美。

探究古迷

“宋代鐵錢鑄量不大”的依據何在?眾所周知,北宋的鐵錢是一種正規的制度。北宋中期以後,鐵錢流通區域不斷擴大,宋仁宗時鐵錢行用擴大到河東等7路,哲宗元佑年間很快伸展到江南、兩浙、福建、廣南諸路,徽宗時差不多覆蓋大半箇中國,四川的鐵錢更是經久不衰。其間,先後設立鐵錢鑄地 32處,其中僅西北9監元豐年間歲鑄鐵錢就達88.9萬貫。北宋大規模鑄行鐵錢,主要是因為國力減退,又備受遼、金、西夏、蒙古等北方民族侵擾攻擊等,“不得不藉助鑄行鐵錢來牟利挹注”。南宋孝宗乾道年間,各地駐軍達40多萬,在巨大的軍事壓力下,南宋小朝廷的一個有效辦法就是鑄行鐵錢。1985年,江蘇高郵大運河出土的沉船鐵錢數以噸計。可以說,南宋偏安局面的維持,很大程度上依靠兩淮鐵錢的支撐。
宋代鐵錢的獨特作用引起了宋代皇帝的重視,親自多次為它寫錢文。正如《宋朝事實》卷十五中引用張若谷奏摺中對當時鐵錢的描述所云:“風流天子書大觀,鐵畫銀鉤字字端,聞道蜀中銅貨少,任憑頑鐵買江山。”可見宋代鐵錢鑄量並非“不大”。
試范錢--熙寧通寶試范錢--熙寧通寶

唐宋以後用翻砂法鑄鐵錢,哪來的“鐵范銅樣”的“試鑄錢”?該文稱“因鐵熔點高,熔液流動性差”,進而提出“開鑄鐵錢時要先鑄銅錢,試驗模具性能”等,以此為“(用銅作)試范錢”的理由。眾所周知,鐵的熔點為1050°c,銅的熔點是1080°c,二者熔點基本相當,又何須先用銅去作試驗呢?
關於所謂“鐵范銅”的問題,泉界早有定論。國家文物局鑑定委員唐石父在其著述中云:“舊傳稱作鐵范的銅質錢或試范錢的錢,被認為是鑄鐵錢之前,第一次澆鑄的銅質錢,經多年研究,發現宋時鐵錢是用翻砂法鑄造的。前人不了解當時鑄造工藝,所以他們的構想是不符實際、難以成立的,稱作鐵范銅錢、試范錢都是不確切的,應當稱作鐵錢的母錢,簡稱鐵母”。上海著名錢幣鑑賞家余榴梁先生,曾在與筆者的通信中痛批“鐵范銅”之說法。

丁福保的《古錢大辭典》的特點和背景是什麼?該書是丁氏民國十七年把前人研究的《說文》的書或文章,剪貼集中後,附於每字之下,編成《說文詁林》,之後又用此法編成。簡單地說,就是“剪抄本”,早期錢界評說此書是“輯錄歷代錢幣學文獻,從述而不作之義”,又云:“……也可見丁福保對於史料與錢幣研究之間的區別是不清楚的。”《古錢大辭典》上冊雲“試范錢”,下冊將其標為“鐵母”,也說明丁氏是典型的“文抄公”,他對究竟什麼是鐵母是不清楚的。
所以,《中國古錢目錄》、《中國錢幣大辭典·北宋卷》所標的“鐵母”並非什麼“鐵范銅錢”。如今鐵母相對多一些,是當時大量鑄鐵錢的原因。至於該文中提及網上有泉友一次拿出15枚宋代鐵母,又另一泉友一年收藏鐵母多達8枚,可信嗎?北宋鐵錢既有與銅錢相同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點,網上的那些“鐵母”,極有可能是錯把銅錢當鐵母了,仔細辨認箇中區別,便會恍然大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