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五湖

詠五湖

這是一首詠史的七言絕句。作者以勾踐滅吳范蠡隱退的歷史典故為題材,對范蠡急流勇退的明智舉措給予讚譽。同時也對勾踐之類的封建統治者“鳥盡弓藏”的殘酷自私罪行給予批判。

基本介紹

全文,注釋,格律,作者簡介,相關背景,

全文

已立平吳①霸越功,片帆高揚五湖②風。
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③得始終④。

注釋

①平吳:指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後消滅吳國的史事。
②五湖:主要指吳越境內的太湖
③陶朱:消滅吳國後,范蠡西施遊走五湖,改號“陶朱公”。
④得始終:和范蠡同樣功勳顯赫的文種等大臣後來都被勾踐殺死。

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作者簡介

汪遵(約唐僖宗乾符年即公元877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宣州涇縣人。(唐詩紀事宣城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均不詳,約前後在世。初為小吏。家貧,借人書,晝夜苦讀。工為絕詩。鹹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進士第。遵詩有集《唐才子傳》傳世。
他的詩絕大部分是懷古詩,有的是對歷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頌;有的是借歷史人物的遭遇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有的是歌頌歷史上的興亡故事來警告當時的統治者;有的直接反映當時的現實生活,這些詩都有一定的思想意義。
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第602卷)。

相關背景

陶朱公就是范蠡,生於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字少伯,春秋戰國末期,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是歷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在越國被吳國滅亡時,是他提出降吳復國的計策的,並隨同越王勾踐一同到吳國為奴,千方百計謀取勾踐回國,成為輔助勾踐滅吳復國的第一謀臣,官拜上將軍。
但當勾踐復國之後,他了解勾踐是一個可以共患難但不能同安樂的人,於是他急流勇退,毅然棄官而去。首先他到了齊國,改名為鴟夷子皮。但是齊國人知道他有很好的品德和很高的才能,就請他當宰相。由於他退歸林下的決心已下,不久又辭官而去。他到了當時的商業中心陶(即今山東的定陶縣)定居,自稱”朱公”,人們稱他陶朱公。他在這裡既經營商業,又從事農業和牧業。很快就表現了非凡的經商才能。在19年內有三次賺了千金之多。但他仗義疏財,他賺了錢,就從事各種公益事業。他的行為使他獲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為幾千年來我國商業的楷模。
文種(?—前467),字會、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後定居越國。
其治國之道為“愛民”二字:利之無害,成之無敗,生之無殺,與之無奪,樂之無苦,喜之無怒。種總結商周以來征伐經驗,提出伐吳九術。其九術為: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財帛,以遺其君;三曰貴糴粟縞,以空其邦;四曰遺之美好,以為勞其志;五曰遺之巧匠,使起宮室高台,盡其財,疲其力;六曰遺其諛臣,使之易伐;七曰強其諫臣,使之自殺;八曰邦家富而備器;九曰堅厲甲兵,以承其弊。
吳既滅,范蠡引退,致信種曰:“高鳥散,良弓藏,狡兔盡,走狗烹。”種得范蠡書後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屬鏤之劍曰:“子有陰謀兵法,頃敵取國。九術之策,今用三已破強吳,其六尚在子所,願幸以余術為孤前王於地下謀吳之前人。”種遂伏劍。死後葬於越都西山之上,改名西山為“種山”,即現在紹興城內臥龍山。墓在臥龍山望海亭之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