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教訓出自《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年教訓
- 拼音:shí nián jiào xùn
- 釋義:居民同心同德,積蓄力量
- 出處:《左傳·哀公元年》
十年教訓出自《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出自《左傳·哀公元年》,講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帶領越國軍民同仇敵愾,奮力抵抗,大敗吳軍的...
十年教訓出自《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①《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②唐元稹《唐故南陽郡王贈某官碑文銘》:“潤之師故南陽韓晉公之所教訓,弩勁劍...
生聚教訓是一個成語,讀音是shēng jù jiào xùn,意思是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生聚教養、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解釋 指軍民同心同德,以洗刷恥辱 出處 《左傳...
成語十年生聚是指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出處為《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
教訓之四,要有堅韌不拔地堅持下去的毅力,事業終將成功。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勾踐大概是牢記住了這一點,並且再退一步,加上十年,用兩倍的時間來為復仇作準備。...
伯嚭[pǐ](?—前473年,一說前473年以後),子姓,伯氏,名嚭(一名否),春秋...一度掙扎在亡國邊緣的越王勾踐卻“臥薪嘗膽”,終於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令僧尼自相結為夫婦,生兒育女、十年長養、十年教訓、自可富國足兵。四海可...隋文帝開皇年間(581年—600年),傅奕在漢王楊諒屬下任儀曹。楊諒欲起兵反叛...
1.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2.不鳴則已,一鳴驚人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4.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國家富足,軍隊精壯,一舉滅掉吳國,勾踐也成為春秋霸主。知恥而後勇啟示 編輯 孟子云:知恥而後勇。指的是一種在遭受磨難與打擊後,在困境...
吳越爭霸是指歷史上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互相征伐的一段時期。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吳侵越時所獲戰俘剌死吳王余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吳大舉攻楚前,為...
而一度掙扎在亡國邊緣的越王勾踐卻“臥薪嘗膽”,終於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勵精圖治中東山再起,一舉滅吳,史稱“三千越甲可吞吳”。在這場戲劇性的歷史...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卒告成功。影片榮獲第四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彩色攝影、最佳彩色美術設計等5項大獎。...
“寧肯作那筆直折斷的劍,不作那彎腰屈存的鉤”,劇作者不僅用尖銳衝突的場面表現了越國君民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發憤圖強的精神,而且用抒情的筆調熱烈地...
稱山是越王句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雪仇恥恨、稱炭鑄劍的地方,鑄就的劍戟為越國重振雄風,立下了汗馬功勞;“稱山十八岙,岙岙出大佬”,此山風水...
十年之後,復株累單于也死了,昭君之子在爭位鬥爭中犧牲,卜須居次在王莽當政...當時人稱“扭計師爺”,後遭陳夢吉的多次教訓後收山,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