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尺膚

診尺膚

兩手肘關節(尺澤穴)下至寸口處的皮膚,稱為“尺膚”。診察尺膚, 為古代切診的內容之一,包括診察該肌膚的潤澤、粗糙、冷熱等情況, 結合全身症狀、脈象等以測知病情。這一診法現已少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診尺膚
  • 別名:尺膚診
  • 性質:醫學
  • 類別:中醫
診法,內經解釋,脈學著作解釋,

診法

診尺膚,即尺膚診,見於中醫經典《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云:“尺內兩旁(傍)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里以候腹。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上述經文是尺膚診,是《內經》中關於尺膚分布較為完整的論述。此外,如《平人氣象論》有“尺熱”、“尺不熱”、“尺澀”、“尺寒”之論;尺膚診法在其他篇章里還有,如《靈樞·論疾診尺》篇,專題討論尺膚診病。
診尺膚
“尺膚”就是前臂內側,從腕橫紋到肘橫紋這樣一段皮膚。因為這一段是以尺記,所以這段皮膚就叫“尺膚”。這一段不是討論寸關尺,而是討論尺膚切診問題。根據尺膚分布所主的臟腑胸腹,通過觸診了解尺膚的寒熱滑澀,也是診察疾病的重要方法。雖然後世臨床診病套用較少,乃不失為中醫診道之瑰寶,宇宙全息思想之體現。
《說文解字》云:“尺,十寸也。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寸口。十寸為尺。尺,所以指尺規矩事也。”王冰註:“尺內,謂尺澤之內也。”《素問識》云:“ 簡按:王註:‘尺內,謂尺澤之內也。’此即診尺膚之部位。……尺,即謂臂內一尺之部分,而決非寸關尺之尺也。”
又,有的《內經》注家及脈學著作認為《素問·脈要精微論》這段經文是論述寸口脈寸、關、尺的。

內經解釋

①馬蒔《素問注證發微》:“此言臟腑之脈,見之於各部者如此。尺內者,左右尺部也。尺內與季脅相近,季脅者,肋骨盡處也,其穴名章門。尺之外側所以候腎,尺之內側所以候腹中。腹中者,小腹中也。附而上者,乃關脈也。左關之外所以候肝,左關之內所以候膈;右關之外所以候胃,右關之內所以候脾。又附而上之,即寸部也。右寸之外所以候肺,右寸之內所以候胸中;左寸之外所以候心,左寸之內所以候膻中。大抵人身之脈,左手為春為夏,為東為南,為前為外;右手為秋為冬,為西為北,為後為內。左之寸口,即人迎也,名曰前,前之所候,皆胸之前膺及膻中之事;右之寸口,即氣口也,名曰後,後之所候,皆胸之後背及氣管之事。凡脈推而升之,謂自尺而寸,乃上竟上也,所以候胸與喉中之事;凡脈推而下之,謂自寸而尺,乃下竟下也,所以候小腹、腰、股、膝、脛、足中之事。其左右上下之脈各有所屬者如此,後世王叔和之脈,其分部與此大同也歟!”
②吳昆《素問吳注》:“附上,謂關也。……上附上,謂寸也。……上竟上,寸之盡也。下竟下,尺之盡也。”
③張介賓《類經五卷·脈色類二》:“尺內者,關前曰寸,關後曰尺,故曰尺內。……尺者,對寸而言。人身動脈雖多,惟此氣口三部,獨長一寸九分,故總曰寸口。”
④張志聰《素問集注》:“蓋以左右三部之脈,兼候形身之上下四旁,是關部之兩旁,即形身之兩脅;寸部之兩旁,即形身之兩腋。……中附上者,附左尺而上,左手之關脈也。……右外者,附右尺而上,右手之關脈也。……上附上右者,從右關而上,右寸口也。……左外,左寸口也。”
⑤高士宗《素問直解》:“尺內猶言尺中,兩旁猶言左右,謂尺中左右兩手之脈,則主人身之季脅也。……中附上者,自左右兩尺中,而至於關上也。……上附上者,自左右兩關上,而至於寸上也。”
⑥黃元御《素問懸解》:“中附上,兩關脈也。……上附上,兩寸部也。”

脈學著作解釋

①宋·施發(桂堂)《察病指南·卷上·左右三部六候》:“左寸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其穴在兩乳間)。左關外以候肝,內以候膈中。左尺外以候腎,內以候腹中(腹屬下焦,右手尺中亦可候也)。右寸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三焦之所主也)。右關外以候脾,內以候胃脘。右尺外以候心主,內以候腰。”
②明·李中梓《診家正眼·內經分配臟腑定位》:“中附上,言附尺之上而居乎中,即關脈也。……上附上者,言上而又上,則寸脈也。……按:五臟所居之位,皆五行一定之理。火旺於南,故心居左寸;木旺於東,故肝居左關;金旺於西,故肺居右寸;土旺於中,而寄位西南,故脾胃居右關。此皆河圖五行之次序也。”
③清·周學霆《三指禪·六部脈解》:“六部之脈,候之寸、關、尺,出於《脈要精微篇》。左寸以候心,左關以候肝,左尺以候腎;右寸以候肺,右關以候脾,右尺以候命門,以明六部各有所屬。”
④清·張璐《診宗三味·脈位》:“《內經》所指臟腑部位,乃是因五行之氣而推。火旺於南,故心居左寸;木旺於東,故肝居左關;金旺於西,故肺居右寸;土旺於中,而寄位西南,故脾胃居於右關;水旺於北,故居兩尺。……首言‘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里以候腹’,腹者,大小二腸在其中矣,膀胱亦在其中矣,以經氣言之。‘尺外’者,尺脈之前半部也;‘尺里’者,尺脈之後半部也。前以候陽,後以候陰,人身背為陽,腎附於背,故外以候腎;腹為陰,故里以候腹也。東方生木,木應肝而藏於左,故借左關以候肝膽之氣;土居中位而旺於四季,獨以長夏濕土氣蒸之時,為之正令,故經以之分隸右關。所謂‘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膈者,膈膜之謂,中焦所主,膽在中矣。’‘中附上’者,附尺之上而居於中,即關脈也。肝為陰中之陽髒,亦附近於背,故借左關之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關之前以候胃,後以候脾。脾胃皆中州之官,以臟腑言,則胃為陽、脾為陰,故‘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也。火生於木而應乎心,合乎脈,謂之牡髒,牡者陽也,左為陽,寸為陽中之陽,故宜候之左寸。金生於土而應乎肺,與胃一氣貫通,而主西方金氣,故經以之候於右寸。所云‘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膻中者,心主之宮城,胞絡之別名。胸中者,膈膜之上皆是也。‘上附上’者,言上而又上,則寸口也。五臟之位,惟肺最高,故右寸之前以候肺,後以候胸中。心為虛靈之髒,而為君主之火,性喜上炎,又喜附木而燔,然其行令,皆屬胞絡,故左寸之前以候心,後以候膻中之氣也。”
《素問·脈要精微論》這一段是尺膚診,是《內經》中關於尺膚分布較為完整的論述。此外,如《平人氣象論》有“尺熱”、“尺不熱”、“尺澀”、“尺寒”之論;尺膚診法在其他篇章里還有,如《靈樞·論疾診尺》篇,專題討論尺膚診病;而且《內經》不見有寸口脈寸、關、尺三部的記載,故以上諸家之說與《內經》原意不合,非寸口脈的寸、關、尺之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