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脈診的奧秘

中華脈診的奧秘

《中華脈診的奧秘》是由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在2009年5月1日出版,該書作者徐迪華,徐劍秋,徐麗敏,ISBN: 9787534565182,開本為16開,定價為45元。本書闡明中醫脈學理論及三部九候及十五候的診法,進一步揭示真髒脈的脈形及識別標脈與本脈的臨床價值,促使廣大同道繼承發揚中醫平脈辨證的特色,為人類健康服務。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ISBN: 9787534565182
開本: 16開
定價: 45.00元

內容簡介

為了使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完善,作者對第一版做了一刪四增的工作,刪掉臨床較為少見的醫案6則,以節省篇幅。增補的內容有:
1.《內經》認定真髒脈具有極高的診斷價值,但對它們的形態僅做了初步揭示,其真實的形態卻成了中醫脈學的千年之謎。本書第二版的第二章對此又做了充分論證,使真髒脈的形態落到實處,能為臨床所用。
2.識別標脈與本脈是臨床中醫判斷正邪虛實、久病新病、有無兼挾證存在的重要診法,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本書的第一版第二章有此論述,但未舉實例,本版增補了14個經典病例,以加深讀者的理解。
3.在第二版第二章浮、中、沉取法中,增補了傳統的三步按脈及五步按脈的操作法,指出了這兩種按脈法的適用範圍,並且介紹了融會和轉換的方法。
4.在第二版第四章中,增補了消渴(糖尿病)、婦女閉經、痛經三種常見病的平脈與證治,以適應讀者的需要。

作者簡介

徐迪華
男,1924年生於江蘇省常州市,師從全國名中醫屠揆先,為孟河醫派奠基人費伯雄的第五代弟子。主任中醫師,江蘇省名老中醫,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全國首批500名名老中醫藥專家之一,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行醫62年,臨床經驗豐富。對中醫脈學、證候學及辨證方法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長期致力於孟河醫派學術思想的研究,發表重要論文30餘篇。1997年出版《中醫量化診斷》一書,被列為江蘇(97)優秀科技著作,並獲世界傳統醫學第四屆金像獎。 主持“慢支電腦辨證論治”、“肥兒消化散”、“運用量(級)值概念臨界理論提高中青年醫師辨證水平”等研究項目,獲江蘇省科技成果獎及科技進步獎。《論中醫證的臨界狀態》一文被全國中醫學會認定為證候學中的重大發現,並在全國性學習班上推薦學習。“運用量(級)值概念臨界理論提高中青年醫師辨證水平”的課題研究成果在江蘇省內40餘家中醫院推廣。 1985~2006年,先後去長沙、北京、南京、上海、深圳、廣州,美國舊金山、洛杉磯等地講學,受到同道的好評與讚譽。
徐劍秋
1980年生,江蘇吳江人。蘇州評彈演員。 1998年畢業於蘇州評彈學校,師承程振秋。書目有《珍珠衫》《武松》二部長篇。 多年的藝術實踐使其書藝大有長進,在江、浙、滬各書場演出受到觀眾好評。 擅說表和正確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武松一書中“武大郎”角色刻劃生動,贏得觀眾和同行的一致好評。2001年江、浙、滬青年演員傳統書目展演獲表演獎。 2006年第五屆江蘇省曲藝節獲表演獎。2007—2008年度蘇州市專業青年演員藝術考核中獲優秀考核獎。 徐劍秋,教授,上海交通大學,1999年在上海光機所獲得博士學位,1999-2005年分別在日本電氣通訊大學雷射研究中心和英國 Heriot-Watt大學工作,其間承擔並完成了“2微米摻Tm光纖雷射器”,“千瓦級光纖光碟雷射器”和“大功率平面波導雷射器”均為當時國際最高水平,在國際上最早開展“高功率陶瓷雷射器”的研究,引起國際上對陶瓷雷射器的重視,2002年,陶瓷雷射器技術被評為國際雷射器技術的十大突破之一。在英國所作的平面波導固體雷射器研究工作獲得英國BAE system公司的優秀貢獻獎。2005年獲得中科院“海外傑出人才(百人計畫)”稱號引進中科院上海光機所,2007年獲得中科院“百人計畫”擇優支持。2008年專利技術被用於創建高科技雷射公司,研發生產高功率固體雷射器。作為主要研究人員,負責並參與中科院重大方向課題、863項目、973項目等國家重大專項,研製出高功率板條雷射器系統及高功率中紅外雷射器等多項科研成果,技術指標達國際先進水平,填補國內空白。至今在國際國內一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會議50餘篇,英文專著(部分章節)2本,申請發明專利10項,並被邀請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過多次特邀報告。
徐麗敏
徐麗敏,女,1958年8月出生 1983年畢業於內蒙古包頭醫學院,醫學學士。1996年獲北京醫科大學皮膚性病學碩士學位,2007年畢業於天津大學,獲生物化工—製藥工程博士學位。2005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證書。 現為天津市長征醫院主任醫師、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專業特長為診療紅斑皮炎類皮膚病(銀屑病等)、風濕免疫病、病菌感染性皮膚病、過敏性皮膚病和疑難皮膚病等,從事銀屑病的細胞分子免疫學及中藥的實驗室研究。現擔任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銀屑病組的副主委,《國外醫學》皮膚性病分冊編委,中國醫師學會皮膚科分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誌》編委,天津市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圖書目錄

上篇脈診理論與方法
第一章 傳統脈學概論
第一節 脈學的歷史與發展
第二節 脈學的指導理論
第三節 診脈的部位與方法
第四節 病理脈的種類、形態、主病範圍
第五節 生理脈與病理脈的鑑別
第六節 五臟功能標誌脈的形態、診法及臨床意義
第二章 脈診的方法論
第一節 陰陽脈法的科學內涵
第二節 量(級)值概念在四診從舍過程中的套用
第三節 30種病理脈模擬定量(級)的方法
第四節 寸、關、尺分候臟腑的診法與“上以候上,下以候下”說的再認識
第五節 浮、中、沉(舉、按、尋)診脈的方法及臨床意義
第六節 識別主脈與兼脈、標脈與本脈的方法及臨床意義
第七節 平脈辨證、判斷疾病預後吉凶的方法
第八節 診尺膚法的運用
第三章 脈診在辨證論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節 脈診在八綱辨證中的運用
第二節 脈診在《傷寒論》六經辨證中的運用
第三節 脈診在溫病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中的運用
第四節 脈診在臟腑辨證中的運用
第五節 脈診在氣血辨證中的運用
第六節 脈診在情志病辨證中的運用
第四章 常見病的平脈與證治方法
第一節 外感病表證階段的平脈與證治
第二節 外感熱病氣分證階段的平脈與證治
第三節 外感熱病營、血分證階段的平脈與證治
第四節 傷暑、中暑病證的平脈與證治
第五節 卒中(腦出血)病的平脈與證治
第六節 類中風(腦梗死)的平脈與證治
第七節 頭痛病的平脈與證治
第八節 眩暈病的平脈與證治
第九節 咳嗽、哮喘病的平脈與證治
第十節 胸痹心痛的平脈與證治
第十一節 驚悸、怔忡的平脈與證治
第十二節 胃痛、胃脹的平脈與證治
第十三節 肝氣鬱結與肝氣橫逆證、肝陽上亢與肝火上擾證的平脈與證治
第十四節 氣虛證、血虛證、陰虛證、陽虛證的平脈與證治
第十五節 腎虛病證的平脈與證治
第十六節 婦女崩漏病及月經過多的平脈與證治
第十七節 婦女經絕期病證的平脈與證治
第十八節 閉經的平脈與診治
第十九節 痛經的平脈與證治
第二十節 消渴(糖尿病)的平脈與證治
第五章 清代至民初(公元1730~1927年)全國名中醫優秀醫案選析
第一節 《葉天士醫案》選析
第二節 徐靈胎《洄溪醫案》選析
第三節 《九峰醫案》選析
第四節 曹仁伯《繼志堂醫案》選析
第五節 張大曦《愛廬醫案》選析
第六節 王旭高《環溪醫案》選析
第七節 《馬培之醫案》選析
第八節 《張聿青醫案》選析
第九節 《丁甘仁醫案》選析
第十節 《全國名醫驗案類編》選析
下篇脈圖解析
第六章 常人的脈圖與脈圖的要素
第一節 脈圖的解釋與測圖的方法
第二節 正常脈圖的特點
第三節 脈象與脈圖要素的對應關係
……
第七章 常見主脈的形態、病理、定量(級)及命名方法
第八章 兼象脈的形態、病理、定量(級)及命名方法
第九章 常見病證的代表脈圖
附錄一 李時珍《瀕湖脈學》二十七“體狀詩”、“相類詩”、“主病詩”
附錄二 李中梓《診家正眼》二十八脈脈象與主病歌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