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鳳藻
- 別名:許伯翔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無錫
- 出生日期:1891年
- 逝世日期:1953年
- 職業:海軍少將
- 畢業院校:南京水師學堂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有功於武昌起義
參加北伐
後代,事跡,接待國父,參考,
後代
外曾孫:王力宏,美籍華人,籍貫浙江義烏,華語流行男歌手、著名音樂人,亞洲華語流行樂壇最具代表性的創作、偶像、實力派音樂天王。
事跡
幼入俟實學堂讀書,曾以師範生名義,代其師教習兩班英文,得免繳學費,時年僅十四、五歲。同年底,鳳藻與章舜英成婚,因需負擔家庭生計,乃放棄赴英進入海軍學校深造之機會。初任胡鷹雷艇副長。三年,改調聯鯨艦副長。辛亥起義,鳳藻遣送旗籍艦長登岸,自率數艇駛九江,防遏清兵溯江援鄂。國父於民國元年四月上旬前往武昌慰問辛亥武昌首義同志,即乘坐聯鯨艦,由鳳藻負接待之責,離艦前手書“海天一色”四字橫匾,並簽名於玉照,贈為紀念。
六年八月,我國對德宣戰。時鳳藻供職第二艦隊司令部,奉命督率武裝艦隊,由楚泰炮艦掩護,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俄國革命,帝俄遠東艦隊一部,武裝齊全,駛來上海外海。如果安撫不當,豕突之餘,未嘗不能淪為海寇。鳳藻單艇登艦,招撫來降,終使俄海軍將領率部投降,弭不測於無形。俄艦?載舊俄貴胄珍寶甚多,除酌許其資斧外,一切公開封存繳庫。其後在杜錫珪任第二艦隊司令及海軍總長時期,鳳藻歷任楚有艦長、總司令部參謀長、海軍部司長、參事、外交處處長等職。十五年六月,杜錫珪代理北京政府內閣總理,鳳藻亦隨同北上兼內閣總務廳廳長,陳任命鳳藻為軍械司司長,不就,遂以海軍少將退役。
十七年北伐完成,全國統一。在孫科出長財政部時,令派鳳藻為廈門關監督兼外交交涉員,除閩變暫離外,前後共七年。抗戰前夕,調荊沙關監督。二十八年,兼湘鄂貨運稽查處長。二十九年五月,鳳藻與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時有衝突。中央明知曲直所在,惟因桂李重兵在握,鎮守戰區,對於驕兵悍將之屬,中央不得不曲意容忍。鳳藻遂請歸陪都。
三十四年八月,抗戰勝利,鳳藻奉命赴滬協辦接收事宜,負責恢復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之航運。鳳藻以海軍耆宿,厥功既成,因病歸息林下,返居無錫年餘。三十六年,於三十八年初攜眷來台。三十九年八月,中央改造委員會設立,任地方黨部小組長,與趙恆惕等同志,日夕討論回響改造,協助地方黨務之推進。四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病逝,得年六十三歲。
接待國父
許鳳藻(1891-1953),字伯翔,江蘇無錫人,生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幼入站實學堂讀書,曾以師範生名義,代其師教習兩班英文,得免繳學費,時年僅十四、五歲。
同年底,許鳳藻與章舜英成婚,因需負擔家庭生計,乃放棄赴英進入海軍學校深造之機會。
許鳳藻初任「胡鷹」雷艇副長。三年,改調「聯鯨」艦副長。
辛亥起義,許鳳藻遣送旗籍艦長登岸,自率數艇駛九江,防遏清兵溯江援鄂。
國父孫中山先生前往武昌慰問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所乘即「聯鯨」艦,由許鳳藻負接待之責,沿途向國父詳細報告所經兵要地以及人情風俗物產交通等狀況,為國父日後撰建國大綱之重要參考。國父一路登岸演講,公畢返寧,在艦兼旬,離艦前手書「海天一色」四字橫匾,並簽名於玉照,贈為紀念。
據許鳳藻兒子、著名歷史學者許悼雲的自述,其父親是晚清的海軍軍官,辛亥革命的時候參加起義。辛亥革命後,其父曾護送過國父孫中山先生巡視江海,獲得孫中山先生贈予墨寶「海天一色」四個字。
1917年3月14日,北洋政府宣布與德國斷交,。3月20日,北洋政府開始接收德國在華資產,但直到8月14日方才正式對德奧宣戰。時許鳳藻供職第二艦隊司令部,奉命督率武裝艦隊,由「楚泰」炮艦掩護,至草鞋峽迫降德艦兩艘;交涉中頗費周折,卒能達成任務,當時艦隊司令饒懷文即命其代理該兩艦長職務。
在一戰時,中國接收德國的戰利品,包括30艘(含小輪,駁船等)船舶,其中屬於軍艦的只有後來命名為「利捷」號與「利綏」號的兩艘內河炮艇(另有一艘自爆;一艘擱淺)。拖船一艘命名「利通」號。其餘10艘為商船,由北洋政府成立海軍租船監督處,經營出租業務。10船分別命名「華甲」至「華癸」;其中有五艘曾轉變為運輸艦,分別改名為「普安」、「華安」、「定安」、「靖安」和「克安」。
俄國在「十月革命」後,到1922年10月,紅軍取得全面勝利,因此國內支持沙俄的白俄逃亡國外。比較有錢的兩千多名白俄則爭相投奔斯塔爾克海軍少將,買票坐船從海路逃亡。當時斯塔爾克麾下有大小軍用船隻30多艘,其中戰艦、炮艇、軍用運輸船、客輪、貨輪、破冰船、軍用駁船、軍用通信船、掃雷艦、海關緝私艦、快艇等,應有盡有。這些船隻早已裝滿了原有的沙俄海軍官兵和軍需品,還有與軍隊掛邊的士官武備學校的學員。在這種滿員待航的情況下,從彼得格勒、莫斯科、波羅的海沿岸逃亡到濱海地區的白俄難民,又手舉盧布潮水般地湧上了船。
為逃避蘇俄紅軍的追趕,這30多條戰船滿載9000多難民,駛往朝鮮元山港。但這些逃難船隊剛進永興灣,便受到日本警察的阻攔。斯塔爾克一面向日本當局提出抗議,一面派人與駐元山的各國領事館交涉,呼籲救助白俄難民。在西方外交和輿論的壓力下,日本當局允許老弱病殘5300人上岸,暫居在元山海關的空屋中。
在30多人相繼病死後,斯塔爾克萬般無奈,只得帶領15艘最為堅固的艦船,載著3000多人向中國的上海駛去。白俄難民船隊開到距上海100海里時,突然遭到強颱風襲擊,「德德莫夫中尉」號炮艇被巨浪打翻,37人葬身海底。1922年12月5日,斯塔爾克率領14艘艦船終於馳抵吳淞口。這使中國官方和上海租界當局慌亂不堪。北洋政府立即下令,除有特殊情況者外,白俄難民一律不準上陸。
在當時的環境下,如果安撫不當,豕突之餘,未嘗不能淪為海寇。許鳳藻單艇登艦,招撫來降,終使俄海軍將領率部投降,弭不測於無形。俄艦上載舊俄貴胄珍寶甚多,除酌許其資斧外,一切公開封存繳庫。
1928年北伐完成,全國統一。在孫科出長財政部時,令派許鳳藻為廈門關監督兼外交交涉員,除閩變暫離外,前後共七年。
抗戰前夕,調荊沙關監督。1939年,兼湘鄂貨運稽查處長。1940年5月,轉任第五戰區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仍兼原職。其時鐵路江運均在敵手,該會組織驛運,俾流暢大宗物資;又復建立多種小型工廠,供應軍民之需。但因軍糧及夫役徵調之種種原因,許鳳藻與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時有衝突。中央明知曲直所在,惟因桂李重兵在握,鎮守戰區,對於驕兵悍將之屬,中央不得不曲意容忍。
抗戰期間,據許悼雲稱,其父親許鳳藻負責第五戰區的經濟事務。抗日戰爭第五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五戰區所轄範圍為山東南部及江蘇北部,並爆發了慘烈的淞滬會戰。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五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1944年做過數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許悼雲形容其父親的職務是「走在前線的後面,後方的前面。」
許鳳藻遂請歸陪都。抗戰末期,許悼雲一家住在重慶南岸的南山區,曾經有數年之久。
1945年8月,抗戰勝利,許鳳藻奉命赴滬協辦接收事宜,負責恢復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之航運。10月,國民黨政府交通部派許祖衡來寧波接辦航政工作,於12月1日正式上任。
1943年,重慶國民政府任命美國人李度為總稅務司。1945年戰爭勝利後,日、德軍隊離滬,代之而來的美、英等國軍隊繼續留駐。9月1日大批美國軍艦開始在吳淞口外集結,等待清除水雷後即行進港。 9月7日美國海軍先頭部隊進入上海港,在匯山碼頭設立美國海軍港務部,史密斯任港口司令。9月19日,美國第7 艦隊第一支艦隊60艘軍艦由海軍上將金凱德率領駛入上海港,隨後在外灘設立司令部。美軍第七艦隊接掌了上海港的領航權。美國海軍對上海港實行軍事管制,長達一年之久,在港美國軍艦最多時達120多艘,駐滬美軍最多時達2萬餘人。
1946年5 月27日,美海軍部就決定將200 余艘艦艇移交中國,英國亦擬贈中國各式艦艇並在上海成立艦隊指揮部,陳誠任指揮官。
許鳳藻以海軍耆宿,尤熟諳外交,故與美國海軍交涉極為順利,得在極短期間,清除水雷浚疏積沙,使上海迅速恢復為第一港口。抗戰勝利後,滿載物資的數百艘外輪駛入中國,帶來了聯合國救濟總署提供的數億美元無償援助。市場充斥著當時美國的剩餘物資,再加上國民黨政府打擊民族工業,一切日用品都依賴進口,在上述背景下,上海港1945年至1948年,進出口的外輪蜂擁而入,從吳淞口到白蓮涇、日暉港以及黃浦江上所有能停泊的浮筒、碼頭都被外輪占據,這時外輪理貨人員忙得難以招架。但是好景不長,1947年內戰爆發,因大量美援物資衝擊國內市場後,造成通貨膨脹,進出口貨物急劇減少,到了1949年上半年已經沒有外輪進出了。
許鳳藻在成功恢復上海港的港口運輸功能後,因病歸息林下,返居無錫年餘。
1947年,由外匯管理委員會派任廈門辦事處處長。三度重臨舊地,但戰後社會紊亂,人事已非;由於外匯配額有限,招致地方某政要人士不滿,唆使歹徒侵入私宅,搶劫傷人。至此鳳藻堅決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