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壽山

許壽山

許壽山(1852~1884年),字玉珊,閩縣(今福州市區)人。清同治七年(1868年),考取福建船政後學堂,為駕駛班第一屆畢業生。4年後,隨“建威”練船出航實習,由新加坡、呂宋、檳榔嶼繞道日本海,涉練風濤、沙線,考究港道。歸任陸營練習。不久,升千總,任“藝新”號兵船管帶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馬江戰役爆發,壽山督帶“振威”號泊羅星塔下游,聞警奮起,上望台傳呼砍碇開炮,法軍擔心中方軍艦起碇後難以戰勝,以連珠炮專攻“振威”號,“振威”四葉輪被擊壞,壽山中彈陣亡,年僅32歲,奉 旨照游擊例從優賜恤,入祀昭忠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壽山
  • 別名:字玉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州市區
  • 出生日期:1852
  • 逝世日期:1884
  • 職業:巡洋緝盜
  • 畢業院校:福建船政後學堂
海難救助,軍事貢獻,馬江海戰,所轄戰艦,

海難救助

船政早期所建造的艦船,多部署在各海口,平時擔任巡洋緝盜任務,遇海難也執行海難救助光緒二年(1876年)初,揚武管駕總兵吳世忠海難救助中,“猝遇惡風”,以身殉職。同年六月,清廷批准福州將軍文煜所奏,頒行《救護洋面中外船隻遇險章程》,這比國際上訂立的《布魯塞爾海難救助公約》還早34年,使航海人員處理海難救助有章可循。光緒三年九月,美國“佛蘭牌利”號夾板船在莆田長嶼海面遇風沉沒。“藝新”號管駕許壽山駕船救出韋士客拉等洋人19人,給以飲食並護送到福州。美國領事戴蘭那十分感激,“具文致謝”。
同年十一月,劉金獅商船在長樂松下江面沖礁損壞,許壽山救出遇難商人13名,並搶救船隻,代為修補。光緒四年五月三十日,“阜康號”載商人由上海至馬尾羅星塔江面,將行李銀物盤至駁船上。剛剛開卸,暴風突起,駁船頃刻翻覆。許壽山頂風冒雨趕往搶救,救出陳廷隆等7人。光緒五年一月,金同生商船裝運一批木材和紙張等貨物,駛至閩江口擱淺漏水。許壽山聞訊趕往搶救,把該商船拖回港口。同年四月,“金裕昌”號商船裝運杉木3400餘根,在馬祖澳觸礁,船將沉沒。許壽山駕船“由三沙展輪而下,拖至古鎮,該船賴以保存”。當年七月二十五日船政大臣吳贊誠上奏清廷,為多次在海上奮勇救助海難的“藝新”號管駕許壽山等請獎。這是中國近代發揮輪船作用,主動執行海難救助的較早記載。

軍事貢獻

1894年9月17日的甲午海戰,不單對緊鄰朝鮮半島的清、日、俄諸國有直接和立即的影響,也間接地啟動了改變日後西歐局勢的機制。北洋艦隊在大東溝大孤山海域的嚴重挫敗,誠然是隨後清軍在旅順和威海相繼失利的前奏;也催生了日本與沙俄在遼東直接衝突的種子。十年後,日俄戰爭果然爆發,而其戰果則明顯地削弱了俄國在歐洲牽制德國的能力,對一次大戰的戰局與俄國政體有一定影響注2百多年來輾轉受這場海戰左右命運的,豈僅止於朝鮮半島、遼東半島、台澎群島的東亞居民。即便從狹窄的戰術觀點來看,甲午海戰是戰艦以蒸汽動力和後膛炮徹底取代風帆和前膛炮以後,第一次大規模的艦隊決戰。它為速射炮首次在海戰發揮作用提供了實證,也讓過時的沖角戰術畫下休止符。
《北洋水師》的許壽山《北洋水師》的許壽山
甲午海戰對當時建艦、造兵、用兵者,以及現今史學、地緣政治學各界都有重大的研究價值。當時北洋艦隊以凸橫陣接仗,雖然不能說是清軍致敗的必然或唯一的因素,但從在場清艦的配備、保養、補給、訓練和通訊、指揮的總體狀況對照來看,採用凸橫陣來抗拒日軍的單縱陣終究是戰術上的重大失策,對戰局有弊無利,至少可說是雪上加霜。清軍各艦在凸橫陣內的相對位置,除了德制巡洋艦“經遠”、“來遠”以外,大致已經沒有疑問。本文探討北洋艦隊接敵時的陣形,解析當時所用的相關號令,嘗試為“經遠”、“來遠”確定位置,並闡釋日軍採用單縱陣的背景。

馬江海戰

光緒九年(1883),中法兩國因越南問題在陸上開戰。中法戰爭爆發,法國揚言,如果中國不接受法國提出的要求,法國便要占領福州的馬尾港口作為"擔保品"。1884年7月12日,法國政府向中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在7天內滿足"撤軍"、"賠款"等蠻橫要求。7月14日,在孤拔率領下,法國軍艦以"遊歷"為名陸續進入馬尾港,馬尾港的中國官員不但不予以制止,反而給予法艦"最友好的款待"。
光緒皇帝光緒皇帝
羅星塔下遊方向,船政的3艘炮艦"振威"、"飛雲"和"濟安"與3艘法國軍艦對峙。海戰開始後,"振威"艦最快做出反應,立即發炮轟擊附近的法艦"德斯丹"號。"振威"管帶許壽山,今砍斷錨鏈應戰,迅速反擊,並冒著炮火登上望台指揮。與"振威"同泊的"飛雲"、"濟安"兩艦,還沒有來得及啟錨就中炮起火,很快沉沒。法軍集中3艘軍艦的火力攻擊頑強抵抗的"振威"艦。"振威"艦船身多處中彈,遭到重創,輪葉被擊毀。最後關頭,"振威"號開足馬力向法艦"德斯丹"號衝去,意欲同歸於盡。法艦"費勒斯"號急忙以側舷炮攔擊。"振威"艦鍋爐中炮爆炸,船身開始下沉。許壽山仍繼續指揮頑強奮戰。外國的目擊者描述說:"這位管駕具有獨特的英雄氣概,其高貴的抗戰自在人的意料中;他留著一尊實彈的炮等待最後一著。當他被打得百孔千瘡的船身最後額斜下沉時,他乃拉開引繩從不幸的振威發出嘶嘶而鳴仇深如海的炮彈",重創敵艦長和兩名法國士兵。這位目擊者驚嘆,"這一事件在世界最古老的海軍紀錄上均無先例"。32歲的許壽山與大副梁祖勛被敵艦機關炮擊中,壯烈犧牲。

所轄戰艦

藝新號
船式 木肋兵船
排水量(噸)245
甲午海戰紀念館甲午海戰紀念館
船長(米)18.88
船寬(米)5.67
艙深(米)4.37
吃水(米)2.23
馬力(匹)50/200
航速(節)9
火炮(門)20磅炮*1/9磅炮*2/6磅炮*2
主機常式立機二氣缸
乘員(人)128
軍官管駕:沈有恆,1876年6月任,1877年9月調;許壽山,1881年任,1884年初調;林承謨,1884年前任。
大副:許壽山,1876年6月任,1877年9月升。槍炮二副楊用霖,1879年任,同年調。
振威CHEUNWEI振威CHEUNWEI
艦史
福州船政所造第17號艦,1875年6月4日開工,1876年3月28日下水,1876年7月16日完工。造價銀51000兩。該艦是福建船政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艘軍艦。1875年夏,因為第十七號150匹馬力船製造在即,但用於製造船肋的進口彎木尚未運到,工程陷於停滯。船政學堂學生吳德章、汪喬年、羅臻祿、遊學詩自行繪製了一艘50匹馬力的船設計圖和輪機設計圖,稟請試造,得到了沈葆楨的支持,稱之為“中華發軔之始”。中法馬江海戰時,該艦與“伏波”艦在開戰伊始就被擊中,轉而上駛至林浦擱淺自沉
馬江海戰馬江海戰
振威CHEUNWEI
船式木肋兵船
排水量(噸)572
船長(米)55.33
船寬(米)8.67
艙深(米)4.67
吃水(米)2.99
馬力(匹)80/350
航速(節)9
火炮(門)70磅炮*1/40磅炮*4
主機常式臥機二氣缸
乘員(人)80
軍官管帶呂翰,1874年任,1877年調;梁梓芳,1877年3月任;李田,1877年7月任;鄧世昌,1878年2月任,兼代“揚武管駕,1880年調;許壽山,1884年7月任,1884年8月23日陣亡。
管駕:羅昌智,1874年2月任,1874年調;沈有恆,1878年2月調;吳永宗,1878年2月任,1879年7月撤職;林維三,1881年前任。 大副:黎家本,1875年6月任,1875年10月調;梁祖勛,1875年10月任。
藝新艦藝新艦
二副:鄺泳鐘,1884年前任。
三副:邱芳泉,1884年前任。
正管輪:林維雲,1877年3月任;黃應元,1884年前任。
管炮官:楊用霖,1878年任,1879年調。
艦史
福州船政所造第10號艦,由船政代總監工法國人安樂陶監造,1872年6月24日開工,1872年12月11日下水,1873年8月17日竣工,造價110000兩銀。與“靖海”艦是同型艦。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曾隨沈葆楨前往台灣交涉,並奉命駐守澎湖中法戰爭馬江海戰中該艦雖被法艦“凱旋”擊成重傷,但仍在管帶許壽山的率領下,向法艦“德斯丹”號衝去,並在被擊沉前的瞬間發炮重創敵艦長和兩名水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