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心理學(設計專業的理論課)

設計心理學(設計專業的理論課)

《設計心理學》是2003年10月1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唐納德·諾曼也稱Donald Norman。該書講述了設計專業的心理理論知識。

基本介紹

  • 書名:設計心理學
  • 作者唐納德·諾曼(Donald Norman)
  • 譯者:梅瓊
  • ISBN:9787800739255
  • 類別:設計,心理學
  • 頁數:248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3-10-1
  • 裝幀:平裝(無盤)
  • 適用人群:所有人
圖書簡介,簡介,研究方法,心理學,感知覺與設計,注意與設計,心理激發,層次及分類,心理效應,研究領域,

圖書簡介

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專業一門理論課,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學科。設計心理學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把人們心理狀態,尤其是人們對於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問。它同時研究人們在設計創造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社會及對社會個體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反過來在作用於設計,使設計更能夠反映和滿足人們的心理作用。

簡介

設計
設計是構想、運籌、計畫與預算,它是人類為實現某種特定目的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
設計的分類
現代以來設計師理論家們按設計目的的不同,將設計計畫分為三類:
為了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為了使用設計——產品設計
為了居住設計——環境設計
根據就是自然——人——社會劃分
目的
開展設計心理學的研究是企圖溝通生產者、設計師與消費者的關係,使每一個消費者都能買到稱心如意的產品,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了解消費者心理和研究消費者的行為規律。
消費者
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產品或服務的人
消費者心理
指消費者的心理現象

研究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法是心理學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謂的觀察法時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畫地直接觀察研究對象的言行表現,從而分析其心理活動和行為規律的方法,觀察法的核心是按觀察地目的,確定觀察的對象,方式和時機,---觀察記錄的內容應該包括觀察的目的,對象,時間,被觀察對象言行.表情,動作等的質量數量等另外還有觀察者對觀察結果的綜和評價.觀察法的優點自然,真實,可行,簡便易行,花費低廉.缺點是被動的等待.並且事件發生時只能觀察到怎樣從事活動並不能得到為什麼會從事這樣的活動.
2、訪談法 是通過訪談者與受訪者之間的交談,了解受訪者的動機,態度,個性和價值觀的一種方法,訪談法分為結構式訪談和無結構式訪談。
3、問卷法 就是事先擬訂出所要了解的問題,列出問卷,交消費者回答,通過對答案的分析和統計研究得出相應結論的方法。
4、實驗法 有目的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中,.或創設一定的條件的環景中誘發被試產生某種心理現象,從而進行研究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 通常以某個行為的抽樣為基礎.分析研究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在一定時間內的許多特點
6、抽樣調查法 揭示消費者內在心理活動與行為規律的研究技術
7、投射法
8、心理描述法等

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心理學活動又稱心理現象——簡稱心理)
心理過程 情緒和情感過程:人對客觀與人需要之間關係的反映
注意:
1、是心理活動
對一定對象的指向集中。
2、它不是一種獨立意志過程:自覺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
立的心理活動,而是一種共同特性 ,從而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
具有選擇、保持、 需要:心理和社會要求在人頭腦中的反映調節、監督功能。
動機:一個人發動和維持活動的個性傾向性
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是需要的表現形式
心理活動 興趣: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性
個性傾向性 理想:人的目標奮鬥,人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
信念:堅持某種觀點的正確性,並支配自己行動
個性傾向
世界觀:信念體系,人對世界總看法態度
能力: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個性
個性心理特徵:不以人的活動和內容為轉移的典型的穩定
(表現在心理過程之中 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屬於個人獨有的比較的 性格: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的穩定的心理面貌稱為性格, 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徵性。
⒈ 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又稱“完形”心理學。1912年發端於德國,創始人德國心理學家維台默、考夫卡和苟勒。
格式塔是德文譯音,意為形態、形象。後引申為“完形、結構、組織”,指任何一種被分離整體而定,即不單是指圖形樣式,重要是指組織整體。格式塔主義反對知覺由感覺元素組成,而認為知覺是一個整體,而且是整體知覺直接產生。
⒉ 心理場的概念:
格式塔派另一個特點是援引了現代數理科學概念來說明心理現象和心理機制,提出了“心理場”
“物理場”“行為場”等概念。認為心理也是一個應力應變系統。德國心理學家勒溫引用了愛因斯坦對場的定義。場是“相互依存的現存事實的整體”,來說明心理場的概念。個體在特定時間內所體驗到的世界就是他的“心理生活空間”包括個體同他的心理環境,即他感知到的環境,行為永遠是他心理空間的一個功能,反之,生活空間又是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
勒溫認為,行為是個人和環境組成的,並提出人類行為一個著名的公式B=F(P·E),即人的行為,單體和群體人行為都是行為主體與環境人社會,物理、心理、環境)雙重作用結果。(即單純建築環境不可能決定居民生活方式,避免機械建築論決定),居民行為還必須通過社會組織管理手段來實現,因而,各種居住方式,不僅與住宅形式,建築布局,環境規劃有關,還與住宅分配方式,管理技巧以
及社會的大環境,(如價值取向,輿論導向需求意圖)有關。
⒊ 需要論:
需要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是指人對生理、環境、社會某種需求,人需要與生具有,具有天然合理性。
形成具有兩個條件
⑴ 主體缺少什麼,⑵ 有不足之感
⑶主體期望什麼,⑷有求足之感
1954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要的層次,依據需要的重要性先後出現的額順序,分為7個等級,呈塔形
自我實現的需要
審美需要
認知需要
尊重需要
歸屬和愛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基本需要按層次組織起來,納入一個連續統一體中,(最初需要層次帶有機械性,即需要從底一級向高一級自然出現,後又指出並非刻板,有許多例外和顛倒順序出現。
⒋ 無意識(精神分析派)
無意識即潛意識,是指意識不到的生理過程,無意識是弗洛依德心理解釋核心,他說:精神分析認為,任何心理現象,首先都是潛意識,之後“意識”才可能出現,也可能會缺如,他把這些分為⑴人能覺察和能感知意識。⑵雖屬無意識,但經過注意或努力容易轉化為意識的潛意識。⑶完全不能覺察和不能感知的無意識,弗洛依德認為,潛意識或無意識是心理生活的蓄積庫,大部分潛意識不能進入意識之中,任何闖入意識企圖,都會遭到抵制或檢查。
洛依德在1923年《自我與本我》一書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相互作用系統組成,本我是無意識核心部分,遵循快樂原則,主要滿足本能需要,,自我是部分本我的漸變和改造。它遵循現實原則,其思維特點具有客觀性和邏輯性,它盡力滿足本我的要求,又要考慮現實的可能以及超我的允許和限制,超我是遵循至善原則,最終形成良心和道德心,具有自我管理能力,並遵循社會文化規範而發展成健全和成熟的人格。
自我具有克制性,本我具有攻擊性,超我具有嚴厲性
自我、本我、超我關係(略)
弗洛依德學生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又將個人無意識推廣到集體無意識,它比個人無意識處在更深心理層次,一般不易覺察,卻規定了人的對外界刺激之反應的傾向性,不受時空限制,世代遺傳,屬個人先天所有而非後天可得經驗,它使人們經常採用自己祖先類似模式認識世界,對於自己祖先相同行為作出反應,這表明人心理進化具有繼承性,它經常存在與神論傳說,民間故事、習俗觀念和宗教信念等,是本民族原始意象,潛在表現,內具有外向顯示影響力,如果不能在案意識中流露,則會與做夢、幻想形式曲折反映。

感知覺與設計

《一》感覺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與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感覺是刺激作用下分析器活動的結果,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某種刺激的整個神經機制。它由感受器,傳遞神經和大腦皮層回響區域三個部分組成)
感覺是 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但他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它是一切比較高級,複雜的心理活動的基礎
2。是人認識客觀世界開端,是一切知識的源泉
3。是人正常心理活動的必要條件
感覺分外部感覺和內部感覺
外部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皮膚的觸覺等
內部感覺:運動覺,平衡覺,內臟覺
但是純粹感覺在實際中很少的,除了剛出生的嬰兒外一般感覺和知覺總是聯繫在一起.單純感覺很少。[所以研究設計中視覺其實就是設計與視知覺聯繫。]
《二》知覺
知覺就是人腦對直接作用與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一般知覺按不同標準可分為幾大類。
⑴以知覺起主導作用分析器來分類,可分為視知覺,聽知覺。
⑵根據知覺對象分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
⑶根據有無目的分為無意知覺和有意知覺。
⑷根據能否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分為正確知覺和錯覺,把不正確知覺稱錯覺。
知覺的基本特性
⑴知覺整體性
知覺對象是由許多個部分組成的,各部分都有不同特徵,,但人們總是把它知覺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原因是多種事物都是由各種屬性和部分組成的複合刺激物,當這種複合刺激物作用於我們感覺器官時,就在大腦皮層上形成暫時神經聯繫,以後只要有個別部分或個別屬性發生作用時,大腦皮層上有關暫時神經系統馬上興奮起來產生一個完整映象。
⑵知覺選擇性
客觀事物是多種多樣的,在一定時間內,人們總是選擇少數事物作為知覺對象,把它背景區別開來,從而對它們做出清晰反應,這種特性為知覺選擇性。
為了使知覺能做出清晰反映,必須使知覺對象從+2背景中分出來,依賴於幾個條件:
1》對象與背景差別;對象與背景差別越大,越容易分出來,反之越難。
2》對象各部分組合:刺激物各部分組合常常是我們分出知覺重要條件,有接近和近似組合。
1、 接近組合,在感知時.刺激物在時空上十分接近事物,容易組合在一起,成為知覺對象。
2、相似組合,各種刺激物由於形狀,大小,顏色,強度方面類似,感知時易組合在一起。
3、 對象活動性,固定不變背景上活動對象容易成為知覺對象。
3》知覺理解性
在感知當前事物時,人總是根據以往知識經驗理解它,並用詞把它標誌出來,知覺這種特性即為理解性。
⑷知覺恆常性
1》大小恆常性:觀看距離在一定限度內改變,並不影響我們對物體大小知覺判斷。
2》形狀恆常性:指儘管觀察物體角度發生了變化,但我們仍能把它感知為一個標準形狀。
3》亮度恆常性:儘管事物明亮度改變,但我們對物體表面亮度知覺不變。
4》顏色恆常性:指物體雖顏色改變了,但我們還能感覺到原來顏色。
《三》視知覺
視知覺的產生是由於光波作用於視覺分析器而產生的.視覺適宜刺激波長在760毫微米--- 380毫微米之間光波,也叫它可見光,視覺器官是人眼球(按功能分折光系統和感光系統 現兩部分)。
(1)視知覺的能動性
(2)視知覺整體性
(3)視知覺具有可變性
(4)也具有常人對平面空間的視知規律。
1、在垂直方向上,由於地心引力即重力關係,人們習慣了從上向下觀看,水平面上,人們習慣從左向右觀看,這與文字從左向右常見排列方式是一致的.這樣以來形成了在有限平面里,觀看者視線落點為先左後右,先上後下規律,相應地這個平面不同部位成為對觀看者吸引力不同視域,據其吸引力大小依次為左上部,右上部,左下部,右下部,所以平面左上部和上中部可以稱“最佳視域”(當然這種劃分受文化制約,比如阿拉伯文書寫從右向左橫行,中國古漢字從右向左排列,這時人們閱讀習慣會有所改變,最佳視域就會成為右上部了)"最佳視域"在版面設計,廣告設計,招貼設計,包裝設計中相當有價值.
2,視覺質感:
任何事物都是一個整體,組成該事物各個部分相互聯繫,互為依存,事物各個特性的感知也與對它其它特性感知相聯繫,從而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可以通過視知覺把握到事物一些相應的其他感覺的特性.
這種現象為什麼產生?——與人的"聯覺"有關,它其實指感覺相互作用,某種感覺感受器的刺激,也能在不同感覺領域中產生經驗,抽象主義大師"康定斯基",在其<;論藝術的精神>;中說過,視覺不僅可以與味覺一致,而且可以和其他感覺相一致.
當然關於"聯覺"這種生理機制,還不能說十分清楚,有心理學家認為它是兩種分析器中樞部分形成的感覺,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分析器相互建立起特殊聯繫的產物,這種經驗有賴於生活經驗,正因為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人們才理解事物視性與非視覺特徵的聯繫,才可能"直接觀照"到對象重量,質地,溫度等.
3,視覺心理學家德魯西奧--邁耶對這些看法,他把上面這些現象稱為“視覺質感”這一術語最好描述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質感,這種視覺質感受吸引我們親手去摸或同我們眼睛很接近,通過質感產生一種視覺上感覺,這其實同樣適用於一件雕塑,建築產品,適用於室內裝飾設計,陶瓷,工業產品設計,同樣適用於質感出現任何專場合,當然看出質感有賴於諸如粗糙,光滑,堅強等相對具體的體驗。
在多數情況下,設計產品客群觸覺是通過“視覺質感”調動起來的,或者說首先被調動起來,再由他親手觸摸加以驗證,所以現代設計師,尤其是平面圖象設計師,應當根據需要把調動客群質感能力納入思考範圍,也就說考慮目標客群相對共同生活經驗也成了必要事。

注意與設計

注意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而是心理過程中一種共同特性,或者說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當人們專注於某個事物時,總是同時在感知,記憶,想像,思考著或者說體驗著一定情感情緒,注意與知覺選擇有著直接密切聯繫,正因為這點,有些心理學家將注意視作知覺一種表現,在現代設計心理活動中,視知覺因素有著首屈一指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集中談談設計活動中視知覺注意。
設計作品簡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質”簡潔,用很少構成特性,組成乾淨利索畫面,“形式”與“內容”相一致,使用簡單“質”,表現“簡單內容”換言之”美術設計上內容不可太夏雜,最好只使用一個簡單的內容,籍簡單形式,把內容傳達給觀眾,其實這裡談簡單與複雜是相對,再簡單的內容仍不只是一個信息,趨於簡潔或者說,簡潔化,是當代設計一種趨勢,它實質符合視覺的秩序化規律,心理學實驗表明,通常人們的眼睛看東西,先把握幾個大的形之構造特性,而並不去把握那些瑣碎之細節部分。只要求抓住大的構形特性,人們也就可以基本把握住對象形了。
這種視之現象體現出視覺提煉的功能,並且有儘可能多的細節被組織進一個儘量簡潔的統一的結構樣式中,那么這樣作品就可以稱作簡潔性,比較能容易引起觀眾注意。
一、注意形成還有主客觀原因,主觀上觀眾方面,他的知識,經驗,需要,興趣,對設計產品態度等都成為注意主觀條件和原因,客觀條件上講一件設計作品要引起觀眾注意,本身必須是對觀眾來說是似曾相識的,也就是說它既要與觀眾已有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聯繫,又要讓觀眾感到新鮮,或者說能為觀眾提供一定信息,這成為形成注意客觀條件。
二、觀眾注意表現為其心理活動一種積極狀態,使心理活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指向某個事物或者事物某一個部分,便之成為注意的中心,同時將中心周圍事物或部分處於注意的邊緣,將離中心更遠的事物處於注意範圍之外,這種圖形的視知覺注意中就表現為所謂“圖-底”關係,注意中心成為“圖”,而注意也變成為“底”即背景。“圖形”與“基底”的關係,就是指一個封閉的式樣與另一個和它同質的非封閉的背景之間的關係,這一看法是合理的,對“圖”“底”關係處理是現代設計,特別是平面設計中套用視知覺注意一個重要方面。
四.以發現圖-底14條原理:
1.被包圍的或閉鎖的形成為圖,包圍者形成為底。
2.小面積成為圖,大面積成為底。
3.密度或有紋理易成為圖。
4.二形位於上下之位置時,而其面積,形狀均相同,只有色彩或明度有差異,此時位於下邊之形易成為圖。
5.對稱性之形易形成為圖。
6.相鄰二形均為對稱性時,則凸形成為圖之可能性較大。
7.愈單純之形愈成為圖,日常看多了的形也易形成為圖。
8.其方向與我們視野水平垂直坐標相一致的形易成為圖。
9.有動感,旋轉之形易成為圖,靜止之形易成為底。
10.與周圍環境亮度差別大的部分比差別小的部分易成為圖。
11.亮部分比暗部分易成為圖。
12.還有暖色相部分易成為圖。
13.具有幅寬相等部分比幅寬不等部分易成為圖。
14.與下相聯繫部分比上邊垂落下來部分易形成圖。
這裡已發現圖底關係戶14條原理。或者說在圖底關係中建立圖形的14個條件。但是隨著進一步的實驗概括,還有更多原理或條件被發現,此外,在同一個圖象或畫面里。或者一個限定觀照範圍,特別是平面中,上些原理又是可以同時發揮作用,哪一個原理能占優勢起主導作用。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看哪種條件較為明顯。
圖底關係在現代設計中得到非常廣泛已用。廣告設計中,利用明暗,冷暖的不同對比來突出廣告主體形象或廣告語,標誌設計中注意標誌造型完整和簡潔單純,並放在較大面積背景上。報刊版面設計中,文章報導標題周圍留出較大的空白,與周圍較大面積排得相當緊密文字形成明顯差別。在建築物大面積統一牆面設計信息密集大門,在目標以粉牆為背景配置植物山石,與之,這些都是突出背景前圖形、引人注目的地方。其實圖-底關係不僅存在平面或平面設計,而且廣泛存在於三維立體設計,時裝表演T型台區明亮的,相對於展廳暗空間背景,形成為全場觀眾注視“圖形”,室內設計中,家具,陳設,裝飾壁畫,以及燈具,相對於地面,牆面,天花板來說,成為“圖形”,而地,天花板成為背景,山林中一座別墅會被人們看綠色背景中一個“圖”,動態廣告方式正被廣泛套用,街上行走的模特隊,公共汽車,無軌電車車身廣告,出租汽車,博物館展廳設計中,對一些著名繪畫,雕刻工藝品照明度不能太大,同時為了讓它突出一般展品,就讓它周圍暗一點,而且有一個較大較單純背景,使它成為背景中“圖形”,引起人們注意。

心理激發

心理和情感激發是鼓勵用戶付諸行動一個的寶貴工具。激發包括像內疚和擔心的這樣的情緒,當然還包括吸引人的那種歸屬感和人的價值觀念認可。
在設計中結合激勵性情緒的通常做法是如果網站上的廣告語言,再加入一些圖形元素作為輔助支持,使用圖片和圖表加強激勵效應。

層次及分類

層次
設計心理學受藝術、設計和心理學的共同制約,此三個學科決定了設計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水平。
分類
現代以來設計師理論家們按設計目的的不同,將設計計畫分為三類:
為了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為了使用設計——產品設計
為了居住設計——環境設計
根據就是自然——人——社會劃分

心理效應

任何一種設計都離不開色彩,設計者和觀者對設計產品色彩視知有豐富內容,日本有些學者將人色彩感受概括為七種,即冷暖感,輕重感,軟硬感,強弱感,明暗感,寧靜興奮感和質樸華美感。
色彩冷暖感
色彩冷暖提法,來源於色光的物理待性,更大量來源於人們對色光印象和心理聯想,而眼睛對於色彩冷暖判斷,主要不依賴於眼睛對色光觸覺,而是依賴聯想,色彩冷暖感形式與人生活經驗和心理聯想有聯繫。從色彩心理學考慮,一般把桔紅色純色定為最暖色,稱為暖極;把天藍色純色定為最冷色,稱為冷極。凡與暖極相近稱暖色,與冷極相近稱冷色,凡與兩極距離相等各色,稱為冷暖中性色。
色彩輕重感
與冷暖相關的色彩輕重感形成與色彩生理影響和觀者生活經驗有關,一般說暖色給人感覺偏重,密度大,冷色給人感覺偏輕,密度小。 ( 明度對輕重感影響比色相影響大)
色彩的明暗感
至於色彩明暗感主要因為白色,黃,橙等色彩給人以心理上明亮感覺,而紫,青黑等重色,(冷色)給人以心理上的灰暗感覺,主要人們生活與聯想相關,看到白,黃色,橙色想到白天, 黃色燈,橙紅色火等給人以心理上明亮感覺;而看到青,紫,黑聯想到黑夜,喪禮禮服,給人以暗感覺…
色彩的寧靜興奮感
有事實證明,紅色房間裡某此人平均握力為40.1KG而在藍色房間裡,握力為38.4KG因此可以認為紅色有激起人們興奮感作用,藍色則有平靜作用。即紅,橙紅色,黃,紅紫等有刺激人心理產生興奮感,而青綠紫青,黑色則有令人平靜心理感覺。

研究領域

藝術學、美術學、創造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精神分析、認知心理學、人機工程學、人因心理學、廣告心理學、消費心理學、環境心理學、感性心理學等方面。
設計心理學的重點研究對象:
1、設計現象背後的各種心理現象
2、設計對象的知覺原理
3、設計過程中的創造心理
4、設計作品與客群的心理
5、設計中的人機工程套用
6、設計中的文化心理現象
7、空間與環境設計中的心理學現象
8、平面設計中的心理學現象
9、人格與設計風格的關係
10、其他與藝術設計有關的心理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