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平,讀音tǎo píng,漢語詞語,指平叛;平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討平
- 拼音:tǎo píng
- 注音:ㄊㄠˇ ㄆㄧㄥˊ
- 解釋:指討伐平定
討平,讀音tǎo píng,漢語詞語,指平叛;平定。
討平,讀音tǎo píng,漢語詞語,指平叛;平定。解釋 指討伐平定。出處 《後漢書·盧植傳》:“及車騎將軍皇甫嵩討平黃巾,盛稱植行師方略。”《三國志·吳志·鐘離牧傳》:“會建安、鄱陽、新都三郡山民作亂,出牧為監軍使者,...
事平,賞穿黃馬褂。《清史稿》關於葉志超寫道:“逕定州,亦棄不守,趨五百餘里,渡鴨綠江,入邊始止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近現代史》(上冊)第48頁寫道:“左寶貴犧牲後,葉志超棄城逃走,狂奔五百里,退到中國境內。” 1894...
討平董璋榜 蓋聞皇天無親,唯德是輔;明神不昧,稔惡則亡。逆賊東川節度使董璋,包藏禍心,負背盟約,暴興士馬,急寇封圻,迎鋒而尋沒全軍,單馬而竄歸本府。昭武司徒統領大眾,追襲餘妖。則有前陵州刺史王暉,睹其將亡,因...
又率軍討平黃巾,“威聲滿天下”。中平二年(185年),進拜右車騎將軍,更封錢塘侯。後為河內太守,擊退進逼的張燕。權臣董卓秉政時,想任朱儁為副手,遭其婉拒。其後出逃荊州,更屯軍中牟,徐州刺史陶謙等欲推舉他為太師,並...
(正始元年):蜀漢討平越巂蠻夷。正始元年春二月乙丑,加侍中中書監劉放、侍中中書令孫資為左右光祿大夫。丙戌,以遼東汶、北豐縣民流徙渡海,規齊郡之西安、臨菑、昌國縣界為新汶、南豐縣,以居流民。自去冬十二月至此月不雨。丙寅...
清洲會盟後,德川家康主力於平定及統一三河,為此推行一系列改進,但因推行太急,終於在翌年九月釀成三河一向一揆,一向宗到處擾亂,德川家康命本多忠勝及神原康政等出兵討平,本多忠勝穿著新製成的鹿角之兜及德川家康新賜名槍“...
宋文帝遇弒後,參與擁立武陵王劉駿為帝,隨其討平元兇劉劭,升任左衛將軍,封洮陽縣侯。後歷鎮廣州、豫州等地,先後平定南郡王劉義宣、竟陵王劉誕的叛亂,官至安西將軍、雍州刺史。永光元年(465年),宗愨在雍州病逝,朝廷追贈征西...
三平番亂 洪武十四年(1381年),西番十八族叛亂,和王弼率軍征討,降服乞失迦,平定其部落,又討平延安伯顏帖木兒,活捉了西番的番酋,歸師後論功封為靖寧侯,年食祿二千石,世襲指揮使。鎮守遼東,修繕海、蓋、復三座城市。...
錢鏐在唐末跟隨董昌保護鄉里,抵禦亂軍,累遷至鎮海軍節度使,後因董昌叛唐稱帝,受詔討平董昌,再加鎮東軍節度使。他逐漸占據以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 [2] ,先後被中原王朝(唐朝、後梁、後唐)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吳越國王。錢...
由於謀議者中有許多是後白河法皇的近臣親信,據信為後白河法皇在幕後授意,因此平清盛一度欲幽禁法皇,賴平清盛長子平重盛力諫而做罷,但平氏與法皇間的關係已急速惡化。合戰始末 以仁王令旨討平 1179年,平重盛病故,後白河法皇...
三年,魯陽蠻魯北燕等聚眾攻逼,頻詔左衛將軍李崇討平之,徙萬餘家於河北諸州及六鎮。尋叛南走,所在追討,比及河,殺之皆盡。四年,東荊州蠻樊素安反,僣帝號。正始元年,素安弟秀安復反,李崇、楊大眼悉討平之。二年,梁沔...
桓溫平蜀後,在當地舉任賢能,援引賢才為己用,將成漢舊臣王誓、王瑜、鄧定、常璩等人闢為參軍,成功安撫蜀地。但王誓、鄧定不久便舉兵叛亂,最終都被晉軍討平。桓溫在蜀地留駐一個月,便班師返回江陵(今湖北江陵)。永和四年...
奚斤(369年~448年),本姓達奚,代郡(今山西省大同市)人。北魏將領、官員。奚斤最初統領禁軍,後任侍郎,跟隨道武帝擊敗後燕、征伐中原,歷任征東長史、越騎校尉。後又討平盜賊,打敗高車、庫狄等部,歷都水使者、晉兵將軍、...
劉黎,東晉彭城人,是祆教徒(《晉書》稱之為妖賊)。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年)春正月,劉黎在皇丘稱皇帝,與晉朝分庭抗禮。彭城太守、龍驤將軍劉牢之率軍討平劉黎。劉黎,東晉彭城人,是祆教徒(《晉書》稱之為妖賊)。晉孝...
於是江夏侯周德興率兵討平,繼討平水盡源通塔坪長官司、散毛土司等溪洞。同年七月,置施州衛。洪武十六年(1382)六月,石柱土司溪洞蠻寇犯施州,被黔江守御官軍擊退。 [17] 洪武二十年(1387),安福蠻夏得忠糾集溪洞攻陷施州城,...
被朝廷拜為殿中將軍,逐漸升遷平東將軍,封沃陽縣伯,邑五百戶。青州人崔社客舉兵造反,段永討平他。段永進爵為侯,拜左光祿大夫。當時叛賊元伯生,率數百騎兵,西自崤、潼,東至鞏、洛,攻陷屠戮塢壁,到處作亂。孝武帝派遣京畿大...
匡琦,三國時期人物,東漢末人。曾起兵,為張昭討平。個人資料 姓名:匡琦 字:不詳 籍貫:不詳 生卒年:不詳 所屬朝代:東漢末 相關人物:孫策 歷史記載 後黃巾賊起,昭討平之。權征合肥,命昭別討匡琦。——《三國志·吳書》...
段昭 段昭:三國魏步兵校尉 原文 六月,利成郡兵蔡方等以郡反,殺太守徐質。遣屯騎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與青州刺史討平之;其見脅略及亡命者,皆赦其罪。《三國志注魏二文帝紀二》
之後移兵討平都勻蠻,俘虜斬殺敵軍達萬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被拜為平羌將軍,討伐越州叛蠻阿資,均破降。何福擇地立柵安置其眾,並設定寧越堡。隨後平定九名、九姓等蠻族。後與都督茅鼎會兵,準備攻占五開。未行之時...
趙廷隱與張業分統兵馬,將蜀地盜亂悉數討平。他也因此積功升至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守漢州刺史、上柱國,仍充任西川左廂馬步軍都指揮使。不久,李存勖在兵變中被殺。李嗣源被擁立為帝,史稱後唐明宗。大戰唐軍 孟知祥在李嗣源...
晉明帝即位後,郗鑒回到建康,與明帝商議平滅圖謀不軌的大將軍王敦。 [6] 太寧二年(324年),統領各屯營對抗進攻建康的叛軍大將錢鳳等部,又派兵奇襲並大敗叛黨王含,成功討平王敦之亂。 [7] ...
討平董昌 乾寧二年(895年),威勝軍節度使董昌在越州(治今浙江紹興)稱帝,建立大越羅平國。錢鏐遂出兵討伐董昌。董昌遣軍戍守香嚴、石侯等地,並向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求救。顧全武率部進攻石侯,陣斬守將崔溫、李蕙。當時,楊行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