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稅基礎(Tax Basis)是2006年發布的《企業新會計準則》中提出的概念。它分為資產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計稅基礎兩類內容。通俗的說計稅基礎是指資產負債表日後,資產或負債在計算以後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時,根據稅法規定還可以再抵扣或應納稅的剩餘金額。分為資產計稅基礎和負債計稅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計稅基礎
- 外文名:Tax Basis
- 發布時間:2006年
- 出自:《企業新會計準則》
計稅基礎(Tax Basis)是2006年發布的《企業新會計準則》中提出的概念。它分為資產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計稅基礎兩類內容。通俗的說計稅基礎是指資產負債表日後,資產或負債在計算以後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時,根據稅法規定還可以再抵扣或應納稅的剩餘金額。分為資產計稅基礎和負債計稅基礎。
計稅基礎(Tax Basis)是2006年發布的《企業新會計準則》中提出的概念。它分為資產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計稅基礎兩類內容。通俗的說計稅基礎是指資產負債表日後,資產或...
資產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某項資產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資產...
計稅依據又叫稅基,是指據以計算徵稅對象應納稅款的直接數量依據,它解決對徵稅對象課稅的計算問題,是對課稅對象的量的規定。計稅依據按照計量單位的性質劃分,有兩種...
負債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稅。其計算公式為:負債計稅基礎=負債的賬面價值-將來負債在兌付時允許扣稅的金額...
稅率=(1/(1-營業稅稅率*(1+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教育費附加稅率))-1)*100% 比如:營業稅稅率為3%、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為7%、教育費附加稅率為3%稅率(計稅係數...
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相關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形成暫時性差異的,應當按照本準則規定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計入資本公積(...
暫時性差異是由稅收法規與會計準則確認時間或計稅基礎不同而產生的差異。有“時間性差異”和“其他差異”之分。前者源於會計準則對收入與費用的確認期間不同於稅收...
第七條 暫時性差異,是指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未作為資產和負債確認的項目,按照稅法規定可以確定其計稅基礎的,該計稅基礎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
我國對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採用的是定額綜合扣除費用的辦法,而不是像一些國家在基本扣除的基礎上,再區別納稅人的家庭人口、贍養、撫養、就業、教育、是否殘疾等不同...
企業持有各項資產期間資產增值或者減值,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該資產的計稅基礎。第五十七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一條所稱固定資產,是...
清算所得=企業的全部資產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資產的計稅基礎-清算費用-相關稅費+債務清償損益-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其中債務清償損益=債務的計稅基礎-債務的實際償還...
計算折舊的基數為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八條規定,固定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1)外購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
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則意味著就該項負債在未來期間可以稅前抵扣的金額為負數,即應在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上調增,增加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繳所得稅...
其中應納稅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會增加應稅所得和應交所得稅,具體表現為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或負債的...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