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尚書今古文註疏》名詞)

言志(《尚書今古文註疏》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詩言志"是我國古代文論家對詩的本質特徵的認識。《詩經》的作者關於作詩目的的敘述中就有"詩言志"這種觀念的萌芽。作為一個理論術語提出來,最早大約是在《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記趙文子對叔向所說的"詩以言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言志
  • 外文名:Poem Expressing Ideal
  • 注釋1:(1)帝:指舜。
  • 注釋2:夔:人名
  • 注釋3:(3)女:汝,你。
解釋,詩內容,注釋,說明,

解釋

指詩歌。語出《書.舜典》﹕"詩言志。"

詩內容

詩言志最早出自:《尚書・堯典》
帝①曰:夔(2)!命女典樂(3),教胄子(4)。直而溫(5),寬而栗(6),剛而無虐(7),簡而無傲(8).詩言志(9),歌永言(10),聲依永(11),律和聲(12)。八音克諧(13),無相奪倫(14),神人以和(15)。夔曰:於(16)!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17)。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

注釋

(1)帝:指舜。
(2)夔:人名,相傳是堯舜時掌管音樂的人。
(3)女:汝,你。 典光:主管音樂。
(4)教胄子:胄,長。這句謂教育子弟,使其成長。一說,胄子指嫡長子。《史記五帝本紀》作《教稚子》。
(5)直而溫:正直而溫和
(6)寬而栗:寬弘而莊嚴。栗,堅貌。
(7)剛而無虐:剛毅而不苛刻。無,不,下句同。
(8)簡而無傲:簡易而不傲慢。
(9)詩言志:詩是用來表達人的志意的。《史記・五帝本紀》作“詩言意”。
(10)歌永言:永,長。這句謂歌是延長詩的語言,徐徐詠唱,以突出詩的意義。
(11)聲依永:謂聲音的高低又和長言相配合。聲,五聲,宮、商、角、徵、羽。
(12)律和聲:謂律呂用來調和歌聲。律呂,六律六呂。六律指黃鐘、太簇、姑洗。賓、夷則、無射。六呂指大呂、應鐘、南呂、林鐘、仲呂、夾鐘。
(13)八音:《周禮・春官・大師》: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這裡金指銅鐘,石指石磬,木指木製的祝(音祝,形如漆桶)、(音語,形如伏虎),大抵都屬體鳴器;革指鼓,屬皮樂器;竹指簾,匏(葫蘆之屬,古代制笙的材料)指笙,屬氣樂器;土指塤(音勛,陶哨),兼涉於體鳴樂器和氣樂器。這是八音的原始分類法。後來因樂器所用的材料逐漸複雜,分類也好生變化。八類樂器不同,所發的音也不同,所以稱為八音。 克諧??達到和諧。
(14)無相奪倫:不要攪亂次序。 無,毋。
(15)神人以和:原書以為神和人通過詩歌音樂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而能協調和諧。
(16)於:音烏,嘆詞。
(17)擊石拊石二句:石,磬。拊,小擊。二句舊注謂擊附石磬,樂感百獸,使相率而舞。按:百獸率舞疑為原始社會的圖騰舞。百獸指各種化裝的動物圖騰。

說明

尚書》是關於中國上古歷史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彙編。西漢初存二十八篇,相傳由伏生口授,用漢時通行文字隸書抄寫,是為《今文尚書》。《堯典》為其中的一篇。近人以為由周代史官根據傳聞編著,又經春秋戰國時人補訂而成。偽《古文尚書》把下半篇分出,並加二十八字,作為《舜典》。 這裡節錄的一段文字,記載了中國早期的文學理論。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之一是“詩言志”。朱自清先生認為這是中國歷代詩論的“開山的綱領”(《詩言志辨序》),對後來的文學理論有著長久的影響。由於“詩言志”概括地說明了詩歌表現作家思想影響的特點,也就涉及到詩的認識作用。從馬克思主義觀點看來,詩人的“志”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無不受階級地位的制約。人們通過言“志”的詩,也就能在不同程度上認識社會。古人對這一點沒有作出明確的闡述,但已意識到詩的這方面的作用。《禮記・王制》云:“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漢書・藝文志》云:“《》曰:‘詩言志,歌永言。’故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誦其言謂之時,詠其聲謂之歌。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這說明,古人在“詩言志”的認識基礎上,已注意到“采詩觀志”,並曾經把“采詩”作為一種制度,力圖充分發揮詩的認識作用,使之為統治者的政治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