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龍亞目

角龍亞目

角龍類即角龍亞目角龍類恐龍是指鳥臀目的緣頭龍類的一支這類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龍體長可達9米。它們成群生活,白天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啃食植物,就像一群巨大的綿羊!骨質裝飾和鼻角保護它們免受肉食動物的攻擊,而且它們可能像公牛一樣沖向襲擊者!在競爭中雄性也會用角互相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角龍亞目
  • 拉丁學名:Ceratopsi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蜥形綱
  • 亞綱:雙孔亞綱
  • :鳥臀目
  • 亞目:角龍亞目
簡介,名字來歷,分類,

簡介

角龍亞目全為植物食性的四足行走的恐龍,其特點是頭上不同部位發育大小差異的角。由於頂骨和鱗骨向後延伸形成褶皺的頸盾,使之頭骨碩大,幾乎占全身長的1/3,此構造也影響了其他頭骨部分的改變:顳顬骨退
化,部擴大,部細長而成尖喙,眼前孔縮小,顴骨擴大,前上頜骨的原始階段有牙齒。內鼻孔由長鋤骨棒分開,其後緣是齶骨,齶骨孔消失。下頜的喙狀突發育,反關節突小。每牙列有15~40個牙不等。齒冠邊緣有鋸齒構造。上牙內側,下牙外側有縱棱。脊椎為雙平型。頸椎9,背椎12,薦椎最多11個。細長的肩胛骨遠端擴大,橈尺骨為肱骨的2/3,尺骨突顯著,前足短寬,發育正常。腸骨低長,其骨突較大,恥骨後突退化,坐骨遠端彎曲,後肢比前肢長,股骨粗壯,後足Ⅴ趾退化,末端蹄狀爪。角龍出現較晚,由鳥腳類演化而出,其原始類型為在亞洲發現的原角龍,進步屬種在北美發現最多,是晚白堊紀的標準化石。本亞目共有兩科:原角龍科(Protoceratopsidae)、角龍科(Ceratopsidae)。戟龍頭部具大小不等的角多對。
角龍亞目角龍亞目

名字來歷

角龍亞目的三角龍是因為頭部的三支犄角而得名。角龍目恐龍的頭顱間都有一圈朝後延生的骨質褶皺、喙部呈細窄鉤狀,以及鼻子上長著尖角。它們和犀牛很像:體形粗壯,以四肢行走,而且都是草食性動物。角龍亞目恐龍的化石往往成群地被發現,可見它們生前有群體生活習性,可能也會成群結隊地對抗肉食性恐龍。在演化過程中,角龍亞目恐龍的犄角有越來越突出的趨勢,其中以恐龍時代末期登場的三角龍最為明顯,因此它被稱為角龍之王。三角龍擁有角龍亞目中最特出的犄角和褶皺裝備,頭部幾乎占了身長的三分之一!一旦遭到攻擊,三角龍只要收縮其龐大的身軀,壓低頭部以犄角指向對方,就能構成堅強的防禦架式,以嚇退霸王龍之類的獵食者了。

分類

角龍類是頭上帶角的恐龍,一般分為兩大類群,即鸚鵡嘴龍類(分類學上把它分成一個科)和新角龍類(一般為兩個科)。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頭上有窄的角質的鉤狀喙嘴,嘴的前部有高度發達的拱狀骨板,有大小輕重不等、形狀各異的頸盾。
鸚鵡嘴龍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鸚鵡嘴龍了,它是最早的角龍類。過去曾把它歸入鳥腳類,它在某些地方也的確像鳥腳類恐龍,但根據它最本質的特徵,許多恐龍專家都認為它代表角龍類的祖先類型,應歸於角龍類。它有短的鼻子,位置較高的鼻孔,高高的喙嘴,非常像現代鸚鵡的嘴,所以叫鸚鵡嘴龍。這種恐龍體形都比較小,身長沒有超過2米的,已發現的幼年個體只有25厘米長,成年個體也不過1.5米長。它的前肢短,後肢長,前肢長度只及後肢的58%。前肢有三具手指,第一指與其他兩分開,證明前肢的手能夠抓握。它的後肢有四個比較細的腳趾。鸚鵡嘴龍主要靠後肢走路。它的牙齒寬而平滑,以植物為食。這種恐龍生活在白堊紀早期(距今一億多年)。那時候,一些蘇鐵、部分蕨類植物已開始滅絕,代之而起的則是有花的被子植物。因而鸚鵡嘴龍吃的大多為堅硬的木質的莖和一些種子。雖然強大的頜部肌肉能幫助它咀嚼,但仍感力不從心。人們在它的胃部找到了胃石,這些胃石能幫助它在胃內研磨食物。鸚鵡嘴龍在頭骨之後有短的棘刺向後伸出,形成小的頸盾。但這種頸盾並不明顯,所以也有的科普書中詳說它沒有頸盾。鸚鵡嘴龍屬至少已有七個種。有一種鸚鵡嘴龍頭上長有微小的鼻角,後來發展成典型的角龍類。過去鸚鵡嘴龍僅能發現於亞洲的蒙古及中國。法國的一位恐龍專家在泰國也找到了鸚鵡嘴龍化石,證明它的分布區域已經南移了。
新角龍類分為兩個科,即原角龍科與角龍科。新角龍類的最大特點,就是頭骨前部深而窄,吻部細,頭骨特大,長度約為身長的1/4 ~1/3 ,但是其中有一半並不是真正的頭,而是頸盾。新角龍類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頭上有各種樣式的角,這不是裝飾品,而是鋒利而兇猛的武器。當肉食性恐龍氣勢洶洶地衝上來時,新角龍類就像現代非洲野牛那樣,利用它們的角與之進行生死搏鬥。當然不同形狀的角,也可以作為種間雌雄差異的標誌。
原角龍科中最著名的,就是本書前面曾提到的原角龍。由於發現了它的蛋化石,人們確信恐龍是生蛋的。這曾成為20世紀20年代科學界最轟動的新聞。“原角龍”的原義是最早頭上長出角的恐龍。它的軀體較小,一般不超過2米,體重不超過180公斤,看上去是一種笨重、矮胖的動物。它的頭較大,頭骨有46厘米長,頭上還沒有長出真正的角,只在鼻骨和額骨上有粗糙的突起,這是角的雛形。它的頭上有很大的頸盾,乍看起來好像戴了一頂帽子。它的頭骨有些特徵如喙嘴等,與鸚鵡嘴龍相似,可見它的確是鸚鵡嘴龍類與新角龍類的中間類型。它的前後肢幾乎等長,四肢粗壯,有寬闊厚實的腳,趾端有像爪一樣的蹄子,說明它像現代犀牛一樣,是在高原上生活的。它有大而有力的頜下肌,能幫助它用鉤狀喙嘴咬斷植物的莖或葉子。原角龍下蛋的窩是連在一起的,說明它們是群居的。剛剛出世的小原角龍需要媽媽的照顧,直到能獨立生活為止。從蒙古發現的眾多原角龍化石中可以看出,雄性原角龍的頸盾要比雌性的大而粗壯。原角龍營集體生活,一般都由一雄性個體作為領袖。雄性原角之間會進行撞頭爭鬥,勝利者就成了這一群體的頭領。原角龍科的成員在北美也有發現,如蒙大那角龍就是在美國蒙大那州發現的原角龍類。它的鼻骨上方已長出了很小的角,但頸盾比原角龍要小。有的恐龍專家認為,它可能跑得較快,因為它的腳極度為寬厚,而且有四個腳趾,趾端有利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