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緣幹細胞

角膜緣幹細胞是指角膜緣為角膜和結膜、鞏膜交界部分,與角膜鑑別的標誌是Bowman氏膜的終止處;與結膜的鑑別標誌是不含杯狀細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角膜緣幹細胞
  • 本質:角膜和結膜、鞏膜交界部分
  • 與角膜標誌:Bowman氏膜的終止處
  • 與結膜標誌:不含杯狀細胞
概述發現,展望和問題,

概述發現

角膜緣幹細胞
角膜緣幹細胞的移植要通過手術,這就涉及了適應症、供體選擇、手術的技巧以及術後的康復等問題。
1、適應徵[3、19、21]:一般適應於廣泛角膜緣纖維性血管向內生長者, 且已持久或復發達7個月~20年不等的角膜上皮疾病。(1) 中、重度化學燒傷或熱燒傷; (2) 慢性接觸性相關角膜上皮病; (3) 假性胬肉、翼狀胬肉和復發性胬肉; (4)Terrien‘s邊緣角膜變性; (5) 慢性復發性角結膜炎; (6) 角膜上皮瘤; (7) Steve - jonnson綜合徵的表層; (8) 多次角膜緣術后角膜表層瘢痕; (9) 持久性角膜上皮缺損。
2、供體的選擇[3、22]:(1)自體角膜緣幹細胞移植: 適應單眼發病的患者,取另一眼上方或下方角膜緣組織。(2)同種異體角膜緣幹細胞移植: 活體- - 患者健康親屬, 如父母、兄弟等; 屍體- - 健康屍體眼球。
3、植床準備:根據病灶大小,清除缺血的角膜緣結膜及結膜下瘢痕組織, 暴露2mm寬的鞏膜及角膜緣組織片, 板層切除角膜表面不正常上皮、纖維血管翳、角膜表面瘢痕、使角膜創傷面平滑,避免角膜實質層切除。
4、植片大小[2、18、19]:根據病灶範圍採取植片,取角膜緣015~1mm寬的表層透明角膜上皮並帶有寬的2mm結膜, 避免取筋膜, 先切透明角膜邊緣側,再切結膜側,活體供眼在表面麻醉取下, 創口可保留開放或用8~0號可吸收的縫線縫合傷口,所有活體供眼傷口快速癒合,無異常變化。植片大小從5mm~10mm不等,寬度2~3mm角膜緣組織,用10~0尼龍線在角膜緣側間斷縫合, 8~0可吸收縫線在鞏膜側間斷縫合。
5、術後處理[18、19、20]:術畢結膜下注射抗生素、激素,單眼加壓包紮,佩戴治療性眼接觸鏡或瞼緣縫合保護植片,術後3周拆除縫線,常規用抗生素和激素滴眼, 如為同種異體移植;術後可口服環胞黴素8~12 mg/kg,為期1周隨後減為4~5mg/kg,持續2~6周, 全身套用環胞黴素時應注意腎功能和血壓變化,可用1%環胞黴素A滴眼液滴眼,自體移植的角膜緣上皮在3天內可完全覆蓋角膜, 同種異體移植在術後7天內, 術後2~9天移植的上皮已完全覆蓋角膜。
6、術後併發症[18、20]:術後未遇到任何感染和植片移植急性失敗, 術後併發症歸納如下:
(1)上皮生長遲緩: 常見的原因可有供體不理想, 植片覆蓋不均勻,縫合技術失敗及淚液分泌功能障礙等。
(2)植片裂開:常由於縫合不牢或過早拆線後未採取有效保護措施等原因造成。
(3)植片排斥反應: 同種異體移植後有些患者出現角膜緣血管充血, 繼而誘發角膜上皮排斥, 通過局部套用糖皮質激素及環胞黴素A即可防治這種現象的發生。HLA基因配型從根本上防治異體移植排斥反應的發生。
(4)舊病復發: 因移植失敗或移植的幹細胞存活量太少,導致上皮再生不足等。

展望和問題

綜上所述,角膜緣幹細胞移植術是治療眼表疾病、重建角膜結構的有效手段。
其中自體移植雖然有諸多優點,如移植成功率是最高的,沒有排斥反應,組織來源方便等, 但僅能供單眼發病的病例, 手術取植片範圍常常受限。目前我國每年所實施的角膜移植例數遠不及每年遞增的角膜病患者。
培養角膜緣幹細胞是基於對角膜緣幹細胞的深入認識和對傳統方法的重大革新,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它的優點是:1、所需角膜緣組織極少,對供眼無潛在威脅;2、培養的細胞可冰存用於二次手術;3、能抑制眼表急性病變的發展,迅速恢復術眼正常的眼表結構;4、可避免使用異體移植而導致的免疫排斥反應;5、解決了供體來源不足的難題[3]。這一方法是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一旦該方法研究成熟, 可解決角膜緣幹細胞的來源。
雖然如此,但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如培養後的角膜幹細胞分化及生理生化的變化、如何選擇安全可靠的載體、培養的肝細胞如何保存效果會更好、異體移植後如何降低排斥反映的發生等一系列問題都亟待解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