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緣

角膜緣

角膜緣,又稱角鞏膜帶(corneoscleral limbue)、角膜緣部、邊緣部角膜、角膜邊緣區、角鞏膜緣、角鞏膜界。角膜同鞏膜之間的一條灰白色過渡帶,也即白色鞏膜組織同透明的角膜組織間的一條半透明灰白色的帶,是角膜與鞏膜的移行區,角膜鑲嵌在鞏膜而逐漸過渡到鞏膜組織內。其寬度也不一致,上緣較寬,下緣次之,水平緣更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角膜緣
  • 外文名:limbus corneae
概述,相關疾病,老人環,角膜緣幹細胞缺乏與翼狀胬肉發病,

概述

我國人的角膜寬度為:上方約1.73毫米(女1.43毫米),下方1.01毫米(女0.84毫米),兩側均為0.64毫米(女0.49毫米),平均寬約1毫米。角膜緣血管網即位於此處。它和房水流出經路上的Schlemm氏管,小梁網等房角結構以及內眼手術切口有密切關係。角膜緣前界(前彈力層止端)距角膜緣後界(Schwalbe氏線)1.5毫米;角膜緣後界距鞏膜突2毫米;角膜緣後界向後0.3毫米為功能性小梁。內眼手術切口應位於Schwalbe氏線或其前、最後不得超過角膜緣後0.3毫米。
角膜緣結構有五個特點:①沒有前彈力層。②後彈力層變為梳狀韌帶。③角膜緣有血管和淋巴管。④表面不光滑,有很多放射狀突起,自鞏膜開始,到角膜逐漸消失。⑤角膜緣常有色素沉著。

相關疾病

老人環

角膜緣內、外面均略凹陷,分別稱為內、外鞏膜溝。內、外鞏膜溝的後緣有從鞏膜伸出的環形小突稱鞏膜距,睫狀肌附著於此。內鞏膜溝內有環形的鞏膜靜脈竇和小梁網。此處血管較豐富,外傷時易出血。若角膜象基質內有脂肪沉著,則在角膜緣周出現一圈混濁區,此即為老人環。發生老人角膜環後,平時一般無自覺症狀,也不影響視力。角膜老人環的形成與體內脂類物質含量及全身動脈硬化有一定關係,與腦動脈硬化的關係更為密切。它的形成是由於血液中的膽固醇等脂類物質過多沉積於角膜邊緣所致。有資料表明,絕大多數腦動脈硬化症患者都會出現老人環,而有老人環者都患有腦動脈硬化症。因此,角膜老人環既是血脂高的象徵之一,也是全身動脈硬化的體表標誌。

角膜緣幹細胞缺乏與翼狀胬肉發病

臨床普遍認為環境因素如煙霧、紫外線以及風塵等的刺激和角膜緣幹細胞缺乏與翼狀胬肉發病具有直接關係。翼狀胬肉的形成導致結膜杯狀細胞減少,致使眼表正常弧度改變,表面不平滑,影響了淚膜表面張力,導致淚膜不穩定。翼狀胬肉首選手術治療,但許多眼部手術後由於淚液的質和量異常或淚液的動力異常可引起淚膜不穩定及眼表的損害。有研究報導翼狀胬肉切除術後淚膜不穩定,甚至引起乾眼症。淚膜是眼表抵禦環境傷害第一道防護機制,淚膜功能的異常會加重角膜緣幹細胞的損害,由此推測淚膜不穩定也是引起或加速翼狀胬肉復發的危險因素。翼狀胬肉頸部缺乏幹細胞,而自體角膜緣幹細胞移植術為病變角膜緣提供了健康的幹細胞,能分化為正常的角膜上皮細胞及結膜上皮及杯狀細胞,重建眼表正常結構及微環境,減少炎性反應及其他因素之刺激,改善了淚膜穩定性。本組病例中,手術後第2周四項指標與術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手術操作對眼表機械性損傷,眼表創面修復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眼表炎性反應及角結膜表面的欠光滑等導致淚膜的穩定性下降。術後眼部症狀評分明顯下降,提示術後眼表結構趨於正常,炎性反應明顯減輕,淚膜功能有明顯的恢復趨勢。由於翼狀胬肉病灶區缺乏幹細胞,角膜緣幹細胞移植術的手術方式為病變的角膜緣提供了健康的幹細胞。角膜緣幹細胞具有更新細胞和再生組織的作用,易分化為正常的角膜上皮細胞及結膜上皮杯狀細胞,修復受損的角膜上皮表面,使角膜緣獲得解剖和生理上的重建。綜上所述,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角膜緣幹細胞移植對眼表功能改善有著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