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化過度

角化過度(hyperkeratosis)是指黏膜或皮膚的角質層過度增厚,可發生於人或動物的任何部位,常因接觸或攝入某種化學物質而致,亦可由病毒引起。角化過度可分為兩種:①過度正角化:細胞界限不清,細胞核消失,形成角化物,伴有粒層增厚且透明角質顆粒異常明顯;②過度不全形化:增厚的角化層中尚見殘留的細胞核,粒層不明顯。其臨床表現因發生部位不同而有所差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角化過度
  • 診斷要點:出生時即有
  • 治療要點:可系統套用氨甲喋呤
  • 性質:病理變化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治療,護理,

病因

最常見的原因包括表皮鬆解性角化過度型魚鱗病、角化過度型足癬、持久性豆狀角化過度症、乳頭乳暈角化過度症、局灶性肢端角化過度、角化過度型汗孔角化病等。

臨床表現

不同原因可引起不同臨床表現,例如:
1.表皮鬆解性角化過度型魚鱗病
表皮鬆解性角化過度型魚鱗病(EpidermolyticHyperkeratosis,EHK),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主要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角蛋白原發性功能缺陷所致。主要表現為出生時就出現角化過度,伴紅皮症。出生後全身鱗屑即脫落,並出現全身濕潤易破的紅皮,隨表皮增生再次出現鱗屑,隨即出現廣泛的水皰,水皰癒合後無瘢痕。隨年齡增長,水皰和紅皮症狀逐漸消失,表現為以屈側和間擦部位為主的疣狀角化過度。其他部位皮膚也可受累,但程度較輕。
2.角化過度型足癬
足癬是臨床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俗稱“腳氣”。足癬分為丘疹鱗屑型、水皰型、浸漬角化過度型、糜爛型、混合型五型。其中以角化過度型足癬最為頑固,臨床上治療較棘手。角化過度型足癬是非常常見的皮膚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患者足部皮膚紅斑鱗屑、角化過度,皮疹呈環狀或魚鱗狀,粗糙無汗,寒冬季節皮膚皸裂疼痛、妨礙行走。
3.持久性豆狀角化過度症
持久性豆狀角化過度病(hyperkeratosislenticularisperstans,HLP)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患者多為男性,在30~60歲發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膚損害,典型皮損為多發性、非對稱性散在分布的1~5mm的棕紅色疣狀角化性丘疹,去除鱗屑後有紅色基底,可有出血點、一般無自覺症狀,部分患者可有輕度瘙癢。皮損好發於手足背部,其他好發部位為雙小腿、上臂、前臂、大腿等,持續終身不退。另外,手掌、足跖和口腔黏膜也可受累。
4.乳頭乳暈角化過度症
乳頭乳暈角化過度症(hyperkeratosisofthenippleandareola,HNA)是一個罕見的,散發的,良性的皮膚疾病,其發病部位既可以僅在乳頭或乳暈,又可二者均被累及,既可為單側的,也可雙側同時患病。本病病因尚不明確,有學者認為本病可能與性激素水平有關。主要臨床表現為乳頭和(或)乳暈肥厚,呈疣狀或絲狀角化過度,以及黑褐色色素沉著。
5.局灶性肢端角化過度
局灶性肢端角化過度(focalacralhyperkeratosis,FAH),是一種少見的肢端角化性皮膚病,病因尚不明確,一般發生在手、足。臨床上典型的皮損為綠豆至黃豆大的角化性丘疹,呈圓形或卵圓形,淡黃色至白色或膚色,蠟樣,半透明有時可以出現臍凹或呈扁平疵樣,亦可以融合成斑塊。
6.角化過度型汗孔角化病
汗孔角化病(porokeratosis)是一種少見的、具有遺傳傾向的慢性進行性角化性皮膚病,臨床上可分為8型,即經典斑塊型、單側線狀型、淺表播散型、角化過度型、播散性淺表性光線型、炎症角化型、掌跖泛發性型和點狀汗孔角化病。角化過度型汗孔角化病(hyperkeratoticvariantofporokeratosis)臨床較少見,皮損多見於臀部和雙下肢的摩擦部位,中心區增厚及邊緣角化過度明顯,而邊緣堤狀隆起不明顯。

檢查

皮損組織病理學檢查。

治療

確診後針對不同疾病給予相應治療。

護理

根據不同皮損以及皮損的不同時期採用不同的外用藥物細心護理,加速皮損的修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