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冠雉(學名:Oreophasis derbianus):體長75-85厘米。前額有6厘米高的紅色喇叭狀肉冠。 上體黑羽具藍色光澤。黑色在脖子有白色斑點,胸部和上腹部棕色。雄雌羽色相似。
棲息於密林中,是雞形目中樹棲性最強的類群。喜群居。因肉味道鮮美遭到大量捕殺。主要以果類為食。分布於中美洲的山地雨林中。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角冠雉體長81-91厘米。頭頂部的皮膚赤裸,前額有6厘米高的喇叭狀肉冠,紅色異常鮮明。上體羽毛整體具黑色光澤或藍綠色光澤。脖子上有白色斑點,胸部、上腹部及尾基上有白色寬頻紋。鳥喙黃色,腿爪紅色,喉嚨處有一個塊紅色皮膚。
一些專家認為角冠稚應該放在一個單獨的科,因為它似乎與鳳冠雉科之間有太多的差異,而不是完全屬於這個科的物種之一。
生活習性
棲息於亞熱帶潮濕的常綠山林,主要分布於海拔2300米到3100米的高度。主要食果實(83±3%)和綠葉(14±3%),也吃一些昆蟲(2.4%)。水果和葉子構成了大部分的飲食,雖然也吃無脊椎動物。
這個物種可能處於一個多妻的交配系統,其中一個雄鳥與大約3-5隻雌鳥交配。繁殖通常發生在年初,每窩產2枚卵。巢安置在熱帶雨林的樹木上,例如,茶科厚皮香屬的墨西哥厚皮香(Ternoestroemia lineata)。
分布範圍
分布於墨西哥的恰帕斯州馬德雷山脈(Madre de Chiapas)以及瓜地馬拉的大部分地區,存在小面積的嚴重分散的數量。
保護級別
這些鳥類賴以生存的茂密森林由於人類開發,發生了大規模毀林、砍伐森林和採伐木柴以及農業擴張,新道路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原始的森林被開發利用,擠占了原本屬於野生動物生存的空間。棲息地的喪失是該物種生存的最大威脅。
角冠雉在瓜地馬拉和墨西哥受到保護,許多種群位於保護區內,少數個體已被繁殖。 儘管採取了這些措施,估計該物種總體少於2500隻,似乎還在減少。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