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03·哲學

觀點:2003·哲學

《觀點:2003·哲學》內容包括了:綜述、中國哲學、儒學、道家思想、易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哲學、中西哲學、哲學與科學、人學探討、倫理學、文獻研究、學術爭鳴、索引,內容豐富。

基本介紹

  • 書名:觀點:2003•哲學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頁數:155頁
  • 開本:16
  • 品牌:福建人民出版社
  • 作者:熊春蘭
  • 出版日期:200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1104692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觀點:2003·哲學》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綜述
走出困境,尋求突破
——2003年度哲學熱點綜述
中國哲學
現代中國哲學面臨三大問題
中國當代哲學的生機
哲學的終結和中國哲學的回應
哲學要走出學科的樊籬,回歸意義的重建
克服中國哲學史學科合法性危機的思考
中國哲學的“合法性”
中國哲學應該“自己講”、“講自己”
世紀之交的中國文化哲學研究
哲學應關注公共活動領域
正確看待哲學與哲學史的關係

儒學
20世紀的“原儒”工作
儒學應實現普世化
當代新儒學發展的若干難題
儒家文化與近代科學的發展
孔孟思想是完整的理論體系
要準確把握“中庸”的本意
忠恕之道不可作積極表述
周敦頤不是理學的開山之祖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研究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生命問題是道教思想的樞紐
先秦黃老之學源流述要
復原老子之“道
莊子蝴蝶夢的新解讀
“道”物關係思想是莊子與後學的根本分歧
試析《莊子》中“馬”的意象

易學
現代易學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易學與中西文化會通
《易經》是儒家思想之源頭
《易傳》對《周易》存在誤讀
《周易》與中國象科學
《周易》“時”的哲學管窺

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場路徑問題
復歸或走近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的哲學觀和“哲學的終結”
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解釋學”轉向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舊形上學本體論的摧毀
解釋學方法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文獻研究
國內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差異與互動
論恩格斯與馬克思哲學思想的差異
馬克思的實踐一價值解說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對話的困境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的基本界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回到馬克思”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新之路
辯證唯物主義在中國的再闡釋
唯物史觀與“三個代表
中國傳統哲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中國哲學建設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西方哲學
西方哲學的危機和出路
西方科學哲學的“解釋的轉向”
西方哲學的語言學轉向及其生存意境
現實·真實·虛擬
論康德批判的形上學
後現代與中國的對話:已有的和應有的
西方啟蒙思想的本質
如何理解形上學
問題與對話:一種非黑格爾式的哲學史觀
西方哲學中主體性問題的歷史嬗變

中西哲學
中西傳統哲學對“無限觀”理解的差異
中西哲學的互動關係
中西“實學”之辨
中西形上學的異通
王夫之與費爾巴哈自然觀的比較研究
論傳統民本觀與西方個體觀的差異

哲學與科學
關於人工生命哲學的反思
技術祛魅與道德祛魅
論哲學對認知科學的作用
阻礙中國自然科學哲學問題研究的因素
從科學哲學走向科學文化哲學
科學蘊涵真善美的統
哲學的性質介於宗教和科學之間

人學探討
解救現代人生存危機的三種取向
人是人的最高本質
對馬克思人論的四個命題的反思
人的全面發展的理想與現實的解讀
可持續發展與人的主體地位
數位化時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與重建
哲學境界與人文精神品位是內在契合的

倫理學
當代價值衝突的哲學批判
普世價值建構的方式
道德法律化:一個虛假而危險的命題
網路倫理的若干問題
論產權倫理的內涵和構成
“和而不同”是尋求“全球倫理”的原則
人類有權克隆自己
複製人:不可逾越的倫理禁區

文獻研究
新出竹書與《論語》成書問題再認識
從郭店簡本《老子》看“絕仁棄義”問題
關於定州漢墓竹簡《論語》的幾個問題
竹簡《窮達以時》與早期儒家天人觀
郭店儒簡的儒法融通

學術爭鳴
從“道德評價優先”到“歷史評價優先”
《手稿》不只是“道德評價優先”
我們面臨的醫學倫理問題
醫學倫理是個“偽概念”
“徒法不能以自行”究竟何意?
“徒法不能以自行”到底何意?
古代的性別意識與“男女之愛”無關
古代的性別意識是涉及“男女之愛”的
“三綱”不是孔孟之道
“三綱”與孔孟之道無關嗎?
美德還是腐敗?
儒家精神沒有給腐敗行為提供“溫床”
以善意來詮釋舜的“腐敗”行為
善意解讀要有合理的邊界
董仲舒沒有進化論的歷史觀
太史儋與《老子》無關
索引

文摘

張一兵與胡大平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的解釋學轉向,認為這種轉向在目標上從本真的馬克思主義訴求轉向詮釋學的歷史視閾的融合;在成果形式上,從集體無意識轉向個人話語。因此,在學術規範上對文本依據和理論邏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提出了方法自覺的要求。楊學功主要探討了解釋學的方法及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文獻研究中的運用,對解釋學的客觀性和解釋循環兩個問題做了細緻深入的分析,並論述了解釋學方法在運用於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中應遵循的幾個原則。林默彪討論了在解釋學視界裡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關係,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具有解釋學意境的文化歷史現象,中國化所內蘊的本質關係是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傳統,以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實踐兩個緯度上展開的一種視界融合互動關係構架。
中國哲學在解釋學轉向上表現為對經典的詮釋,稱為“經典詮釋學”。經典詮釋學主要來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知識譜系,然而,隨著西方詮釋學在中國傳播和研究的日益深入,以及被學界遺忘的中國傳統經學重新回到當代學術研究的理論視野中,經典詮釋學正在成為中國哲學研究中的新熱點、新方向。另一方面,經典詮釋學研究興起的一個重要理論背景,是與學界對“中國哲學”的自身個性及其特質的深入反思,尤其是與“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的討論密不可分的。經典詮釋學研究的興起,說明了學界開始對傳統思想進行反思,標誌著中國哲學研究的範式轉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