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心下刻“聿修堂藏版”。據《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該書刻於日本文政2年(1819),相當於中國嘉慶24年
基本介紹
- 書名:觀聚方要補
- 別名:聿修堂藏版
- 類別:醫學
- 出版時間:1819年
- 頁數:十卷
版心下刻“聿修堂藏版”。據《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該書刻於日本文政2年(1819),相當於中國嘉慶24年
版心下刻“聿修堂藏版”。據《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該書刻於日本文政2年(1819),相當於中國嘉慶24年《觀聚方要補》, 方書。 日本丹波元簡輯。 十卷。 元簡另有 《素問識》 已著錄。 此書是在丹波元德原纂八十卷稿的...
《台北故宮珍藏版中醫手抄孤本叢書8:醫學編儒·校正新增觀聚方要補》為金·李杲撰輯的《醫方便懦 》、日本·丹波元簡所撰的《校正新增觀聚方要補》 校注本,提供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者及中醫興趣愛好者參閱。
防風導赤散 防風導赤散,中藥方劑,主治小兒初驚。【組成】導赤散加防風。【來源】《觀聚方要補》卷十引《局方》。【附註】《朱氏集驗方》本方用法:每服三錢,水1盞,竹葉少許同煎。
厚朴檳榔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觀聚方要補》卷二。具有調和脾胃,行氣除脹之功效。主治脾胃不和,成腫脹。組成 厚朴、檳榔、半夏、陳皮、澤瀉、附子、木瓜各八分(2.4g),木香四分(1.2g),甘草一分(0.3g),大腹皮一錢(3g...
濟腰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觀聚方要補》卷四引《醫學集要》。主治一切腰痛不可忍者。組成 破故紙,小茴,玄胡索,牛膝,當歸,杜仲,黃柏,知母。用法用量 加生薑,水煎服。主治 一切腰痛不可忍者。加減化裁 氣惱加木香;瘀血,...
桂芪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觀聚方要補》卷一引《本草切要》。具有補氣昇陽,調和營衛,解肌祛風之功效。主治傷寒里虛表實,行發散藥邪汗不出,身熱煩躁,六脈空數。組成 桂枝湯,黃芪,人參,柴胡。功用 補氣昇陽,調和營衛,解肌...
2.《觀聚方要補》:虛汗。附方 名稱:參芪附子湯 組成:黃芪、丹參、茯苓、澤瀉各30g,紅參、陳皮各15g,制附子、五味子、炙甘草、麥冬各10g,白朮12g,紅花6g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主治:右心衰竭 出處:《冠心病患者的家庭養護...
出聲消肺散,是一種藥物,主治咽喉病,痄腮,梅核氣。出自《觀聚方要補》卷七引《經驗秘方》。出聲消肺散 【藥物組成】人參、茯苓、半夏曲、甘草、橘紅、乾葛、黃芩、桔梗、薄荷、五味子、杏仁、連翹、犀角屑。【用法用量】水煎,...
辰香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觀聚方要補》卷三引藍溪公定方。主治氣滯上逆,寒熱頭痛。方劑組成 香附子十錢,辰砂三錢。用法用量 上為末。白湯攪服。功能主治 氣滯上逆,寒熱頭痛。方劑方義 氣滯上逆一般出見胸膈脹滿,但有時肝氣...
涼血清腸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觀聚方要補》卷六引《醫學統旨》。具有祛風,涼血,清腸,養血之功效。主治腸熱甚脫肛,腸風下血。症見濕熱蘊蓄大腸,肛門脫出,紅腫熱痛,口渴,便燥,舌質紅、苔黃,脈弦數。組成 生地黃、當歸、芍藥...
連葛解醒湯 連葛解醒湯是中醫方劑名。【來源】《觀聚方要補》卷二引《證治大還》。【組成】黃連 葛根 滑石 山梔 神曲 青皮 木香 【用法】水煎服。【主治】酒積,腹痛泄瀉。
活絡流氣飲,中醫方劑名。出自《觀聚方要補》卷八引《會元方》。主治流注塊,或痛或不痛者;或發乍寒乍熱之流注風。組成 白通草、白芷、桔梗、薄荷、川芎、豬牙皂各七分,紅蘭花、連翹、當歸、羌活、柴胡、土木鱉肉各一錢,...
柴胡天水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觀聚方要補》卷一引《統旨》。具有和解少陽,益氣清暑之功效。主治中暑;咳嗽寒熱,盜汗不止,脈數。組成 柴胡、黃芩、人參各二錢,甘草一錢,滑石二錢半。用法用量 加竹葉十片,水煎服。功用 和解...
二陳平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觀聚方要補》卷一引《簡明醫要》。具有除濕化痰,理氣和中的功效。主治痰濕中阻之痞滿。症見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滿悶,頭暈目眩,身重睏倦,嘔惡納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膩,脈沉滑。
出聲消肺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觀聚方要補》卷七引《經驗秘方》。主治咽喉病,痄腮,梅核氣。組成 人參、茯苓、半夏曲、甘草、橘紅、乾葛、黃芩、桔梗、薄荷、五味子、杏仁、連翹、犀角屑。(原方未記載藥量)用法用量 水煎,加蜜...
化毒為水內托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觀聚方要補方》卷八引《坦仙皆效方》。具有內消去毒,清熱化痰,透膿消腫之功效。主治癰疽發背,對口惡疔瘡,乳花,百種無名無頭歹瘡。組成 乳香、穿山甲、白及、知母、貝母、半夏、金銀花、...
出處:《觀聚方要補》卷五引《醫統》方 重要文獻摘要 《景岳全書》:“正心湯,治七情五志久逆,心風妄言妄笑,不知所苦。人參、當歸(酒洗)、生地黃、茯神各一錢,羚羊角(鑄為末)、棗仁(炒研)、甘草(炙)、遠志(制)各八分...
加減益胃昇陽滲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觀聚方要補》卷一引《赤水醫案》。主治脾虛不運,脈沉微,脾泄不止,日夜十二三行,面色黃白帶青,兩頤浮腫,四肢亦浮,小水不能獨利,利必與大便並行,腸鳴四肢冷,口不渴,飲食大減,...
神效檳蘇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觀聚方要補》卷二引《簡易普濟良方》。具有祛風除濕,舒經通絡之功效。主治腳氣。組成 檳榔三錢(9g),蘇葉梗、防風、羌活、當歸、木瓜各二錢(6g),乳香、沒藥各一錢半(4.5g)。用法用量 加姜...
加減安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觀聚方要補》卷三引《統旨》。具有溫中散寒,益氣和胃之功效。主治脾胃虛寒,嘔吐酸水。組成 藿香、吳茱萸各一錢半,人參、蒼朮各二錢,陳皮三錢。用法用量 加生薑,水煎服。功用 溫中散寒,益氣...
附方 名稱:竹茹湯 組成:桔梗、竹茹、枳實、蘿蔔子、蘇子、白芥子、青皮、杏仁、竹瀝、桑白皮 用法:加生薑汁,水煎服 主治:支飲,咳逆涎涌,胸滿膈痛 出處:《觀聚方要補》卷三引《醫經會解》名稱:竹茹湯 組成:人參、麥冬...
出處:《觀聚方要補》卷三引《醫經會解》功用:宣肺降氣,化痰止咳 製法:水煎,去滓 重要文獻摘要 胃熱嘔吐《普濟本事方》:政和中一宗人病傷寒,得汗身涼,數日忽嘔吐,藥與飲食俱不下,醫者皆進丁香、藿香、滑石等藥,下咽即...
補心氣藥常用人參、黨參、黃芪、大棗、太子參等,如氣虛顯著可少佐肉桂,補少火而生氣。亦可加用麥冬、玉竹、黃精等益氣養陰之品。保元湯食譜之二 【來源】《觀聚方要補》卷一。【組成】桂枝6克 白朮 人參各3克 黃芪2.5克 當歸2...
煎至一鐘,空心溫服 主治:癲癇,痰積日久,神氣散化,魂魄離亂,口鼻聞燒酒之香 出處:《觀聚方要補》卷五引《壽世仙丹》名稱:返魂湯 組成:麻黃三兩,杏仁七十個,甘草一兩 主治:氣閉昏厥脈沉者 出處:《金匱方》
歸身(酒洗)、甘草(炙)、茯神(去木)、酸棗仁、遠志(去骨)、人參(去蘆)、石蓮肉(去殼)。功能主治 白淫,遺精,精滑。用法用量 黃連清心湯(《古今醫鑒》卷八)。《觀聚方要補》有川楝子。摘錄 《內經拾遺》卷二 ...
3.《醫方便懦校正新增觀聚方要補》:“加味人參養榮湯(《蘊要》)發汗過多,氣血俱虛,而筋惕肉憫者。人參,白朮,當歸,生苄有熱用此,無熱用熟地。麥門,茯苓,甘草,川芎,肉桂有熱減半,五味,黃芪。姜棗水煎。陰虛火動,...
枳實、防風、全蠍、膽星、天麻、半夏各一錢,僵蠶、官桂、丁香、木香、甘草各四分。主治 頓嗽。小兒咳即嗆頓,連聲不已,嗽則臉紅,吐即嗽止,嗽久不已,眼腫而目中白珠起有紅絲者。出處 《觀聚方要補》卷十引《兒科方要》
出處:《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 名稱:固腸湯 組成:罌粟殼二兩,甘草、乾薑(炮)、訶子肉各三錢,木香一錢半,陳皮四錢 用法:上藥入陳米一撮,水煎服 主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及泄瀉不止 出處:《觀聚方要補》卷二 名...
生甘草4分。加減 素稟虛弱而脈微細者,加人參、黃耆;脈洪大者,加玄參、天花粉。處方來源 《觀聚方要補》卷八引《會元方》。方劑主治 流注塊,或痛或不痛者;或發乍寒乍熱之流注風。用法用量 水煎,加酒半盞,食遠服。
1.本方以小便淋瀝,水道澀痛,頻下沙石為辯證要點。2.臨床常用於治療氣血失調、熱結下焦。使用注意 方中大黃瀉下力猛,膩粉有毒,故不宜久服。附註 本方方名,《觀聚方要補》引作“琥珀散”。(《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七冊》)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