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乾葛三兩(90克),甘草(炙)三分(0.9克),半夏(薑汁半盞、漿水一升煮耗半)三分(0.9克)。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加生薑三片,竹茹一彈子大,大棗一個,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製法
上為粗末。每次15g,用水300ml,加生薑3片,竹茹1彈子大,大棗1個,同煎至150ml,去滓。
功用
清熱解酒,和胃止嘔。
主治
胃熱嘔吐,飲酒過多而嘔。
①《普濟本事方》:胃熱嘔吐。
②《普濟方》引《濟生》:胃受邪熱,心煩喜冷,嘔吐不止。
③《醫方考》:傷寒正汗後,餘熱留於陽明、少陽,必令作嘔。
④《醫學六要》:因飲酒過度而嘔。
方義
方中葛根清胃生津解酒;半夏、竹茹、生薑和胃止嘔;甘草、大棗健脾益氣,調和諸藥。配合成方,共奏清熱解酒,和胃止嘔之功。
附方
名稱:竹茹湯
組成:青竹茹、半夏(泡七次)、粳米、乾葛
用法:量兒大小,以意加減與服
主治:小兒胃熱,嘔吐苦汁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四
功用:清熱和胃
製法:上㕮咀,作一服。加生薑3片,用水150ml,煎至75ml,去滓
名稱:竹茹湯
組成:人參、麥冬、茯苓、灸草、小麥、青竹茹
用法:食後溫服
主治:孕婦心虛驚恐,髒躁悲泣
出處:《萬式女科》卷二
功用:益氣養心,化痰安神
製法:上作一服,加生薑3片,大棗5個,水煎,去滓
名稱:竹茹湯
組成:桔梗、竹茹、枳實、蘿蔔子、蘇子、白芥子、青皮、杏仁、竹瀝、桑白皮
用法:加薑汁沖服
主治:支飲,咳逆痰涌,胸滿隔痛
出處:《觀聚方要補》卷三引《醫經會解》
功用:宣肺降氣,化痰止咳
製法:水煎,去滓
重要文獻摘要
胃熱嘔吐《普濟本事方》:政和中一宗人病傷寒,得汗身涼,數日忽嘔吐,藥與飲食俱不下,醫者皆進丁香、藿香、滑石等藥,下咽即吐。予曰,此正汗後餘熱留胃脘,孫兆竹茹湯正相當爾。治藥與之,即時愈。
各家論述
①《醫方考》:陽明,胃也;少陽,膽也。有辨焉,口渴者熱在胃,口苦者熱在膽也;兼而有之,則二經均有留熱矣。是方也,乾葛清胃,竹茹清膽,半夏破逆,甘草調陽。
②《本事方釋義》:乾葛氣味辛微溫,能解酒毒,入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半夏氣味辛溫,入足陽明;竹茹氣味甘寒,入足陽明;姜、棗以和榮衛。胃熱嘔吐不止,亦必因胃中酒氣蘊熱,故以微辛溫之藥令其入胃,引入甘寒之品,則酒熱稍解,氣得下降,胃氣安而病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