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與悲劇》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念與悲劇
- 作者:石霓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年1月
- 定價:20.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08033139
《觀念與悲劇》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霓。
《觀念與悲劇》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霓。...
悲劇是戲劇主要體裁之一,主要是以劇中主人公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及其悲慘的結局,構成基本內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們理想、願望的代表者。悲劇以悲慘的結局,來揭示生活中的罪惡,從而激起觀眾的悲憤及崇敬,達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魯迅先生對悲劇有一句精闢的概括: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中國悲劇觀念的現代轉型》是2014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田廣。內容簡介 自西方“悲劇”概念引入中國,“中國悲劇”問題成為近百年來學術界爭論不休的話題。中國古典悲劇為何會遭遇“身份認定”問題?中國古典悲劇與西方傳統悲劇之間,以及它們各自所蘊含的悲劇觀念之間有何不同?中國古代悲劇...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研究論集》是2021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傑、何信玉。內容簡介 在中國審美現代性的理論視域中,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的形成及其發展是一個不可迴避的理論問題。本書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當代美學的相關理論,第一次對學界的主流觀點展開討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理論構想。圖書目錄 第一...
《馬克思主義與現代悲劇觀念》是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瓊。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從三個方面論證了馬克思主義與現代悲劇觀念的產生、發展、演變之間的關係。在第一部分馬克思主義悲劇理論的發展與貢獻中,本書細緻地梳理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悲劇理論的發展軌跡,既在整體層面上提出了悲劇與革命...
《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邱紫華。內容簡介 《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中,紫華同志對悲劇主體、悲劇衝突、悲劇美感都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並進行了有說服力的論證。他提出,悲劇性並非僅指善良美好的人物的毀滅,事實上,善惡美醜的人都可以是悲劇人物。他從認識論角度對悲劇主體陷入...
《民族悲劇意識與個體藝術表現》是2006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暉。內容介紹 面對20世紀初日益嚴峻的民族與社會危機,中國現代作家普遍具有強烈的悲劇意識。其中那些被文學史家公認的重要作家,其悲劇意識似乎更為強烈,在創作中亦有更突出的體現,構成了一種具有獨特文化價值和美學意蘊的藝術存在。正是這種悲劇...
《甜蜜的暴力:悲劇的觀念》是2007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特里·伊 格爾頓。內容簡介 《甜蜜的暴力:悲劇的觀念》是一部融合文學、哲學、倫理學、神學和政治理論的著作,其論述廣泛吸納了西方眾多思想家的思想精髓,比如柏拉圖、聖保羅、聖奧古斯丁、笛卡爾、帕斯卡爾、斯賓諾莎、休謨、康德、黑格爾、克...
第三節 伊格爾頓的悲劇觀念 第二章 悲劇與意識形態 第一節 作為文學形態的悲劇與意識形態 第二節 作為美學觀念的悲劇與審美意識形態 第三節 甜蜜的暴力:伊格爾頓對“憐憫”和“恐懼”的重新闡釋 第三章 悲劇與現代性 第一節 作為現代性批判模式的悲劇 第二節 悲劇與現代自由 第三節 悲劇與現代邪惡 第四章...
德國黑格爾認為悲劇衝突是兩種都具有合理性又有片面性的倫理力量之間不可避免的衝突,結果是兩敗俱傷,從而揚棄了片面性,使“永恆正義”得到伸張。叔本華認為悲劇衝突是人的盲目的非理性的欲望所造成的生命意志的衝突,使人永遠處於痛苦的悲劇命運之中。拉薩爾認為悲劇衝突是觀念的無限的目的與有限的狡智、手段之間的...
本劇戲劇動作不多,但激烈的觀念矛盾使劇中不乏戲劇衝突。劇本氣勢磅礴,具有獨特的風格,仍是古典戲劇舞台上的演出劇目之一。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和這部劇本很早便被介紹給我國讀者,這部劇本已有多種譯本。俄狄浦斯王 作者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是雅典奴隸制民主國家全盛時期的悲劇詩人。他的重要作品有《安提戈涅...
由於權奸屠岸賈得到昏君支持,氣焰囂;正義一方暫時居於被動地位,歷盡艱險,受盡迫害,這就決定了這場衝突的悲劇性。而趙氏孤兒的得以保全,終於除奸報仇,則使悲劇在壯烈之中蘊蓄著勝利的希望,表達了中國人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傳統觀念。因此,全劇迴蕩著一種磅礴的正義精神,形成悲憤而昂揚,慘烈而豪壯的...
《悲劇人性與悲劇人生》寫於1990年,那時八十年代的文化論戰和文化反思剛剛過去,舊的東西土崩瓦解,新的東西並未正面建立起來,中國人處於普遍的價值缺失與精神危機狀態。作者的這《悲劇人性與悲劇人生》力圖建立一種適合於現代中國人的新型價值觀念和人生哲學,它介乎理性主義與非理性主義、整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利他...
命運悲劇字面上的意思是指生命中發生了令人悲哀的事。命指生命,運即經驗歷程。宿命論者相信命運不可以改寫,因為人不可窺探預知命運,命運存在任何的角落上,只是無法接觸。簡介 命運只是個人的主觀意識觀念而已。悲劇是以劇中主人公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及其悲慘的結局,構成基本內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
第一章 宇宙本體論·理性本體論·人類本體論——西方悲劇理論嬗變論 第一節 宇宙本體論時期的悲劇理論 第二節 理性本體論時期的悲劇理論 第三節 人類本體論轉向前期的悲劇理論 第四節 人類本體論轉向後期的悲劇理論 第二章 從古代人生論美學到當代實踐美學——中國悲劇意識和悲劇觀念演變論 第一節 儒道釋與中國...
三、中國近現代悲劇意識的蛻變、發展 第二章 基督教文化對中國現代戲劇悲劇意識的影響 一、作為替代性“標誌物”的《莎樂美》二、試圖摹仿“替代物”的《暗嫩》三、在借鑑中轉變觀念的《潘金蓮》及《楊貴妃》四、顯示“自我身份”的《雷雨》與《原野》第三章 中國現代戲劇悲劇意識的拓展 一、關於《莎樂美》的論爭...
一、 悲劇創作的先天性前提與先驗形式 二、 安提戈涅: 古今悲劇命運在“世界觀”上的差異 三、 現代悲劇的先驗演繹:戲(悲)劇的辯證法 四、 現代悲劇的先驗演繹:悲劇中的對白與象徵 第二章 悲劇的“形上學”第一節 悲劇“形上學”的四重內涵 第二節 悲劇的形上學:觀念論與浪漫主義 一、 德國...
《悲劇人性與悲劇人生》寫於1990年,那時八十年代的文化論戰和文化反思剛剛過去,舊的東西土崩瓦解,新的東西並未正面建立起來,中國人處於普遍的價值缺失與精神危機狀態。作者的這《悲劇人性與悲劇人生》力圖建立一種適合於現代中國人的新型價值觀念和人生哲學,它介乎理性主義與非理性主義、整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利他...
為此,叔本華把藝術稱為生命意志的“清淨劑”,並認為,建築美和自然美是最基本的觀審,悲劇則是最高的觀審,而音樂則是最深沉的觀審。不過叔本華強調,藝術觀審只具有一時之效,一旦人們從藝術的觀審中回醒過來,作為生命意志的存在和關係又重新套到人們身上,痛苦的折磨又重新開始。因此,人們不能指望靠藝術來...
但應該指出,《哈姆雷特》畢竟是一部以復仇為主題的悲劇,這段悲劇性的愛情僅是故事中的一個輔助性的情節,是為主題服務的。因此,應結合整個劇本從整體上來把握它,不能簡單地誇大其作用。命運觀念 在《哈姆雷特》一劇中,哈姆雷特對命運的態度幾經變化,甚至看似前後矛盾。哈姆雷特起初認為,命運變幻無常,既不揚...
總的來看,亞里士多德的“過失論”,首先是含有豐富的辨證四要素:悲劇人物不是無辜受難,而確犯有錯誤,所以咎由自取,並不違背道義原則;同時,悲劇人物沒有邪德敗行,但卻遭到嚴懲,所以值得同情,能夠引起憐憫與恐懼。其次,“過失論”打破了傳統的命運觀念。造成悲劇的原因,不應只歸結為人所無法駕馭的命運,...
《哀歌:論文明的消極美學氣質》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超 內容簡介 梁超的《哀歌——論文明的悲劇觀念特質》從文化人類學的意義上探討了文明發展的特質,這種特質因為人類心理和社會的諸方面成因,乃是一種符合悲劇觀念的悲劇特質。 本書分為“本源”、“死床”和“物哀”三大部分。對傳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