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圖,地區,場地,特產,梅江燒,轉輪風肉,轉輪岩,物資,桑葚,紅莓,經濟,宗祠,姓氏,祖遷,岩陳子孫,陳偉通,陳禹安,
地圖
地區
全村的方位最基本的分為2塊(上半村、下半村),為了更好的讓人們找到,又有許多當地名稱(並無什麼意義,只是能更好的分辨)比如有:辛丑、上宅、下源、上屋、溪
乾~~~(各地區名稱為當地音譯,可能與實際國語不符)
場地
每個大隊都有一塊稍微大一點的地,由於3大隊的那一塊地位於村中央,所以建為花園。至今、還可以聽到村民講 “三隊明堂” ,在下邊的一個籃球場為“六、九隊明堂” 最大場地在“恆魚塘”上面--曬穀場。
特產
梅江燒
“金華府造金華酒”。中華酒文化源遠流長,這其中金華酒也曾經在歷史上寫下過濃墨重彩的輝煌。在古典小說《金瓶梅》、元明兩代的《酒史》《酒小史》中都能找到金華酒的身影。細數起來,金華八婺地區幾乎都有著各具特色的釀酒文化。上周,本報人文周刊推出了《千古風流,金華酒》系列報導(2012年11月9日),記者分別探訪了金華、武義、義烏三地,對各個地區的代表性白酒和紅麯酒的歷史、文化、品牌及行業發展現狀進行了梳理。
梅江鎮人文底蘊深厚,耕讀成風,善釀好酒。據相關資料記載,“醉鄉”梅江擁有600多年的釀酒歷史。元代文學家柳貫就是梅江人,他曾為家鄉吟出“醉鄉留客強為欣”的詩篇。明朝著名開國文臣宋濂也出生在這裡,被朱元璋賜名“醉學士”的他退休後在家與兩三好友泛舟湖上,對酒當歌,吟詩作對,寫下了“春作夢,夏止渴,秋解乏,冬去寒”的頌酒詩句。
轉輪風肉
蘭谿市梅江鎮轉輪岩,岩下俗稱“五社”的唐店、下仇、前倪、觀岩陳、里井等村,自古有將年豬肉掛於屋檐下風乾的習俗,俗稱“風肉”,已有800多年歷史。有詩云,“山中歲月短,林暗日光稀,酒粗風肉碎,歌清管瑟飛”。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稱帝前路過此地,食之讚不絕口,稱帝後命之成為貢品。從此,“糖蘸風肉”成為宮廷御宴之珍品,貴妃食之不僅大飽口福,還具有養顏美膚之效。
據說,轉輪岩風肉與其他地方的風肉不同之處就是不加任何輔料,直接將肉風乾,而且蘭溪一帶也只有梅江轉輪岩這一帶,也就是俗稱“五社”的少數幾個村子能掛這種風肉,其他地方如果不加鹽都會變壞。在梅江鎮的沿塘村,記者聽一位姓徐的村民說,沿塘村就很典型,因為沿塘村就半個村子可以掛風肉,另外半個村子就不能掛,要么就掛不起來,要么就口感不佳。因此,說起轉輪岩風肉,老人們都會提到“三絕”。
轉輪岩風肉的第一絕是:不加佐料不變壞,墩頭盆地迴旋風所為。據考證,這與轉輪岩所處的特殊地理氣候有關。夏季風從太平洋吹來,東南風被金華北山山脈所阻擋,冬季風從北方吹來,被龍門山山脈所阻擋,其中一部分經冠山轉入轉輪岩地區,又經金華北山所阻,在墩頭盆地迴旋。
轉輪岩風肉的第二絕是老鼠不吃風肉。老鼠喜歡吃火腿肉,但是令人稱奇的是,老鼠卻不會去吃掛在屋檐下的風肉。鳥類則非常喜歡吃風肉,且喜歡啄風肉的上頭。據民間傳說這是因為朱元璋當皇帝後曾有口諭:老鼠不得吃風肉。但是,朱元璋皇帝對鳥類未加禁止,故有此異。
轉輪岩風肉的第三絕是色、香、味俱佳,肥而不膩。成品風肉用刀切成薄片,蒸熟後,色有三層:上層豬皮呈黃色,中層肥肉呈白色,有的夾褐紅色的精肉層,下層精肉呈褐紅色,色澤透亮,仿佛一幅亮麗的油畫。風肉剛出灶台,餘熱裊裊時,香氣撲鼻;細嚼慢咽則滿口清香,用土蜂蜜蘸之則味甘,不蘸佐料食之則淡中有香,回味無窮。由於風乾日久,油性揮發,脂肪含量降低,故食之有肥而不膩之感。
據了解,風肉製作時間一般選擇農曆立冬之後到次年立春之前,最佳氣溫3攝氏度~15攝氏度之間,濕度控制在70%以下為宜。風肉製作的一般程式分6步:1.選材。選取精良土豬(兩頭烏為佳)的五花肉,乾淨無瑕疵,每掛長30厘米~50厘米,寬15厘米~30厘米,重量以0.5公斤~3公斤為宜,不加佐料。如果把肉骨剔除以後再掛,則吃的時候就更方便。2.用棕繩穿掛於風乾架上(古時百姓人家將風肉掛在閣柵上),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3.掛前將用具進行消毒,下掛後再次將用具及場地消毒清洗。4.風乾時保持每掛間距在20厘米以上,排距約50厘米以上,有霧雨時及時關窗防潮,高溫時關窗降溫。5.預防蟲害:發黏、黃糊時用生石灰、食鹽吸潮,用菜油防治毛蟲、烏殼蟲,及時捕殺蒼蠅。防治時嚴禁使用農藥。6.過25天后,經修理,用真空袋包裝,可為成品。
轉輪岩
轉輪岩又名靈岩,位於浙江省蘭谿市梅江鎮南,距鎮政府2千米,系金華北山東向之餘脈,東與義烏水坑嶺對峙,南與金華金東區接壤,西北向即梅江鎮域之“五社裡”。面積約3平方公里,海拔最高點620米,在梅江盆地的南面拔地而起。站在岩下仰望,很象一個豎起的大拇指:站在岩上放眼遠眺,五十里外的洲上村歷歷在目,碧綠的蘭江水如在腳下,山水、田塊、村莊星羅棋布,盡收眼底。
轉輪岩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風景名勝資源種類齊全,景點眾多,景觀獨特,在風景區中心3平方公里內,有“千年神龜、步雲亭、胡公雨傘石、寶殿佛光、輪岩古廟十八彎、椒湖明鏡、虎坎飛瀑、神仙曬金、金鳳展翅、西臘夕照、蘭江漁帆”等自然景觀。轉輪岩秀麗的自然風光更吸引了歷代的文人墨客,明代進士倪尚忠每年都上岩避暑,宋工部尚書、椒湖(轉輪岩水庫)塘初建者錢遹在蒼崖青山綠水間流連忘返;抗戰及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更是地下黨的聯絡站、宿營地和指揮所。
轉輪岩為梅江七景之首
村口牌坊上有由當代著名畫家,原上海市美術館館長的方增先為該村題寫“蘭溪小方岩”
物資
桑葚
桑葚(sāng shèn 又讀sāng rèn[1])為桑科落葉喬木桑樹的成熟果實,桑葚又叫桑果、桑棗、桑泡兒,農人喜歡其成熟的鮮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們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質油潤,酸甜適口,以個大、肉厚、色紫紅、糖分足者為佳。每年4~6月果實成熟時採收,洗淨,去雜質,曬乾或略蒸後曬乾食用,也可來泡酒。具體成熟時間各地不一樣,南方早一點,北方稍遲一點。 在此村的所屬市級蘭溪是有了名的紡織名城。所以蠶就特別多,同時桑葉多,與它同根生長的桑葚也就多。當地人稱為“桑葉烏珠”
紅莓
紅莓又稱托盤、木莓、馬林、插秧泡、地仙泡、刺萢、紅樹莓等。當地人稱次為“麥為薔薇科懸鉤子屬,半灌木藤條,其果可鮮食,酸甜可口,香味濃郁,不僅有色彩還有一般水果所沒有的宜人芳香。其未熟果實經炮製即是《本草綱目》中的覆盆子中藥,有壯陽補腎功效。當地人稱為“麥莥”
歡迎來採摘:時間,清明後1~3個星期,夏至前。
經濟
村民主要收入為種植、來料加工和外出打工。種植主要為水稻、高粱等糧食作物和蔬菜等經濟作物。八九十年代家庭主要收入為養蠶,後來養的人漸漸少了,至今還有10來戶養殖!1995年開始大部分年輕人都義烏打工。
宗祠
姓氏
“倪”氏從鄰村“前倪村”遷此/ “陳”氏有三、四戶因城頭水庫泛濫避難於此/“鄭”氏從鄰村分路頭村遷居至此
祖遷
觀岩陳村,四子---一子遷義烏寺口陳、其一子遷嚴州下陳、另一子遷墩頭倪大塘沿陳。總祖宗還在觀岩陳。
岩陳子孫
陳偉通
男,漢族,1969年10月生,浙江蘭溪人,199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8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大學學歷。
曾任蘭谿市公安局副局長、黨委委員等職。
陳禹安
陳禹安,心理管理學家,寧波大學特聘教授,心理說史首創者,曾遊歷美國、日本、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及地區考察講學。主要著作有“心理管理”和“心理說史”兩大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