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人群的動作內隱認知研究

視障人群的動作內隱認知研究

《視障人群的動作內隱認知研究》是謝國棟創作的體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05年2月。

該書藉助加工分離程式和人工語法範式,結合視障人群的生理特點,自行研製非言語實驗材料,探討了殘疾人體育領域的內隱認知問題;採取會聚操作的實驗設計,探討了在體育教學中內隱學習與外顯學習協同效應和衝突現象,為殘疾人的體育教學、訓練和比賽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上的指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視障人群的動作內隱認知研究
  • 作者:謝國棟
  • 類別:體育學著作
  • 字數:116千字
  • 首版時間:2005年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回顧了動作記憶實驗研究的進展情況,然後詳細闡述了內隱記憶和內隱學習的研究方法、實驗技術、特點和套用,以此為基礎提出了該書的總體設計思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實驗部分,作者從實驗的角度對視障人群的動作內隱認知進行了平行或遞進性的探討。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動作內隱記憶,即編碼方式與動作外顯記憶、編碼方式與動作內隱記憶、焦慮與動作內隱記憶、運動負荷與動作內隱記憶、動作內隱記憶的感覺道效應。第三部分主要涉及動作內隱學習,即內隱學習的特點、協同效應、衝突現象。第四部分主要討論了實驗部分的結果、存在的問題,歸納出幾條有啟發性的結論。

作品目錄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與構想
第二部分 動作內隱記憶的實驗研究
第三部分 內隱學習實驗研究
第四部分 總結、啟迪與展望
1 動作記憶實驗研究的回顧
2 幾個內隱記憶概念的詮釋
3 內隱記憶研究方法的簡單介紹
4 內隱學習的研究方法
5 存在的問題
6 研究的總體設計
實驗一 編碼方式與動作外顯記憶
實驗二 編碼方式與動作內隱記憶
實驗三 動作記憶的感覺道效應
實驗四 焦慮與動作記憶
實驗五 運動負荷與動作記憶
實驗六 動作內隱學習的實驗研究
實驗七 協同效應實驗研究
實驗八 學習衝突現象的實驗研究
1 總結
2 實驗的主要啟迪
3 展望

創作背景

21世紀以來,內隱記憶一直是認知心理學研究的熱點,其研究涉及社會學、行為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學科的內隱記憶問題。但少有人研究特殊教育和體育運動領域的內隱認知問題。內隱記憶現象廣泛存在於特殊教育和體育領域,如記憶錯覺、純接觸效應、行為遺漏、習慣動作等內隱記憶現象,都可在這兩個領域找到結合點。若能在殘疾人體育領域研究內隱認知問題,將有助於全納性教育戰略的實施,有利於殘疾人的康復體育和競技體育的發展。基於此,《視障人群的動作內隱認知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實驗的主要結果表明:(1)視障人群由於視覺的缺陷,改變了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徑,也改變了信息加工的方式,感官的缺陷和補償作用同時存在於視障人群身上。如視障運動員和盲生的表象編碼和動覺編碼相對較好,且優於明眼運動員和明眼學生;視障運動員的動作內隱和外顯記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編碼方式的影響,而視障學生的動作內隱記憶則不受影響;(2)動作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存在功能上的獨立性。如動作內隱記憶存在感覺道效應,而動作外顯記憶不存在;焦慮和負荷對動作內隱和外顯記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動作內隱記憶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3)動作內隱與外顯學習之間存在微弱的協同效應,二者在轉換的過渡期,學習效率降低,尤其是從動作內隱學習轉為外顯學習;(4)內隱獲得的知識和技能並不是鐵板一塊,也具有可塑性。當動作內隱學習與外顯學習的內容發生衝突時,外顯學習會干擾內隱學習。
該書依據實驗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教練員或體育教師要依據視障運動員和學生的認知加工特點,安排體育教學手段或干預措施;(2)教練員在安排運動負荷時,要同時考慮動作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3)在動作技能學習的初期,儘量採用外顯學習方式,在熟練和自動化階段,儘量採用內隱學習方式,其學習效率較佳。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視障人群的動作內隱認知研究》
2005年2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5004-5122-9

作者簡介

謝國棟,2003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獲理學博士學位;2003年10月進入上海體育學院博士後流動站,成為中國體育專業招收的首批博士後專業人才。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