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新媒體

視聽新媒體

(1)按時間界定

把基於技術變革出現的一些新的傳播形態,或一直存在但長期未被社會發現傳播價值的渠道、載體都稱作新媒體。前者包括手機電視、IP電視、網路廣播、網路電視、移動電視(車載移動與手持移動)等,後者包括樓宇電視和巴士聯播等。

(2)按數位技術界定

把傳統媒體數位化後的業務形態都叫做新媒體,也被稱作數字新媒體。這種劃分時間跨度更長,包涵內容更廣泛。除上述所涉及的媒體形態外,有線數位電視、直播衛星電視、地面數位電視都屬於新媒體

(3)按網際網路技術(IP網路協定)界定:

把與網路媒體有關的一些視聽業務形態叫新媒體。這種劃分方式強調的是互動,廣播方式的媒體形態都不屬於新媒體。這種新媒體只包括IP電視、手機電視(基於移動通信網)、網路廣播影視、網際網路電視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視聽新媒體
  • 外文名:New audio-visual media
  • 表現形式:手機、電視、網路廣播、網際網路等
  • 產業書刊:視聽新媒體行業分析報告
視聽新媒體的三種基本形態,視聽新媒體導論,新媒介,

視聽新媒體的三種基本形態

傳播方式發生根本性改變的新媒體,即IP新媒體,包括網路廣播、網路電視、手機電視、IPTV、播客。
傳統媒體的數位化形態,強調傳播空間的延伸,即廣播式新媒體,包括移動多媒體廣播、車載移動電視等。
民營媒體,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新媒體,但它與媒體業務形成競爭,包括樓宇電視、巴士聯播等。

視聽新媒體導論

視聽新媒體導論》從視聽新媒體的形態與內涵、傳播特徵、媒介使用習慣變革、媒體運營、社會影響、新媒體傳播理論等層面,全面介紹IPTV、手機電視、網際網路電視、社交電視、公交移動電視、戶外電視等新媒介形態、狀態與業態,探究了視聽新媒體與現代都市空間的重構、客廳文化中的影視與時空、碎片化與收視儀式的結構、多屏互動與客群的視頻接觸習慣等議題。
視聽新媒體導論》是國內第一本系統介紹視聽新媒體的教材。
視聽新媒體導論》不拘泥於單一的媒體形態與業態介紹,浸透了作者的理論反思。作者郭小平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助理、廣播電視學系主任,博士,碩、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廣播電視與數字新新媒體、風險傳播
2013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14年入選“華中學者”晨星崗。
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青年訪問學者(2011.04);曾任湖北廣播電視台經濟電視頻道總監助理(2011.9-2012.9)。
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新聞與傳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學研究委員會會員,湖北省網路文化協會網路新聞評議會會員,湖北廣播電視總台與華中科技大學共建“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研究院”研究員。
出版著作
1.《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廣播電視輿論引導能力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合著)
2. 《風險社會的媒體傳播研究:社會建構的視角》(學習出版社2013年版,獨著)
3. 《環境傳播:話語變遷、風險議題建構與路徑選擇》(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獨著)
4. 《視聽新媒體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本書寫作歷時4年。在這期間,視聽新媒體的持續變革,豐富了廣播電視新媒體的教學內容,也不斷地衝擊著本書既有的寫作規劃。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媒介演變譜系的不同時間節點,廣播之於報紙,電視之於廣播,網際網路之於廣播電視和報紙,智慧型手機之於傳統媒體,都可以被視為新媒體。新媒體的疊加式發展,無形中加大了教材寫作的難度。僅在本人主講的本科課程《視聽新媒體導論》與碩士研究生課程《視聽新媒體研究前沿》的幾年間,視聽新媒體的媒介形態就從早期的網路視頻、播客,到後來的視頻惡搞、微電影、手機電視、IPTV、公交移動電視、樓宇電視,最後發展到今天的網際網路電視(OTTV)、社交電視。學界的關注點,也從早期的“媒介融合”、“媒介互動”與“視頻行銷”,發展到今天的“大數據”與視聽內容生產、行銷。
相對我那些年輕的研究生而言,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數字鴻溝”與“後喻文化”的存在。但是,正是與她們的學術討論,豐富了我的教學內容與學術思考,更鞭策著我儘快地完成石長順教授交代的寫作任務。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學系擁有廣播電視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兩個本科專業,同時還有“廣播電視與數字媒體”二級學科碩士點、博士點。在本科階段,廣播電視學專業在傳統廣播電視專業的基礎上,凝練出“視聽新媒體”與“出鏡記者”兩個特色方向,以適應廣播電視媒體發展與人才培養的雙重需要。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屬於國家級特色專業,《視聽新媒體導論》就是“視聽新媒體”特色方向的核心專業基礎課。本書嘗試在視聽新媒體的形態與業態的介紹中,融匯作者的些許學術思考,在實踐與理論之間做些勾連與探討,以期本教材不至於過快“速朽”。當然,這還得我的同行與學生們做出最後的評判。

新媒介

新媒介,通常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術語。不同的時期有不同時期的新媒介。《日本現代設計事典》中對新媒介的解釋主要分為三個類型:(1)有線類:情報提供與終端均有線連線的。(2)無線類:衛星播送與高解析度電視、數位電視等,是電波傳送的。(3)商品類:光碟,八毫米錄像帶等。在這個界定中,數字傳輸與數字製作成為新媒介的主要指標。
新媒介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位電視等。
也有專家提出:“只要媒體構成的基本要素有別於傳統媒體,才能稱得上是新媒體。否則,最多也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的變形或改進提高。”“目前的新媒體應該定義為在電信網路基礎上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使用有線和無線通道的方式。”
還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互動式數位化複合媒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