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論研究層面,本書探究了風險社會中環境傳播的媒體功能,類型化地論述了轉型中國的環境風險議題的報紙再現與影視傳播,剖析了環境新聞生產的現實困境,並著重從“社會資本”的視角探究了“鄰避衝突”中新媒體、公民記者與環境公民社會的“善治”。此外,研究還探究了生態環境衝突中的媒體的風險溝通問題,並揭示了環境運動中傳媒與非政府組織的複雜勾連。
在傳播策略層面,研究從環境傳播的風險倫理、以生態思維重構環境新聞報導、消費社會的環境傳播策略等維度,探索性地思考了環境傳播的路徑選擇。
《環境傳播——話語變遷風險議題建構與路徑選擇》立足於社會發展的風險語境,探究如下幾個問題:
(1)西方媒介的環境話語如何演變,這又如何反映到環境傳播的研究之中?
(2)大眾傳媒在環境風險溝通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3)國家、市場與社會視閾下中國的環境傳播如何演變?環境NGO如何獲取“政治資本”並藉助大眾傳媒進行環保言說?報刊、廣播電視與網路新媒體如何呈現環境風險和建構環保議題?媒體在環境群體事件中如何有效發揮其風險溝通功能? (4)西方媒體如何再現中國的環保形象?我國政府如何強化“綠色公關”與對外環境傳播? (5)我國環境傳播面臨怎樣的現實困境?我國大眾傳媒的環境傳播路徑如何選擇?
基本介紹
- 書名:郭小平
- ISBN:9787560991283
- 頁數:358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9-01
作者介紹
問題提出
(3)國家、市場與社會視閾下中國的環境傳播如何演變?環境NGO如何獲取“政治資本”並藉助大眾傳媒進行環保言說?報刊、廣播電視與網路新媒體如何呈現環境風險和建構環保議題?媒體在環境群體事件中如何有效發揮其風險溝通功能?
(4)西方媒體如何再現中國的環保形象?我國政府如何強化“綠色公關”與對外環境傳播?
(5)我國環境傳播面臨怎樣的現實困境?我國大眾傳媒的環境傳播路徑如何選擇?
目錄
三、環境傳播的現實路徑:環境風險、傳媒與可持續發展
四、研究的目的與研究問題的提出
五、研究的現實意義與理論意義
六、研究方法
一、“環境傳播”的界定
二、概念辨析:“生態傳播”與“傳播生態”
第二節西方環境傳播的研究概況
一、西方環境新聞研究的流變
二、西方環境新聞研究的主要議題
三、對西方環境風險傳播的評價
第三節我國環境傳播研究的概況
一、我國環境傳播的研究現狀
二、對我國環境傳播研究的評價
一、20世紀60年代以前:資源保護運動與環境新聞的濫觴
二、20世紀60-70年代:環境新聞的成熟
三、20世紀80-90年代:環境新聞的發展
四、20世紀90年代至今:環境新聞的興盛
第二節 我國環境新聞傳播的階段性演變
一、中國環境新聞的啟蒙階段(1970年代)
二、中國環境新聞的起步階段(1980-1991)
三、中國環境新聞的發展階段(1992-2002)
四、中國環境新聞的繁榮階段(2003至今)
報導的轉型
一、原始文明:依賴森林與生態傳播的萌動
二、農業文明:毀林開荒與生態文學傳播的誕生
三、工業文明:發展至上與科技至上思維主導下的“人類
中心主義”傳播觀
四、生態文明:“人、自然與社會和諧”框架下的傳播觀
第二節西方環境新聞的話語變遷
一、媒介的“田園話語”及其“詩意”訴求
二、媒介的“生態系統話語”及其“科學”訴求
三、媒介的“環境正義話語”及其“民主”訴求
第三節環境理念的嬗變與我國媒體的環境意識覺醒
一、環境理念的嬗變與環境報導的理念更新
二、我國媒體的環境意識覺醒的複雜動因
第四節我國環境報導的演變
一、從報告文學到新聞報導的轉變
二、報導內涵不斷豐富與報導領域不斷拓展
三、環境報導形式的多樣化
四、環境報導常態化
五、單一“曝光模式”的突破
第五節我國環境傳播的發展趨勢
一、環境傳播的渠道與組織機構的多元化
二、環境傳播的“融合新聞學”取向
三、環境傳播中社會資本的涉取:大眾傳媒與環保NGO的
互動
一、媒體角色的界定
二、風險社會學對媒體角色的探究
第二節環境風險的媒介預警
一、大眾傳媒是環境風險的反思性監控機制之一
二、風險預警是環境傳播的重要功能
三、有效發揮媒體的環境風險預警功能
第三節生態環境信息的傳播
一、大眾傳媒是客群獲取生態環境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大眾傳媒傳播生態環境信息的主要方式
第四節環境風險的輿論監督
一、我國的環境報導的演進:從正面報導、風險批評到
綠色反思
二、環境傳播中的輿論監督
三、環境溝通中大眾傳媒進行輿論監督的策略
第五節媒體的生態教育功能
一、生態教育的傳播途徑
二、媒體的生態教育功能:警示與示範
三、媒體生態教育的主要體現
一、社會轉型與環境風險的媒體“能見度”之變
二、“國家與發展”框架下環境風險的媒體建構:我國社會
轉型與環境新聞的演變
三、報紙的環境意識不斷地提高
第二節報紙環境議題分化與“環境正義”的訴求
一、城市“廢棄物”的媒體再現:風險社會的環保主題
二、城市廢棄物處置風險報導的議題框架差異
三、“城市廢棄物”的媒介呈現:城市化與民主化的雙重議題
一、生態紀錄片的濫觴及其發展
二、生態風險的影像書寫及其“生態政治”
三、參與式影像傳播與環境溝通民主
四、社會轉型與我國自然生態類紀錄片的變遷
五、生態影視的“終極關懷”
第二節環境風險與迪斯尼卡通片的生態文化傳播
一、生態風險與卡通片的生態意識
二、迪斯尼公司不同歷史時期的生態主題
三、迪斯尼動畫中的綠色寓意
四、迪斯尼卡通片的生態敘事與生態文化傳播
第三節生態紀錄片的跨文化傳播優勢、策略與倫理
一、生態紀錄片“影像書寫”的跨文化傳播優勢
二、我國生態紀錄片跨文化傳播策略
三、生態紀錄片跨文化傳播的風險倫理
一、新媒體傳播視域的“社會資本”
二、新媒體為環保傳播實踐“賦權”
三、新媒體促進環保運動的社會動員
第二節“鄰避衝突”中的新媒體、公民記者與環境公民
社會的“善治”
一、環境公民社會與環保公共領域的生成
二、新媒體背景下環境生存權益的表達機制
三、新媒體視閾下環境公民記者的參與式傳播
四、環境“善治”的重要社會機制:新媒體與環境公民記者的
環境參與
事件與媒體溝通
一、新社會運動視閾下的環境運動與大眾傳媒
二、我國環境運動的媒介依賴
三、生態文明視閾下環境運動與媒體功能
第二節轉型社會中環境群體事件的媒體溝通
一、環境群體事件的界定
二、環境群體事件報導量的增加
三、環境群體性事件中大眾傳媒的功能
四、環境群體事件的媒體再現與公眾維權的話語策略
第三節 環境運動中的媒介與NGO
一、環境運動與大眾傳媒的關係
二、環境運動中NGO與媒體聯盟存在的問題分析
現實困境
一、我國媒介的雙重屬性與環境新聞生產面臨的挑戰
二、商業邏輯下報紙環境報導的價值追求
三、《新快報》“綠版”(1998-2001)的短暫命運:新聞專業
主義與市場主義的博弈
第二節傳媒消費主義與環保傳播的張力
一、消費社會、消費主義與環境危機
二、傳媒消費主義傾向與生態文明傳播的博弈
三、鏡像與現實:高端雜誌中的消費主義、階層再現與
生態文明的解構
第三節環境新聞生產的偏差
一、報導觀念偏差:極端的“經濟成長論”與“環境中心論”
二、新聞題材選擇出現偏差
三、環境新聞從業人員缺乏科學知識
四、生態報導缺乏持續性
五、媒體生態文明傳播的片面化傾向
第四節環境新聞生產:多重博弈主體與生態環境話語衝突
一、政黨與政府:政治精英對環境話語的主導
二、民間環保組織:環境公民社會的話語實踐
三、新聞傳媒:環境議題的建構與環境話語的媒介形塑
四、公司企業:綠色行銷的話語實踐
五、專家:科學話語下的客觀主義追求
六、公眾:環境生存權益的表達以及對“專家知識”的挑戰
一、堅持環境報導的風險責任倫理
二、環境報導:從“人類中心論”轉向“生態中心論”
三、倡導風險報導的“環境正義”訴求
四、環境風險溝通的民主
第二節以生態思維重構環境新聞報導
一、生態環境風險的形象再現
二、生態報導的敘事策略:抽象議題的具象化
三、立足於客群以強化環境報導的接近性
四、藉助融合媒介促進客群的環保參與
五、立足媒體定位形成環境報導特色
六、增加環境報導的趣味性與辯證性
第三節消費社會的環境傳播策略
一、可持續消費與媒體傳播
二、“綠色消費”的媒介倡導
三、適應消費社會特徵的生態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