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概述,發展,影響,
概述
見證單一論(Wahdah al—Shuhud)
發展
為在重新解釋伊本·阿拉比的“萬有單一論”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正統的蘇菲宇宙論、知識論,希爾信迪早年曾接受廣為流行的蘇菲主義“萬有單一論”,後因擔心印度伊斯蘭教界愈益流行的各種學說的混雜現象會破壞正統信仰的純潔性,乃對此說產生懷疑。他認為,對伊本·阿拉比的“萬有單一論”可作兩種不同的解釋。按“本體一元論”(即萬有單一論)的解釋,唯有安拉是真實的存在,此外的一切則並非實在,而僅僅是安拉的“顯現”或“表征”。這一理論雖能取得關於安拉的“絕對知識”,但它有悖於伊斯蘭教正統信仰和理性,混淆了本體與現象、造物主與被造物的區別,具有泛神論的危險傾向,會導致“安拉即萬有、萬有即安拉”的謬論,故不可取。如作“現象一元論”(即見證單一論)的解釋,則可避免泛神論的傾向。他認為安拉的本體、品格、行為是獨一的存在,而作為安拉造化物的宇宙萬有並非是獨一的存在,不能與安拉的本體、品格、行為相提並論。被造的萬物是安拉創造意志的體現,並非安拉本體的一部分,而只是安拉獨一實在的一種“反射”或“映象”。因此,正確的命題應是“安拉為獨一的引導者,宇宙萬有皆源自安拉”,而不是“安拉即萬有、萬有即安拉”。希爾信迪還認為蘇菲信仰者與安拉的關係是以對安拉之愛為基礎的造化物與造物主之間的愛者與被愛者的關係,否認蘇菲派中盛行的“人主合一”之說。
影響
“見證單一論”試圖從更嚴謹的“一元論”出發,對蘇菲派的宇宙觀、知識論加以新的解釋,此說曾對印度伊斯蘭教界遜尼派與蘇菲派的融合、和解起過促進作用。後印度另一著名伊斯蘭學者瓦利·阿拉沙(1702~1762)主張將伊本·阿拉比的“萬有單一論”納入正統教義體系。他認為,伊本·阿拉比的著作為蘇菲主義的經典之作,其“萬有單一論”與“見證單一論”為同一教義思想的兩個方面,二者應互為表里、相輔相成,不可偏廢。這種寬容精神體現了自安薩里以來的遜尼派學者對蘇菲神秘主義信仰、理論的基本態度。
(吳雲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