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經識經》是2018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見經識經
- 作者: 韋力
- 出版時間:2018年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ISBN:9787513326797
- 定價:88 元
《見經識經》是2018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見經識經,漢語成語,拼音是jiàn jīng shí jīng,意思是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機靈。出自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成語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蓮女]這女子件件聰明...
《見經識經》是2018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作為一個愛書的理想主義者,多年來韋力不僅收藏了大量珍稀古籍,還嘗試辦雜誌、復原古紙、刻印孤本,力圖以一己之力接續傳統,留住斯文。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更輾轉各地,踏上實地尋訪的“文化之旅”,遍訪藏書史上名人舊跡、書樓勝概,留下現場影像,記下見聞...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 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內容主體 嵯嘆佛及法比丘僧無央數。是師弟子便共諍言。各自非其所說。常隨佛比丘僧受請。是時佛從俱留國。往至舍衛國。止在只樹給孤獨園。時諸比丘。會於迦梨羅講堂上。坐共議言。是事當云何。異道人須卑。及弟子梵達摩納。常隨佛及比丘僧受請。異道人須卑。謗...
見精識精 見精識精,讀音jiàn jīng shí jīng,漢語詞語,同“ 見經識經 ”。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機靈。 出自《金瓶梅詞話》。成語解釋 同“ 見經識經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機靈。成語出處 《金瓶梅詞話》第十一回:“卻被院中婆娘見精識精,看破了八九分。”
《佛說見正經》亦名《生死變識經》,共一卷,出自《大正藏》第17卷,為東晉竺曇無蘭所譯。此經緣起為一名叫見正的比丘,懷疑人死後並沒有來世,佛為其說見正經。在經中佛對見正比丘說種種之喻,除其斷常二見。釋義 【斷常二見】(名數)一、財慳,吝惜財物,見諸窮困不肯惠施者。二、法慳,慳惜...
心意識“心”,第八識。“意”,第七末那識。“識”,前六識。本元由處本元生起之處。性常恆故不知其為行陰相續之緣故,而計心意識為常。(以見心意識相續不斷,則計以為不壞不滅;以其不壞不滅故是常。)窮不失性窮究此循環不失之性,以為不壞不滅。義貫:“三者、是人” 於定中“窮盡六根”所攝...
七大,佛學術語,即色心萬法之體性,可大別為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見大、識大七種。又作七 大性。大佛頂首楞嚴經 ——【七大】即色心萬法之體性,可大別為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見大、識大七種。又作七大性。地、水、火、風稱四大,為色法之體;加空大為五大,復加識大為六大。...
見多識廣無疑是較好的。但是見識再多,也不能遍歷所有過程。反省是最好的辦法。觀察自己每一個念頭而不作評價就能夠使之得到真正的自由。因為它解脫了經驗教條的束縛。實際上,我們聽到的每個觀點(包括正談論的)都會束縛我們的心智。因為我們害怕未知而依賴已知,總希望我們現成的觀點指導我們行動和思考。我們的心智...
(二)攝相歸見故說唯識,謂亦通八識王數差別所變相分無別種生,能見識生帶彼影起,如《解深密經》、《二十唯識》、《觀所緣論》具說斯義。(三)攝數歸王故說唯識,謂亦通具八識心王,以彼心所依於王無自體故,許彼亦是心所變故,如《莊嚴論》說。(四)以末歸本故說唯識,謂七轉識皆是本識差別功能...
“知識”的“識”,繁體寫作“識”字從言從戠,戠亦聲。“戠”字從音從戈,《說文》稱此字的字義已因師承中斷而闕如,其實我們如今還是可以了解其本義的。“戠”字從音從戈,本指古代軍隊的方陣操練。“音”指教官口令聲(包括號令軍陣進退的鼓聲、軍人喊殺聲),“戈”指參加操演軍人的武器。隨著教官指令,...
但此等真著妙法,非色非空,要在人所不知,而己獨知之處做出,故曰自知,又曰誰識。人不識而自知之,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矣。是道也,有先後,有急緩,若不知先後急緩之妙用,縱能識得藥物,則顛倒難施,主賓不定。故緊接曰金鼎欲留珠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銀。金者,堅剛之物;玉者,溫柔...
’此外,護法認為法執唯在第六、七等二識,安慧則認為除第七識外,其餘之七識(即前五識及第六、第八識)通有法執。[大毗婆沙論卷九、成唯識論卷五、梁譯攝大乘論卷七、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四、成唯識論述記卷一、卷二末]《楞伽經》云:一、人我執:即是事障,末斷盡一念無明,續諸生死,受分段生死;破...
又由此識從滅盡定無想定無想天起者,了別境界轉識復生,待所緣緣差別轉故,數數間斷還復生起,又令生死流轉回還故。阿賴耶識者,謂能攝藏一切種子,又能攝藏我慢相故。又復緣身為境界故,又此亦名阿陀那識,執持身故。最勝意者,謂緣藏識為境之識,恆與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相應,前後一類相續隨轉。除...
見多識廣,漢語成語,拼音:jiàn duō shí guǎng,意思是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歷深,經驗多。出自《古今小說》。釋義 識:知道。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歷深,經驗多,知識廣博。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例句 《鏡花緣》:“多九公...
色,即物質世界,對人來說是指身體及肉體的物質性;受,即感受;想,即表象作用(認識獲取境的特徵);行,即意志(除想受心所以外的心所有法);識,即認識、了別(了達分別)、心(依照十八界有六種認識,或第七八二識攝在意界,識有八種)。2、十二處。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境(...
枝末無明是較粗的無明,較易察覺,它是第六識的障礙,使第六識不得清淨,主要原因是當眾生的身體器官接觸外界時,由前五識而來到第六識所產生的妄覺,以為這些境界為實有,對其產生貪愛,就是所謂的三界見惑。三界思惑:就是由如來藏無始以來的貪、愛、業、種、經等六識組合而成,各種名色產生各種妄想以至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