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見性
- 釋義:既是見自本性,用自己的六識心找到八識心如來藏。
明心見性是一個漢語辭彙,明心是發現自己的真心;見性是見到自己本來的真性。見到自己本來的真性了,所以說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見不生不滅的本性。乃禪宗悟道之境界。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智慧成就 “禪宗”是中國佛教最偉大的成就,...
見性法師,號傳志,俗名陳玉林,一九一五年七月廿九日出生於福建省仙遊縣。一九四五年於福建省鼓山湧泉寺出家為僧,翌年受具足戒,一九四七年於江蘇省揚州高 寺禮來果禪師座下修學,一九五一年一月弘化於福建省廈門市南普陀寺。一九...
天台山雲居智禪師,嘗有華嚴院。僧繼宗問:“見性成佛,其義云何?”師曰:“清淨之性,本來湛然。無有動搖,不屬有無、淨穢、長短、取捨、體自翛然。如是明見,乃名見性。性即佛,佛即性。故曰見性成佛。”印光大師開示 密宗...
《長相思·鄒公問識心見性》是王哲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莫喔吟。莫追尋。這個玄機奧最深。如何識本心。好鈐擒。好登臨。明月孤輪照玉岑。方知水裡金。作者簡介 王哲(1112-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出家後改名王哲,道號重陽子...
長思仙鄒公問識心見性 《長思仙 鄒公問識心見性》作者王哲 ,是元朝的一部詩詞。詩詞正文 莫喔吟。莫追尋。這個玄機奧最深。如何識本心。好鈐擒。好登臨。明月孤輪照玉岑。方知水裡金。
《量子佛學》正如禪宗修證佛法的核心指導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宗六祖慧能因見自本性而悟道,今天由於物理學中量子力學的發展,讓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物質因心而存在的本質而去“見性”,也就是,我們可以用一種更容易理解的...
《究竟無證·壇經諦義》是程東所寫的一本書。內容簡介 慧能(公元638—713),中國禪宗的創立者,以“明心見性”為標誌,開創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這個法門“惟論見性”,成為中國禪宗的特色,因此可稱之為“見性...
“見性”了就“悟”了,也就成佛了。禪宗的核心思想成了如何“見性”的問題。見性的問題成了修禪者的首要問題。把禪思想和心性或佛性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是中國禪思想的一個特色。印度佛教中很早就講“心性本淨”或“自性清淨心...
禪宗的禪與六波羅蜜的禪是同一個事物,又是分別的兩個事物;它與四禪八定的禪可說是同一個事物,又有所不同。禪宗有四句格言:“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 成佛”.既然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那為什麼還要講呢?
但不論是言志還是緣情,都用的是心靈的語言,因而從一種意義上說,禪宗"見性"理論必然影響到詩壇。王維的習禪與禪詩 中國禪宗具有濃厚的文學性質,在禪宗文獻中飽含相當多的文學成分,可以說,禪宗的發展與文學有密切的關係,相互產生...
何謂見性。祖師曰:天地視人如蜉蝣,大道視天地亦泡影,惟性體真性,則超元會而上之,其精氣則隨天地而敗壞矣,然有性體在,即無極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相關內容 明心見性論 青龍山人傳授 空淨撰著 中國文字語言,內涵豐富,...
基於阿難之請,於是佛方便示導,歷經七處征心(實即七處破妄),破妄之後[顯見],即十番顯見(顯示能見之性):[見性]顯示之後,會四科(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即性常住,融七大,即性周遍,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從此...
天地視人如蜉蝣,大道視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則超元會而上之,其精氣則隨天地而敗壞矣。然有元神在,即無極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學人但能守護元神,則超生在陰陽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此惟見性方可,所謂本來面目也。凡人投胎...
”《達摩血脈論》曰:“若欲見佛,須是見性,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特點與發展 相傳禪宗二祖慧可曾要求達摩為其“安心”,而獲得開悟。至後,禪宗南北二宗都提倡放下妄想思慮的念頭,反觀內心,靜心...
《陳乾初哲學研究:以工夫實踐為視閾》是2010年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湯建榮。內容簡介 書以工夫實踐為視閾,從“以氣見性”、“理在欲中”、“力行實踐”、“《大學》非聖經”和“社會關懷”等方面,展開了多層次的立體分析...
佛告訴阿難,眼睛不是見性的充分必要條件,說盲人不能看見是一個常識性的錯誤。“睹暗”其實也是一種看見,只不過所看到的是一片黑暗而已;如果真看不到,那么盲人應該連眼前的黑暗也看不到。佛舉例說,一個盲人所看到的黑暗,與一個...
於是立“定慧不二”;“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念為宗”;“說摩訶般若波羅蜜,頓悟見性”。這是依經說的“般若”,“定慧”,“三昧”等發明見性。開示本性“念念不住”,修“於自念上離境,不於法上念生”的無念法門。“授無...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說:‘我有一首無相頌’。《壇經》中所有偈頌,都稱作無相頌。特別是此處十五首六十句,是《六祖壇經》的精華。頌文 無相頌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
所謂見性就是要見到這個心的本性,可見禪宗也需要證悟空性。密宗所講的開悟與其它宗派講的並無不同,迷就是未見到空性,在開悟時,就能很清楚地感覺、了知空性,也唯有證悟了空性才能成就。從這個角度講,顯宗和密宗是相同的,兩者都...
如得善知識啟發,修習念念不著法相的“般若行”,一旦妄念俱滅——這是“無念”的極致,真智發露,自會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而成“般若三昧”,也就是“識心見性,自成佛道”的頓悟。從此以後,於境無染,自在解脫,雖仍不廢...
一切不染,離諸法相,是見性之妙徵。統歸無所得,即般若波羅蜜多;(見大般若經)斯人一乘之道矣!明心極致,斯“萬法盡通萬法具備”。此惟談其功能,實際如何?尚須徹究。所謂心者,由非指有形之肉團心,亦不局無形之賴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