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得思義儒家的修養方法。孔子提出的君子的九思之。《論語·季氏》:“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作品原文是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譯文是看見有所得就想到是否合乎道義。...
思義sī yì《論語·子張》:“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左傳·昭公十年》:“凡有血氣,皆有爭心,故利不可強,思義為愈。”...
搢紳之流高尚人應“見利思義”,就是在面對個人利益時,應該想到是否符合道德準則。“言而有信,誠實不欺”作為經商者的“法寶”,也是做人必須具備的美德。經商者...
思義吟詩詞正文 編輯 小人固無知,唯以利為視。 君子固不欺,見得還思義。 思義不願死,見利或忘生。 二者之所起,平之與不平。...
孔子認為,個人的得失利害,就受義的制約,所謂“見得思義”,即遇到有所得之時,要想一想是否合乎義,不要見利忘義。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見得思義,不因果濫取不義之財物。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所以人發為羞惡之心,發為剛義之氣,義也。 禮:禮者,說文:...
九思是漢語詞語,出自《論語·季氏篇第十六》,其中記載著孔子“君子有九思”,具體指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君子有九思》是孔子說的一段話,出自《論語·季氏》。其原文為: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本篇總計25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見危致命,見得思義”;“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君子之過,猶日月之食”;“其生也榮,其死也哀”。本篇中包括的...
孔子反對的是只追求個人的私利,要求君子“見得思義”。如果利不符合道義的要求,就應不顧個人利害、得失、甚至不惜犧牲個人之生命,舍利而取義。儒家思想中,義占據...
“見得思義。”(《論語.季氏》、《論語.子張》)[1] 以義治國,何必言利作品出處 編輯 《以義治國,何必言利》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1] ...
君子如受,jūn zǐ rú shòu,出自《百家講壇》——《先秦諸子》)。顧名思義,“君子如受”是指君子的行為品質得體比較像一個柔弱的人,正所謂:君子動口不動手...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言思忠,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 季氏》)這裡提出的九思,說的是有文化有教養和素質高尚人的風範。...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強調建立一種和諧協調的人倫關係。主張“義以為上”,“以義統利”,“先義後利”,要求“見利思義”,“見得思義”。 “義”是指民族利益和...
“九思”二字,源於《論語》:“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古徽州人大都有很強烈的思鄉情節,在...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對經濟與倫理的關係,義利問題,生產、分配、交換、消費行為中的倫理道德問題闡述了十分深刻的思想,如“見利思義”、“見得思義”、公平交易、...
《宏謀十約》是清朝陳宏謀制訂的豫章書院學約十則,包含:一、立志向;二、明...孔子曰:“見利思義”,曾子曰:“以義為利”,子張曰:“見得思義”,孟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