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隨著數據通信業務需求的迅速增加,移動通信業務由話音業務過渡到話音,數據,圖像綜合業務階段。為滿足寬頻數據通信的需求,無線寬頻接入網的建設成為未來行動網路建設重點。LTE作為未來通信發展的大趨勢,各大運營商都先後加大了對LTE的投資和研究力度。目前,我國及歐,美,日等一些國家已開始或即將部署LTE網路。
LTE系統不僅要滿足多種環境下用戶業務的動態速率需求,還需要為各種移動性套用提供可控的上下行無縫覆蓋。實際組網中,小區邊緣面臨著來自其他小區的較大程度的干擾,會對小區邊緣用戶接入機率,頻譜效率和用戶體驗造成影響。另外,歐洲運營商通過實測發現,LTE系統甚至存在小區邊緣用戶的VoIP業務服務質量低於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的問題。
因此,上下行覆蓋增強技術,對於更加有效地推動LTE標準的大規模商用化工作,提升相應的網路效益,促進LTE產業鏈的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
LTE上行覆蓋增強技術
LTE上行覆蓋增強技術主要包括TTIBundling、ICIC、IRC、4天線接收、TMA等。這裡針對TTIBundling進行詳細介紹。
LTE中物理層調度的基本單位是1ms,這樣小的時間間隔可以使得LTE中套用的時間延遲較小。然而,在某些小區邊緣,覆蓋受限的情況下,UE由於受到其本身發射功率的限制,在1ms的時間間隔內可能無法滿足數據傳送的誤塊率(BLER)要求。例如對於長度為33位元組的VOIP數據包(包含L1/L2層的頭部信息)在1ms的時間內傳送,物理層的速率需要達到312kbit/s。對於某些情況下的LTE小區邊緣可能無法達到這一要求。
為此,對於上述情況的VOIP包,LTE中可以在RLC層對其進行分片(Segmentation),對於每一分片採用獨立的HARQ進程分別進行傳輸。
RLC層分片的方法會帶來額外的頭部開銷和系統控制信令的開銷。而且,HARQ反饋的錯誤解碼對於RLC層分片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為此,LTE中提出了TTIBundling的概念,對於上行的連續TTI進行綁定,分配給同一UE。這些上行的TTI中,傳送的是相同內容的不同RV版本。這樣可以提高數據解碼成功的機率,提高LTE的上行覆蓋範圍,代價是增加了一些時間延遲。eNB只有在收到所有綁定的上行幀以後才反饋HARQ的ACK/NACK,這樣就會減少所需的HARQ的ACK/NACK數目,同時由於上行資源進行一次分配,而套用到所有綁定的上行幀,這樣上行資源分配的開銷也會減少。
TTIBundling模式的配置是通過上層信令中的參數ul-SCH-Config:ttiBundling來進行的。觸發條件可以是UE上報了上行功率受限等。TTIBundling模式只對UL-SCH有效。TTIBundling中連續傳送的TTI數目,也就是TTIBundle_Size定義為4。對於非TTIBundling的上行幀,存在8個HARQ的進程。對於TTIBundling的HARQ進程,則有4個。LTE中規定TTIBundling重傳的時間間隔為16個TTI,也就是16個1ms的子幀。
在圖1,中上行子幀0,1,2,3綁定在一起,通過HARQProcess0進行傳輸。子幀0~3分別傳送相同傳輸塊的不同冗餘版本RV0、RV1、RV2、RV3。eNB有4ms的處理時間(包括傳輸延遲)。在子幀7,eNB會通過PHICH來傳送ACK或NACK,在本例中是NACK。HARQProcess0對應的TTIBundling將從子幀16開始進行重傳。如果在子幀12處,UE接收到DCI格式0的PDCCH,指示上行的資源分配,那么TTIBundling的上行HARQ重傳就是自適應的,在指示的資源頻帶上進行傳輸,否則就是非自適應的,採用和初次傳輸相同的上行資源進行傳輸。
對於普通非綁定的上行子幀,其重傳的時間是8ms;對於綁定的上行子幀,其重傳的時間為16ms。因此,對於同一UE以及不同UE之間的上行子幀調度,需要避免相互之間的衝突。
LTE下行覆蓋增強技術
LTE下行覆蓋增強技術主要包括下行4×2/4×4MIMO、RRU上塔、高輸出功率等。
LTE
LTE概念
LTE(LongTermEvolution,長期演進),又稱E-UTRA/E-UTRAN,和3GPP2UMB合稱E3G(Evolved3G)
LTE是由
3GPP(Th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組織制定的
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通用
移動通信系統)技術標準的長期演進,於2004年12月在3GPP
多倫多TSGRAN#26會議上正式立項並啟動。LTE系統引入了
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和
MIMO(Multi-Input&Multi-Output,多輸入多輸出)等關鍵傳輸
技術,顯著增加了
頻譜效率和
數據傳輸速率(20M頻寬2X2MIMO在64QAM情況下,理論下行最大傳輸速率為201Mbps,除去信令開銷後大概為140Mbps,但根據實際組網以及終端能力限制,一般認為下行峰值速率為100Mbps,上行為50Mbps),並支持多種頻寬分配: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等,且支持全球主流2G/3G頻段和一些新增頻段,因而頻譜分配更加靈活,系統
容量和
覆蓋也顯著提升。LTE系統網路架構更加扁平化簡單化,減少了網路節點和系統複雜度,從而減小了系統
時延,也降低了網路部署和維護成本。LTE系統支持與其他3GPP系統互操作。
LTE系統有兩種制式:FDD-LTE和TDD-LTE,即頻分雙工LTE系統和時分雙工LTE系統,二者技術的主要區別在於
空中接口的
物理層上(像幀結構、時分設計、同步等)。FDD-LTE系統空口上下行傳輸採用一對對稱的頻段接收和傳送數據,而TDD-LTE系統上下行則使用相同的頻段在不同的時隙上傳輸,相對於FDD雙工方式,TDD有著較高的
頻譜利用率。
LTE/EPC的網路架構如圖2所示。
LTE系統結構
LTE採用由eNB構成的單層結構,這種結構有利於簡化網路和減小延遲,實現低時延、低複雜度和低成本的要求。與3G接入網相比,LTE減少了RNC節點。名義上LTE是對3G的演進,但事實上它對3GPP的整個體系架構作了革命性的改變,逐步趨近於典型的IP寬頻網路結構。
LTE的架構也叫E-UTRAN架構,如圖3所示。E-UTRAN主要由eNB構成。同UTRAN網路相比,eNB不僅具有NodeB的功能,還能完成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層、MAC層、RRC、調度、接入控制、承載控制、接入移動性管理和Inter-cellRRM等。eNodeB和eNodeB之間採用X2接口方式直接互連,eNB通過S1接口連線到EPC。具體地講,eNB通過S1-MME連線到MME,通過S1-U連線到S-GW。S1接口支持MME/S-GW和eNB之間的多對多連線,即一個eNB可以和多個MME/S-GW連線,多個eNB也可以同時連線到同一個MME/S-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