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北魏太武帝率步騎數十萬南抵瓜步,聲言南渡長江。 宋文帝命將士沿江防守,不敢懈怠,每戶出丁男服役,從江陰黃山到安徽采石磯, 大軍百萬陳艦列營六七百里,陣容十分壯觀。
代南唐時始建江陰軍,宣州羅晟率戰艦屯駐江陰,自此歷代都有水師戰艦屯守江 陰。南宋建炎三年(1129),江東安撫使劉光世將水師從江州移屯江陰,聞報金兀朮 將從海道進犯江浙,浙西制置使韓世忠也駐守江陰。淳中,蒙古兵從海道來犯, 進入長江,接近江陰要塞。江陰軍簽判趙良珂率領水師,利用要塞有利地形,備火筏攻之大勝,俘獲主帥,燒毀其戰艦一千多艘。元末,朱元璋攻取南京後,以江陰 為江海要津,命定遠侯吳良鎮守。割據蘇州的張士誠屢次來犯,朱元璋率兵督戰, 追至巫子門,俘獲無數,凱旋班師入江陰城。
從明代中葉起,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常常受到倭寇侵擾,江陰百姓也深受其害。為 了防禦倭寇侵擾,江陰分別在黃口港口和春暉門外設靖海、朝陽兩關。明崇禎八年 (1635)開始在黃山的大、小石灣修築炮堤,配置紅夷大炮。倭寇來犯時,便發炮轟擊, 給倭寇以沉重打擊。
鴉片戰爭以後,西方殖民勢力屢屢來犯,江陰黃山成為從東海進入長江,繼吳淞江 以後的第二道門戶,其江防兼海防的戰略地位為國內外所矚目。
地理環境
要塞鎮環居市區東南,東以白屈港與山觀鎮分界,南以花山、綺山與南閘、雲亭鎮 接境,西至錫澄運河,北面是澄江鎮和經濟開發區。境內地勢南部較高,中部和北部 平坦,應天河流經中部,東橫河橫亘北部,白屈港縱貫東境,錫澄高速公路、澄張 公路、澄鹿公路穿越鎮境,四通八達,由於江陰市區的不斷擴大,原是邑城東郊的 要塞鎮,現已是市區一個組成部分,正逐步與澄江鎮連成一體
歷史人文
1937年,中國軍隊依託黃 山炮台,在長江江面展開了持續兩個多月的對日海空之戰。以黃山為主體的江 陰要塞區域,此時包括靖江八圩、南通狼山、常熟福山和江陰花山、秦望山等及其 附近地域。解放戰爭時期,劃出狼山、福山和八圩港,劃入黃田港、夏港,以及在 黃山與長山間縱深的鳳凰山、香山、定山、花山,皆列為要塞軍事區的核心區域。
現要塞鎮境明以前屬順化鄉,清時屬三官、雙牌鎮。
由於緊靠軍事要塞黃山炮台,民國時期設要塞鄉,建國後江陰設要塞區,下有要塞鄉。 後 來,由於行政區劃的調整,沿江的黃山、要塞等村先後劃入西郊公社和
澄江鎮,但要塞鎮的 名稱仍沿用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