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魯家夼村

明天啟末年(1621-1627年),魯姓建村。因與東魯家夼村相對,故命村名西魯家夼。 西魯家夼村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1°06′,北緯37°05′。東與東魯家夼村為鄰,西與大侯家村山泊相連,南與王家溝村交界,北與小侯家村、油坊村接壤。南距郭城鎮政府駐地7.3公里,距市政府駐地51.3公里。2000年底,隨山西頭鄉撤銷而劃歸郭城鎮。

全村轄區面積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13.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395戶,1055人。有周、於、王、劉、鄒、趙、侯、姜等8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周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魯家夼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建村:明天啟末年(1621-1627年)
  • 大事記:日軍飛機轟炸本村,炸死1人
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大事記

1939年2月(農曆正月)日軍飛機轟炸本村,炸死1人。1941年4月28日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1946年第一個合作社(村社)成立。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20公斤,總產21.6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60公斤,總產48.2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412公斤,比1978 年增產152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80公斤,總產55.1萬公斤。 1987年,村黨支部發動民眾栽植蘋果。2000年,全村蘋果面積達到13.2公頃,產量15萬公斤。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618.9萬元,其中農業303.7萬元,林業11萬元,畜牧養殖業258.6萬元,其它45.6萬元。
第二、三產業1900年,周許齋興辦恆和清纊坊,註冊資本白銀1000兩,織機30張,纊70支,從業人員140人,1945年停業。改革開放後,先後發展起麵粉廠、油坊、商店和石材加工、電氣焊、維修等行業。2002年,全村第二、三產業總收入528.7萬元,其中工業388.5萬元,建築業41.8萬元,運輸業38.5萬元,商飲業59.9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國小,1949年改建為完小。1985年,村出資10萬元修建新校舍,時有學生280人。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6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80公斤左右,只能過半糧半糠菜的生活。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302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412.5公斤。2002年,有各種機動車輛280輛,電話150部,機車90輛,彩電280台,電冰櫃30台。 村莊建設建國初期,街道不整齊,居民住房條件很差,全是草房,擁擠不堪。
建國後,對街道進行了整修,改善了居住條件,舊房逐年翻新為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由建國初期的6平方米,擴大到21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周虎文、張雲鳳、於德蘭、周淑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批黨員。1948年7月,成立黨支部,周虎文任黨支部書記,時有黨員11人。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周虎文、周延芬、侯雲利、周英文、周明福、於文湖、周浩文、周文玉、周秀榮、周洪浩、周度文、周喜田。2002年,全村有4個黨小組,49名黨員。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8年7月,設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周樹訓、周相文、周平文、周文玉、於文湖、周松幸、周喜榮、周洪訓、周喜田、周曉仁、周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