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跨申扎、尼瑪、色尼、安多、班戈5縣區,總面積18936.36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為國家Ⅰ級並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所收錄物種名錄的世界珍稀瀕危鳥類黑頸鶴及其繁殖棲息的濕地生態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區那曲市
  • 級別:國家級
  • 區域面積:18936.36平方公里 
  • 保護對象黑頸鶴 
  • 批准時間:2003年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保護目標,管理措施,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科研工作全面推進,

歷史沿革

西藏色林錯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3年,最初為黑頸鶴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更名晉升為“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跨申扎、尼瑪、色尼、安多、班戈5縣區,總面積18936.36平方公里。
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目標

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高原高寒草原生態系統中是珍稀瀕危生物物種最多的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頸鶴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區內,分布的種子植物有39科、376種,獸類有10科、23種,鳥類有25科、92種,兩棲類1科、1種,爬行類2科、3種,魚類有2科、8種。
色林錯色林錯
保護區內還生長著許多珍稀、瀕危植物物種,如西藏沙棘、掌業大黃、馬尿泡、合頭菊等。保護區珍稀瀕危生物物種較多,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雪豹、藏羚羊、藏野驢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棕熊、猞猁、藏原羚等。2003年,國際上把黑頸鶴列為急需挽救的瀕危物種,而色林錯自然保護區是黑頸鶴的主要繁殖地和棲息地。

管理措施

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自色林錯自然保護區建立以來,由於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使保護區成為黑頸鶴等濕地鳥類的主要繁殖棲息地。
色林錯色林錯
加強宣傳教育。保護區成立以來,面向社會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先後組織和協助拍攝了《高原之靈藏羚羊》、《尋鶴之路》等電視宣傳片,編制印發了自然保護區、濕地等宣傳手冊,增強了民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如今,野生動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管理已經納入當地的鄉規民約中,周邊民眾和幹部職工的保護意識大大增強。
加強巡護與監測。為加強巡護與資源監測工作,保護區制定了野外巡護監測制度、野保員管理制度。從當地社區聘請兼職野保員44名定期巡護,確定了44條固定巡護線和15條不定期巡護線。目前,保護區內黑頸鶴種群數量已由保護前的1000多隻恢復到現在的6000多隻,藏羚羊由保護前的2000多隻恢復到現在的3萬多隻,其他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也呈現逐年遞增趨勢。
為有效預防濕地草原火災發生,保護區制定了《保護區草原撲火行動預案》,組建了5支撲火應急分隊,共100人,每年由管理局與區內村委會、牧戶簽訂草原防火責任狀。

科研工作全面推進

開展了資源調查和研究。自建區以來,保護區主動邀請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勘察設計院、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單位開展了綜合或專題科學考察,重點研究了黑頸鶴種群數量及繁殖習性。同時,建立和保持與國際野生物保護學會組織在色林錯自然保護區藏羚羊考察研究方面的長期合作關係,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關係和合作。
色林錯色林錯
保護與發展健康有序。為了使自然保護區的保護與開發進一步規範化,自2003年以來,保護區先後完成了《保護區總體規劃》等,並通過專家評審和主管部門的批覆。同時,保護區管理部門還積極引導和扶持當地民眾參與保護區保護與建設,達到民眾增收的目的。從牧民民眾中聘用保護積極性高、生活較貧困的牧民參與到保護工作中來,每名野保員每年可領取相應補助款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