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藏木水電站

西藏自治區藏木水電站

西藏自治區藏木水電站是西藏最大的水電開發項目(截止2017年底),也是雅魯藏布江幹流上規劃建設的第一座水電站。藏木水電站是雅魯藏布江幹流中游桑日至加查峽谷段規劃5級電站的第4級,上游銜接街需水電站,下游為加查水電站。 據悉,藏木水電站位於西藏山南地區加查縣境內,地處雅魯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峽谷段出口處,距拉薩市直線距離約140千米,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5.8萬平方千米,壩址處多年平均流量1010立方米╱秒,工程開發任務為發電,兼顧生態環境用水要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自治區藏木水電站
  • 靜態投資:791,413萬元
  • 開發任務:綜合利用要求
  • 預計總投資:78.97億元
工程介紹,電站樞紐,建設歷程,電站意義,印度關注,負面影響,

工程介紹

靜態投資791,413萬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補償靜態投資13,783萬元,工程建設總投資956,134萬元。本電站建設資金由國家撥款、資本金和銀行貸款三部分組成。
工程為二等大(2)型工程,開發任務為發電,無航運、漂木、防洪、灌溉等綜合利用要求。

電站樞紐

藏木水電站為大II型工程。壩址控制集水面積157668km2,占雅魯藏布江中國境內全流域面積240480km2的65.6%,壩址處多年平均流量1010m3/s。工程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加查縣境內,壩址距山南~林芝的省道S306線約7km,距加查縣城約17km。加查縣城距山南地區行署澤當鎮約140km,距拉薩約325km。
樞紐布置格局為重力壩+壩後式廠房,由左右岸擋水壩段、溢流壩段、廠房壩段、沖砂底孔壩段、壩後式地麵廠房、消力池和海漫等組成。大壩建基面高程3198.00m,最大壩高116m,壩頂總長度389.50m。壩體頂部寬度19.00m,最大底寬76.00m。水庫正常蓄水位為3310米,相應庫容0.866億立方米,屬日調節水庫。擋水壩段為左岸2個、右岸3個,最大壩高80m,壩體頂部寬度19.00m,最大底寬76.00m。
壩後式廠房內安裝6台85MW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540MW,引用流量1071.3m3/s,額定水頭53.5m,多年平均年發電量約25億千瓦時。

建設歷程

2010年1月召開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對西藏能源發展做出規劃。座談會提出西藏要“形成以水電為主,油、氣和可再生能源互補的可持續發展綜合能源體系”。根據此規劃,西藏加大了能源體系建設力度。藏木水電站建成後,將成為藏中電網骨幹電站,不僅可為西藏中部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充足的能源,而且將為藏中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可靠保證。
防滲牆工程防滲牆工程
2010年9月27日總裝機51萬千瓦時的藏木水電站在西藏山南地區加查縣正式開工建設,這是西藏第一座大型水電站。官方人士表示,該項工程是西藏電力發展史上由建設10萬千瓦級水電站到建設50萬千瓦級水電站的標誌性工程,具里程碑意義。
西藏自治區主席白瑪赤林出席了此間開工典禮。西藏自治區常務副主席郝鵬,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總經理曹培璽出席開工儀式並講話。
根據曹培璽在致辭時的介紹,藏木電站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水電站工程預計總投資78.97億元,規劃安裝6台85兆瓦發電機組,第一台機組有望2014年投產發電。
郝鵬在講話中指出,建設藏木水電站項目不僅是西藏“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更是西藏電力發展史上由建設10萬千瓦級水電站到建設50萬千瓦級水電站的標誌性工程,具有里程碑意義。

電站意義

201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准西藏藏木水電站工程項目,是第一座在雅魯藏布江幹流上修築的水電站。 藏木水電站的建設有利於緩解西藏中部地區用電的緊張局面,有利於環境保護和加快西藏社會經濟發展,對維護西藏和平穩定等具有重要意義。藏木水電站是西藏自治區電力發展史上由建設10萬kw級水電站到建設50萬kw級水電站的標誌性工程。雅魯藏布江藏木水電站的開建標誌著中國對【雅魯藏布江幹流巨大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的正式啟動。

印度關注

印度正與國際社會就中國計畫在雅魯藏布江上修建水壩的傳言進行磋商,以保證水壩的修建不會對下游的印度產生影響。
中國建設水壩以及從雅魯藏布江調水輸往乾旱省份的傳言遭到了印度東北部地區各級政府的抗議。有印度專家表示,中國修建水壩只不過是一項利用雅魯藏布江的發電工程,不會令雅魯藏布江改道,印度沒有必要恐慌。但也有印度專家稱,這項工程一旦啟動,將給生活在下游的數百萬印度民眾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負面影響

生態未知數
藏木水電站因其規模小,且地處人煙稀少地區,因此對生態影響相對較小,但如果按照雅魯藏布江梯級開發的規劃,將來勢必有更大規模的水電站會在雅魯藏布江上建成,這就有可能影響當地脆弱的生態系統。
雅魯藏布江位於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以及新特提斯洋閉合所形成的縫合帶上。其力學性質比較薄弱,加之多次構造運動,使得該縫合帶斷裂以前破碎帶較多,抗侵蝕能力較弱,於是水就沿該縫合帶侵蝕出一條河道,形成了雅魯藏布江。
雅魯藏布江中游的加查峽谷形成與雅魯藏布江河道在此突然變窄有關。由於河道突然變窄,導致此處水的流速增大,其侵蝕能力和攜帶泥沙的能力增強,日積月累江水就在這個狹窄地帶,切割出了加查峽谷。
雖然雅魯藏布中下游峽谷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但在開發利用中也要注意,這裡地質結構複雜,落差大,容易導致山體滑坡、土石流等自然災害,生態環境非常脆弱,需要在利用時加以重視。
有專家認為,對於今後雅魯藏布江的水電開發要做出深度評估。其實雅魯藏布江開發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有規劃,但是20年來沒有做出進一步的科學評估。21世紀初的水電開發還是比較倉促,生態問題缺乏量化指標,而沒有公眾知曉的開發也會帶來更多的後遺症。
重要的國際河流
雅魯藏布江發源於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上游稱為獅泉河。由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向南流,經巴昔卡出中國境。
這條大河進入印度後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進入孟加拉國以後稱為賈木納河。在孟加拉國與恆河相會後注入孟加拉灣
布拉馬普特拉河和賈木納河對印度和孟加拉國具有重要的經濟作用。首先,這條河流雖然會造成災難性的洪水,但也沉澱下大量肥沃的沖積土可供耕作。其次,布拉馬普得拉河的電力蘊藏量很大,但卻幾乎沒有得到利用。再次,這條河流的內陸航運比灌溉更為重要。除了各類型的地方船隻外,動力遊艇和輪船可以輕而易舉地沿河往返,運載大宗木材和原油。
沿河而居的文明的影響
雅魯藏布江依照自然條件和河谷形態,分為河源區、上游、中游和下游,由於地區差異,形成了不同類型的文化。
雅魯藏布江上游基本屬於遊牧區,由於這一地區人煙稀少,茫茫草地就成為藏羚羊、氂牛等動物的樂園。
修建水電站的加查縣屬於山南地區,位於雅魯藏布江的中游,這裡河谷開闊,是西藏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山南地區是西藏最早掌握墾荒種地、水利灌溉、燒制陶器等技術的地區,產生過西藏歷史上許多項“第一”。
山南地區能夠成為西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得益於其立體的自然環境。山南地區屬於典型的河谷地區,地勢平坦,還有印度洋暖濕氣候的潤澤。在雅魯藏布江的南北兩岸,分布了不少古墓,加查縣的古墓中曾發現存有大量的陶器。據專家推測,加查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的原始社會。
藏木水電站的壩址位於加查峽谷的下游,水電站蓄水後水位提升,將會淹沒峽谷的大半部分,但是在建設初期,還不會涉及到上遊河谷地帶。不過,藏木水電站只是五級水電站開發的第一步,在藏木上游還規劃有三個梯級水電站,如果建成後水庫蓄水勢必會淹沒一些河谷地帶,兩岸的文化遺蹟也會受到影響。
在建設水電站之前,加查峽谷交通不便,前往峽谷的大多是徒步旅行者。水電站的建設展開後,大量外來人口湧入,對當地文化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影響。水電站的相關建設,涉及到道路等基礎設施的開發,沿岸村落也要搬遷,沿河而居的文明也將發生改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