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甲馬多金屬礦床成礦條件與成礦模式研究

《西藏甲馬多金屬礦床成礦條件與成礦模式研究》是由地質礦產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廳第六地質大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杜光樹、姚鵬、李文彬、潘鳳雛、寧英毅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甲馬多金屬礦床成礦條件與成礦模式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地質礦產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杜光樹、姚鵬、李文彬、潘鳳雛、寧英毅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154[08293]
成果名稱
西藏甲馬多金屬礦床成礦條件與成礦模式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地質礦產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廳第六地質大隊
主要完成人
杜光樹、姚鵬、李文彬、潘鳳雛、寧英毅
研究起始日期
1993-04-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6-02-01
主題詞
多金屬礦;夕卡岩礦床;西藏;成礦模式;甲馬
任務來源
B

成果摘要

“西藏甲馬多金屬礦床形成條件與成礦模式研究”是地礦部直管局批准而設立的定目。研究得出,甲馬多金屬礦床弧內中生代張性局限盆地,其岩相古地理為碳酸鹽台地前緣凹陷相和局盆地;與成礦有密切關係的矽卡岩為海底熱流體活動的產物,建立了噴金屬礦床成岩成礦模式,並提出“矽卡岩物質組份聚集與礦物相形成”水作用一次性完成。研究證實西藏甲馬多金屬礦床含Cu、Mo、Pb、Zn、Pt、Pd、W、SbBi、Co、Ni、Te等14種元素,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論證了規模大、有益組份多、綜合利用價值高、遠景可觀的的多金屬礦床。進預測,指明了區域找礦方向。根據甲馬多金屬礦床礦體產出“蘑菇狀”出區內進一步勘查”蘑菇蓋“主礦體的同明,應注意尋找與熱水通道相莖和根”,即筒柱狀、錐狀礦體。研究整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有關層矽卡岩成岩成礦到國際領先水平。,“西藏甲馬多金屬礦床形成條件與成礦模式研究”是地礦部直管局批准而設立的定目。研究得出,甲馬多金屬礦床弧內中生代張性局限盆地,其岩相古地理為碳酸鹽台地前緣凹陷相和局盆地;與成礦有密切關係的矽卡岩為海底熱流體活動的產物,建立了噴金屬礦床成岩成礦模式,並提出“矽卡岩物質組份聚集與礦物相形成”水作用一次性完成。研究證實西藏甲馬多金屬礦床含Cu、Mo、Pb、Zn、Pt、Pd、W、SbBi、Co、Ni、Te等14種元素,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論證了規模大、有益組份多、綜合利用價值高、遠景可觀的的多金屬礦床。進預測,指明了區域找礦方向。根據甲馬多金屬礦床礦體產出“蘑菇狀”出區內進一步勘查”蘑菇蓋“主礦體的同明,應注意尋找與熱水通道相莖和根”,即筒柱狀、錐狀礦體。研究整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有關層矽卡岩成岩成礦到國際領先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