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甲瑪銅多金屬礦床成礦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

《西藏甲瑪銅多金屬礦床成礦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成都理工大學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唐菊興、宋鑫、鄭文寶、王登紅、應立娟、黃紹鋒、鐘康惠、暢哲生、郭娜、傅淵慧、郭文鉑、魏峰、姚曉峰、孫艷、王立強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甲瑪銅多金屬礦床成礦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成都理工大學
  • 主要完成人:唐菊興、宋鑫、鄭文寶、王登紅、應立娟、黃紹鋒、鐘康惠、暢哲生、郭娜、傅淵慧、郭文鉑、魏峰、姚曉峰、孫艷、王立強
  • 等級:一等
  • 獲獎序號:20160010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6-1-10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我國銅礦資源緊缺,對外依存度長期保持在70%以上,不利於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自2006年以來,以甲瑪為重點,在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等的支持與資助下,先後投入資金約4.5億元,精心組織了近2000人的勘探隊伍,通過產學研結合,以斑岩-矽卡岩複合成礦作用理論為指導,完成了174385.17米鑽探及大量其他地質工作,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理論創新成果:
1、探明了銅多金屬礦體的形態、產狀、規模,礦石質量、加工技術性能,礦床開採技術條件。截止2013年11月,本項目累計探獲銅金屬量752.4萬噸,鉬金屬量70萬噸,鉛金屬量111.1萬噸,鋅金屬量63.8萬噸,金金屬量174.5噸,銀金屬量10853.7噸。較前人報告新增:銅金屬量700萬噸,鉬金屬量69.2萬噸,鉛金屬量54.8萬噸,鋅金屬量50.5萬噸,金金屬量152.9噸,銀金屬量9994.1噸。相當於新增14個大型銅礦、6.9個大型鉬礦、1個大型鉛礦、1個大型鋅礦、7.6個大型金礦和9.9個大型銀礦。
2、突破前人“海底噴流成礦”和單一矽卡岩型礦床的認識,通過開展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綜合調查,查明成礦地質條件與控礦因素,科學部署勘探工作,顯著擴大了矽卡岩型銅多金屬礦體的規模,新發現斑岩型、角岩型銅鉬礦體和獨立金礦體,創立了“四位一體”礦床成礦模式與勘查模型,為西藏地區“甲瑪式”礦床的地質勘查提供了理論依據,全面提升了東特提斯成礦帶成礦規律的研究水平。
3、提出推-滑覆構造是控制矽卡岩型銅多金屬礦體的主控因素,探獲厚達328米的矽卡岩型富銅多金屬礦體;新發現銅山南坑大型富銅多金屬礦體,已成為企業露采的首採區,為區域找礦開闢了新方向。
4、研發了基於岩石-土壤地球化學、遙感高光譜、高精度地球物理測量以及三維地質建模等勘查技術方法組合,為該類礦床的科學評價和深部找礦提供了技術支撐;研發了岩(礦)心地質編錄系統和岩心庫管理系統,高標準地建成了庫容達50萬米岩心的現代化岩心庫,形成我國有色金屬科研、科普基地。
甲瑪銅礦2010年7月投產,日處理礦石6000噸;截止2015年底,累計銷售額達353382萬元,利潤51244萬元;累計解決就業1040人,其中藏族員工256人;培養碩士研究生20人、博士研究生7人,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9篇(其中:SCI 6篇,EI 4篇,中文核心69篇),建立資料庫1個,申請專利3項、軟體著作權2項。
本項成果攻克了西藏“四位一體”富銅礦床找礦難題,完善了礦床成礦系列“缺位找礦”理論,在礦床類型的厘定、推-滑覆構造+岩性圈閉+岩漿混合控岩控礦新模式的創建、勘查技術的套用等方面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取得了找礦重大突破。
該礦床已成為西藏地區唯一一個勘探程度最高、正式投入開發並產生良好社會、經濟效益的世界級銅多金屬礦床,將為西藏地區經濟成長和民族團結做出長久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