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滿蛤(Icanotia xizangensis Wen, 2000)是採集於日喀則地區崗巴縣的化石標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滿蛤
- 外文名:Icanotia xizangensis Wen, 2000
- 產地:日喀則地區崗巴縣
- 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西藏滿蛤(Icanotia xizangensis Wen, 2000)是採集於日喀則地區崗巴縣的化石標本。
西藏滿蛤(Icanotia xizangensis Wen, 2000)是採集於日喀則地區崗巴縣的化石標本。特徵描述shell small to medium sized,long-horizontally ellipt...
可可西里三角蛤(熊本蛤)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八宿縣邦達區基中鄉甲姆河的上三疊統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中等大小,三角形,膨凸。殼長大於殼高。殼頂寬突,位於殼長約1/3的前方處。外脊粗圓,脊前凹溝深而寬。主區與水管區內都布滿同心狀橫脊,殼前中部有些橫脊發生了一次分叉,一條變為兩條;在...
朗弄類棱衣蛤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聶拉木縣朗弄橋南的晚三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呈似栗蛤形。前部寬圓而短;後部狹長,其長度超過前部的三倍,後端尖狹並上翹。殼面裝飾別致:殼頂區有規則的同心線,除殼頂區外的其餘殼面均勻地布滿放射線;前部殼面同心線與放射線交成格線狀紋飾,後部殼面...
背部較直,脊間尚有細同心線。此種同心脊較弱並多,且殼體短圓,長高接近相等,可與日本的l.hasei和盧森堡的l.problematica相區別。西藏中侏羅的astartesubcardiformisfan在殼飾上與它也相似,但西藏的標本殼頂位置更前,殼面同心層較平,可區別。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西藏賦》是清代乾嘉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和寧任駐藏幫辦大臣時所作的一篇描寫西藏獨特地貌與歷史文化的地輿大賦,也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唯一的一篇以西藏為題材的賦作。該賦不僅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獻價值與方誌學價值,而且具有獨特的文學價值與審美價值。作品原文 粵坤維之奧域,實井絡之南阡。風來閶闔,日躍虞淵...
AmphibiaWeb(2015)將西藏蟾蜍作為一個有效種;而“中國兩棲類”信息系統網站系統與Frost(2015)觀點一致,接受Zhan et al.(2011:136-148)群體研究的觀點,認為西藏蟾蜍無效。形態特徵 成體:雄蟾體長62-106毫米,雌蟾體長70-121毫米。體肥大。頭寬大於頭長。吻圓而高。吻棱明顯。鼻孔位於吻眼之間。鼻間距...
硨磲在我國古代已被認為是一種寶物。硨磲之名最早見於東漢時代伏勝所著的《尚書大傳》,其中記載了一則關於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里這地方,散宜生用硨磲敬獻紂王交換回文王的故事。自古在清朝二品官上朝時穿戴的朝珠就是用硨磲所串成的。西藏密教中,高僧喇嘛也把硨磲穿成念珠加以誦念。在各地佛教高僧有持硨磲制...
圓疣蟾蜍(學名:Bufo tuberculatus)為蟾蜍科蟾蜍屬的兩棲動物。圓疣蟾蜍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多棲息於河谷地區、水溝或靜水坑邊雜草中、石塊下以及土隙中及農作物叢下。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2600至27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藏。...
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山東、江蘇、四川、西藏。繁殖方式 隨著春季氣溫升高,林蛙逐漸甦醒過來,解除休眠,出河上岸進入產卵場,出河的適宜溫度:氣溫5℃,水溫3℃以上。林蛙性成熟時間為2年,一年生雌蛙的生殖腺處於萌芽狀態下,肉眼很難看出,野生林蛙在自然狀態下,...
大硨磲是簾蛤目硨磲科硨磲屬軟體動物,又名蚵、大蚵等。貝殼厚重,略呈三角形,兩殼等大,兩側不對稱,殼頂前方有一足絲孔;背緣較平,腹緣波紋狀,雙殼不能完全閉合;殼外面有5條強大的覆瓦狀放射肋,殼內面有與放射肋相對立的肋間溝;生長輪脈明顯,在殼外面形成彎曲重疊的皺褶;鉸合部狹長,兩殼各有1...
在中國西藏分布較為廣泛,僅藏東南的森林中未見其足跡。該種在中國青海、甘肅、新疆、四川、雲南西北部及四川西部也有分布。繁殖方式 生殖行為及周期 交配季開始於2月末至3月初,單配製(一夫一妻制)動物,選定配偶則終身相伴,雙方共同生活、捕食以及撫育後代。雌狐妊娠期約50~60天,每胎產2~5仔,4~5月幼崽...
在節日期間,可以欣賞到由西藏自治區歌舞團演出公元7世紀唐文成公主與松贊乾布和親的大型藏戲(文成公主)及藏劇(諾桑王子);聽到藏族的曲藝折謝(又名析嚨),還能看到藏民表演的熱巴,邊唱邊舞,男執銅鈴,女舉手鼓,舞蹈由慢而快,常用特技“頂鼓翻身”、“躺身蹦子”和“單腿轉”等,類似內地的天橋雜耍。
長硨磲(學名:Tridacna maxima):是簾蛤目、硨磲蛤科、硨磲蛤屬的一種。貝殼較小。一般殼長35厘米、高9厘米、寬9厘米。呈長卵圓形。外套膜上有感光細胞,顏色炫麗多變,殼呈近長橢圓形,殼上有4-6條粗肋,肋上有鱗片,殼頂旁有一水滴形開口為足絲泌出處。殼色象牙白到鵝黃色而多變。擁有色彩鮮明的外套...
哈士蟆是無尾目蛙科林蛙屬兩棲動物,又稱雪蛤、蛤螞、中國林蛙。頭部扁平,頭長等於頭寬,吻較鈍,稍突出;前肢短,有四趾,後肢長,有五趾,全蹼;雄性前肢第一指內側有二個大而圓的婚疣。背部褐色;鼓膜黑色,圓形;眼後方有一黑褐色大斑;雌蛙腹部灰白色帶紅褐色花紋;雄蛙為灰白色帶黑褐色花紋,沒有...
小熊貓科(學名:Ailuridae J. E. Gray, 1843)有1屬1種,分為1亞科:小熊貓亞科Ailuridae。主要分布於中國西南地區(西藏、雲南、四川)海拔2000~3000米的亞高山叢林中,也見於印度、尼泊爾、不丹和緬甸北部,尾長而蓬鬆,具棕白相間的九節環紋,俗稱“九尾狐”、“九節狼”。臭鼬科 臭鼬科(學名:Mephit...
1、唐卡是隨佛教由印度傳來的繪畫形式。由義大利學者杜齊提出。他認為唐卡源於印度古老宗教布畫“缽陀”,隨佛教傳入西藏。缽陀與漢地繪畫不同主要在於畫布,漢地繪畫多為紙和絹,缽陀則以棉布為底,這與唐卡畫布一致。此外,唐卡繪畫中曼荼羅畫為正方形畫布、佛像畫畫布長寬比例為4:3,這都與缽陀相同。2、由...
棱皮龜雜食性,主要以魚、蝦、蟹、烏賊、螺、蛤、海星、海參、海蜇和海藻等為食,甚至包括長有毒刺細胞的水母。它的嘴裡沒有牙齒,但是卻在食道內壁有大而銳利的角質皮刺,可以磨碎食物,然後再進入胃、腸進行消化吸收。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爾巴尼亞、薩摩亞、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島、澳大利亞...
東北林蛙是無尾目蛙科林蛙屬兩棲動物,別稱林蛙、蛤士蟆、雪蛤。體長71—90毫米;頭較扁平,頭長寬相等或略寬;吻端鈍圓,略突出於下頜,吻棱較明顯;鼻孔位於吻眼之間,鼻間距大於眼間距而與上眼臉等寬;背側褶在鼓膜上方呈曲折狀;後肢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超過眼或鼻孔;鼓膜部位有三角形黑斑。雄蛙第一指...
鳳仙花原產中國、印度、馬來西亞,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及非洲,少數種類也分布在歐洲、亞洲溫帶地區和北美洲,在中國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雲南、四川、廣西和西藏的種類較為豐富,其中價值最高的鳳仙花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寒冷之地,赤峰地區還有被稱為“佛頂珠”的優良品種。鳳仙花喜陽光,耐熱、不...
中共十六屆中央委員、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題詞。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李殿魁題詞。中共東營市委副書記於樹健題詞。上級關懷 1988年,北京市政協主席白介夫(前右三)率全國政協代表團到農場視察。1958年7月,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在農場召開羅布麻種植現場會。1990年4月,國家農業部部長何康(前右二)在東營市市長李殿魁...
在各地佛教高僧、西藏喇嘛高僧都有手持硨磲製成的佛珠。《本草綱目》中記載硨磲有鎮心安神涼血降壓的功效。經長期配帶可具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如增強免疫力、防止老化、穩定心律,改善失眠等藥效。硨磲同時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能涼血、降血壓、安神定驚,特別對咽喉腫痛,小孩生皰更有療效。硨磲可護身健體,延年益壽...
加查縣為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轄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南部,位於東經92°14′-93°07′、北緯28°49′-29°43′之間。東接林芝市朗縣,南連隆子縣、曲松縣,西至桑日縣,北達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加查縣南北長102.2公里,東西寬88.2公里,總面積4646平方公里。加查,系藏語“漢鹽”之意。加查是吐蕃時期活動頻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