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農場志》是蓋乃煥,張立文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農場志
- 作者:蓋乃煥,張立文
- 出版時間:2006年09月
- 出版社:山東省地圖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黃河農場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黃河農場志
著作權頁
圖片
黃河農場現狀圖
領導題詞
1992年7月24日,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為黃河農場首任黨委書記慕思榮題詞。
中共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楊傳堂賀信。
中共十六屆中央委員、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題詞。
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李殿魁題詞。
中共東營市委副書記於樹健題詞。
上級關懷
1988年,北京市政協主席白介夫(前右三)率全國政協代表團到農場視察。
1958年7月,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在農場召開羅布麻種植現場會。
1990年4月,國家農業部部長何康(前右二)在東營市市長李殿魁陪同下視察黃河奶牛場。
1994年4月10日,中共山東省委原書記蘇毅然(左二)到農場視察工作,東營市委書記李殿魁(左三)陪同。
1989年8月4日,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趙志浩(右一)冒雨視察黃河奶牛場,東營市人大主任唐生海等陪同。
1994年,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副省長宋法棠(右四)到黃河奶牛場調研。
1997年4月,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副主席楊傳堂(左一)到農場視察指導工作。
1991年8月,中共東營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張慶黎(中)到農場調研。
1996年7月,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文全(前左三)到農場調研工作
1990年8月,中共東營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殿魁(中)帶領市水利局領導到農場調研水利工作。
1997年9月,中共東營市委副書記、市長閻啟俊(前左一)到農場調研調整產業結構。
2005年9月,中共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周齊(前左三)、棗莊市市長劉玉祥(左二)到農場指導工作。
場區建設
建場初期農場建設者們搭建的“草把子房”。
2005年新建的農場沿街商貿樓。
綠樹環抱中的科研站。
餐飲服務
商品琳琅滿目。
分場辦公室。
農業開發
建場初期實用農業機械,大面積開荒。
1958年9月,華東農業大學學生參加農場開發勘測。
農業開發大會戰。
農業開發中低產田改造。
墾東水庫揚水船。
1962年農場自建的防潮閘。
1966年5月1日,黃河農場引黃閘開閘放水,時任省公安廳副廳長王健(左四)參加典禮儀式。
防潮大堤。
農場灌溉主渠道—五七渠。
新建的防潮閘。
電力設施
電工人員搶修線路。
輸變電站主控室。
農場1972年建成的35KV變電站外景。
小麥生產
麥場晾曬忙。
顆粒歸倉。
麥收戰役即將打響。
麥浪。
黃河大米
黃河牌優質大米。
飽滿。
萬畝稻田。
棉花生產
地膜覆蓋植棉。
萬畝棉田。
棉花豐收。
林果業
1962年農場生產的大蘿蔔(高93厘米)參加省農產品展覽會。
冬棗。
萬畝速生楊。
農場蘋果豐收。
農田林網化。
水產養殖業
對蝦。
養蝦池開發。
黃河口毛蟹。
海水養殖場
毛蛤。
牡蠣。
畜牧發展
風吹草低見牛羊。
奶牛生產基地圈養一角。
魯西黃牛。
牧馬圖。
機關變遷
20世紀60~70年代的總場機關辦公房。
20世紀80~90年代的總場機關辦公室。
20世紀90年代後的總場機關辦公室。
2006年建成的總場機關辦公樓。
民主制度建設
1988年4月,工會二屆二次職工一屆二次會議勝利召開。
1991年4月,工會四屆職工三屆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1995年2月工會五屆職工四屆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2005年3月,工會六屆職工五屆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建場慶典
1996年12月,建場四十周年慶祝大會在總場召開。
1986年5月,建場三十周年紀念大會在總場召開。
2006年6月15日,慶祝建場五十周年座談會在總場召開。
公路交通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生產路。
2004年新修的分場間柏油路。
黃河口旅遊南線。
勞模受獎
1950年,慕思榮(右二)參加全國第一次戰鬥英雄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
1957年5月農場召開首次慶功大會。
1958年10月,全場工農業生產躍進大會勝利召開,吳秉勛(右一)王民義(右)給先進單位授旗。
優秀共產黨員合影(1988年)。
藝術作品
《賀壽圖》。(作者:農場子弟 王盛華)
《知青生活回憶》。(作者:知青 孔慧雲)
率先垂範
王民義場長(右一)到木工車間指導工作。
1983年2月22日,張友和書記在全場三級幹部會議上傳達中共中央(1983)1號檔案。
吳秉勛場長(站台上左一)參加糧食脫粒。
1966年3月,西河口引黃渠在緊張的勞動之中場長王起(左五)到挖渠工地檢查工作。
現任領導
中共黃河農場委員會書記 場長蓋乃煥。
團結奮進的領導班子。
知青風采
不愛紅妝愛武裝。
兵團戰士戰鬥在水利工程工地。
知青先進代表參加國慶二十周年觀禮。
1995年10月1日,淄博老知青43人(含子女)來場探訪。
1997年4月,楊傳堂等濟南老知青回場看望。
1994年10月4日,濟南老知青回農場探訪。
2006年5月,青島老知青一行31人回場看望。
文體娛樂
田間地頭自娛自樂。
農場老年舞蹈隊。
1992年11陽農場代表隊參加全市首屆農運會,圖為入場儀式。
健身場地。
社會事業
電信郵政。
學校。
醫院。
先進獎勵
先進單位。
中國與德國項目合作。
計生獎勵。
科技進步獎勵。
發展與現狀
工農業總產值示意圖。
2005年底農場土地利用狀況示意圖。
2005年底農場職工構成情況示意圖。
場志編寫
《黃河農場志》編委會合影。
《黃河農場志》編纂人員合影。
東營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2003年5月)
東營市直部門(行業、單位)志審稿小組
《黃河農場志》編纂機構人員名單
《黃河農場志》編纂委員會
《黃河農場志》編委辦公室
《黃河農場志》編纂人員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錄
概 述
大事記
第一篇 行政建制
第一章 境域位置
第二章 建制沿革
第三章 機構設定
第四章 分場建制
第二篇 地理環境
第一章 地貌
第一節 地形地貌
第二節 河網
第三節 土壤與自然植被
第二章 氣候
第一節 氣候特徵
第二節 日照
第三節 氣溫
第四節 降水
第五節 蒸發和濕度
第三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旱災
第二節 澇災
第三節 風災、蟲災
第四節 風暴潮災
第五節 地震
第四章 生物資源
第一節 植物資源
第二節 動物資源
第三篇 人口與計畫生育
第一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來源變化
第二節 文化構成
第三節 職業構成
第四節 民族
第五節 姓氏
第二章 婚姻家庭
第一節 婚姻
第二節 家庭
第三章 人口控制
第一節 生育
第二節 人口與計畫生育管理
第三節 計畫生育工作榮譽
第四篇 基本建設
第一章 農田水利
第二章 農業開發
第三章 水電設施建設
第一節 供水
第二節 供電
第四章 房屋
第一節 生產性房屋
第二節 非生產性房屋
第五章 總場駐地建設
第一節 辦公機關建設
第二節 工副業設施建設
第三節 居民生活區
第五篇 種植業
第一章 耕作制度
第二章 作物栽培
第一節 種植結構
第二節 糧食作物
第三節 經濟作物
第四節 其它作物
第三章 良種繁育與推廣
第一節 良種繁育試驗
第二節 良種引進推廣
第四章 植物保護
第一節 主要病蟲害
第二節 防治藥械
第三節 病蟲害防治
第四節 化學除草
第五章 土壤改良與科學施肥
第一節 土壤改良
第二節 科學施肥
第六篇 養殖業
第一章 家畜
第一節 豬
第二節 奶牛
第三節 魯西黃牛
第四節 馬(驢、騾)
第五節 羊
第二章 家禽
第三章其它動物
第四章 中華對蝦
第五章 飼料
第一節 精飼料
第二節 粗飼料
第六章 疫病防治
第一節 隊伍
第二節 藥品供應
第三節 主要畜禽疫病及其防治
第七章 奶牛場簡介
第七篇 林果蔬菜
第一章 防護林
第一節 規劃和發展
第二節 管理
第二章 苗圃與綠化
第一節 苗圃
第二節 綠化
第三章 果樹
第四章 蔬菜
第八篇 農業機械
第一章 農機種類
第一節 牽引機械
第二節 整地機械
第三節 種植機械
第四節 植保機械
第五節 收穫機械
第二章 動力機械
第一節 場園機械
第二節 磨麵、青飼料加工
第三章 水利機械
第一節 挖掘機械
第二節 排灌機械
第四章 農業運輸機械與維修
第一節 運輸機械
第二節 維修機械
第五章 農機管理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維修管理
第三節 技術革新
第四節 技術培訓
第六章 配件、油料供應
第一節 配件供應
第二節 燃油供應
第九篇 工副業商業交通通訊
第一章 工副業概述
第二章 各企業簡介
第三章 工副業管理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規章制度
第三節 定額管理
第四節 設備管理
第五節 經濟責任制
第四章 商業
第五章 交通
第一節 公路建設
第二節 幹線公路
第三節 運輸
第六章 通訊
第十篇 國土資源 油區工作和環境保護
第一章 土地管理
第一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地籍管理
第二節 耕地保護與土地規劃利用
第三節 土地爭議與土地法規宣傳
第四節 土地出讓與變更
第二章 油區管理與環境保護
第一節 油區機構
第二節 工農關係
第三節 環境保護
第十一篇 經營管理
第一章 綜述
第二章 統計、計畫
第一節 統計工作
第二節 計畫工作
第三章 勞動工資
第一節 勞動管理
第二節 工資管理
第四章 物資管理
第一節 生產物資管理
第二節 糧食管理
第五章 財務、審計
第一節 財務
第二節 審計
第十二篇 教育 科學 文化 體育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師資
第三節 經費
第四節 幼兒教育
第五節 國小教育
第六節 中學教育與職業教育
第七節 成人教育
第二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隊伍
第三節 科技活動
第四節 科研成果
第三章 文化
第一節 文藝宣傳與創作
第二節 電影、電視、計算機
第三節 有線廣播
第四節 圖書管理與收藏
第五節 檔案管理和利用
第四章 體育
第一節 少年體育
第二節 老年體育
第三節 成人體育
第十三篇 衛 生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醫療制度
第二章 防疫
第三章 醫療
第一節 外科
第二節 內科
第三節 婦產科
第四節 中醫科、牙科、護理
第五節 製藥廠
第四章 愛國衛生
第十四篇 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
第一章 組織機構
第二章 組織工作
第一節 黨員教育
第二節 黨員發展
第三節 幹部工作
第三章 紀委檢查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紀檢工作
第三節 查處違紀案件
第四節 平反冤假錯案
第四章 宣傳工作
第一節 組織
第二節 內容
第十五篇 民眾組織
第一章 工會
第一節 組織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 工代會、職代會
第三節 工會工作
第二章 共青團
第一節 組織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 團代會
第三節 團的活動
第十六篇 老幹部工作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待遇
第一節 政治待遇
第二節 生活待遇
第三章 活動
第十七篇 人民武裝
第一章 民兵
第一節 組織
第二節 民兵訓練
第三節 武器裝備
第二章 兵役
第一節 徵兵
第二節 擁軍優屬
第三章 人武部
第十八篇 法制建設
第一章 機構設定
第二章 社會治安
第三章 普法教育
第四章 油區治安
第五章 民事調解與案件審理
第十九篇 人物
第一章 傳略
慕思榮
曾華
吳秉勛
王民義
張道德
王起
馬本義
張友和
第二章 人物表
省級勞動模範和先進人物
市級勞動模範和先進人物
高級技術人員(含本場子弟、調離人員)
副縣級以上幹部(本場子弟在農場工作過)
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黃河農場中層幹部(含以工代乾)一覽表
現健在的1956年12月底前在農場工作的老職工
附 錄
附錄一 渡江英雄農場情
附錄二 罪犯改造與留場就業
附錄三 知識青年與兵團戰士在黃河農場
附錄四 孤島人
附錄五 黃河灘上的回憶
附錄六 難忘建設兵團的艱苦歲月
附錄七 初做“車把式”
附錄八 李英華和他的收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