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圓疣蟾蜍
- 拉丁學名:Bufo tuberculatu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兩棲綱 Amphibia
- 目:無尾目 Anura
- 科:蟾蜍科 Bufonidae
- 屬:蟾蜍屬 Bufo
- 種:圓疣蟾蜍 Bufo tuberculatus
形態特徵,種群分布,
形態特徵
蟾體長61~76 mm,雌蟾體長58~89 mm。頭寬大於頭長; 吻端圓而高,鼻孔略近吻端; 吻棱略腫脹,頭部無骨質脊棱; 瞳孔橫橢圓形,鼓膜小而圓; 耳後腺大,長橢圓形; 上頜無齒,無犁骨齒。皮膚較粗糙,雄蟾背面瘰疣稀疏,雌蟾瘰疣較密集,頭頂及上眼瞼有小疣,均具黑刺; 體側及腹面滿布小疣,脛部有大瘰疣或小疣。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第三指遠端關節下瘤成對; 後肢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肩後,左右跟部不相遇,無股後腺; 內跗褶顯著; 趾側緣膜顯著,第四趾具半蹼。背面一般為黃褐色、灰褐色或橄欖灰色,上有深褐色或黑色斑,有的個體斑成線紋或不規則; 腹面黃白色或淺褐色,一般無斑點,少數個體有灰褐色斑點。雄性內側3指有婚刺,無聲囊,無雄性線。第36~39期蝌蚪全長約 26 mm,頭體長12 mm,尾長為頭體長的1 12%左右; 體尾黑色,頭體略扁,尾肌弱,尾鰭低而厚,尾末端圓; 唇齒式為Ⅱ/Ⅲ,僅兩口角有唇乳突。剛完成變態的幼蟾,體長9 mm左右,特徵與成體同。
種群分布
中國特有種。該蟾分布區較窄,其種群數量較少。受脅等級:近危NT。
棲於中高山地帶。白天隱匿於水溝邊或靜水坑附近雜草叢、石下土隙內及農田作物下,黃昏後出來覓食。國內分布於西藏、四川及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