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拉特爾(西蒙拉特爾)

西蒙·拉特爾

西蒙拉特爾一般指本詞條

西蒙·拉特爾(Simon Rattle),1955年1月19日出生於英國利物浦,英國指揮家。

1970年,與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合作,舉行了首場交響音樂會。1971年,進入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習指揮。1974年,在英國伯恩茅茨舉行的約翰·普萊爾國際指揮比賽中獲得冠軍,奠定職業指揮家的基礎。1975年,被英國伯恩茅茨交響樂團聘為助理指揮。1976年,成為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的助理指揮。1979年迎來事業轉折,受聘擔任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1981年,被洛杉磯愛樂樂團聘為首席客座指揮。1987年,與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合作錄製馬勒《第二交響曲》,並於同年首次執棒柏林愛樂樂團。1989年,指揮格林德堡歌劇院錄製格什溫的歌劇《波吉與貝絲》。1997年,與荷蘭歌劇院合作華格納的歌劇《帕西法爾》。2002年,正式成為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2009年,開始推廣柏林愛樂的“數字音樂廳”。2017年,出任倫敦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1993年,被英國政府、《留聲機》雜誌授予年度藝術家稱號。1994年,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頭銜。1997年,被BBC音樂雜誌授予“最佳音樂家成就獎”。1999年,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獲法國唱片大獎。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他選為“和平藝術家”。2003年,當選為德國古典回聲獎“年度最佳指揮”。2009年,在柏林愛樂樂團任職期間榮獲格萊美“最佳合唱表演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蒙·拉特爾
  • 外文名:Simon Rattle
  • 別名:西門·勒圖、西蒙·拉特、西蒙·萊托
  • 國籍:英國
  • 星座:摩羯座
  • 出生地:利物浦
  • 出生日期:1955年1月19日
  • 職業:指揮家
  • 畢業院校:倫敦皇家音樂學院
  • 主要成就:1999年法國唱片大獎
    2001年全英古典音樂獎年度最佳管弦樂專輯
    2003年德國古典回聲音樂獎年度最佳指揮
    第43屆葛萊美獎年度最佳管弦樂專輯
    第51屆葛萊美獎最佳合唱表演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音樂作品,參演紀錄片,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65年,10歲時加入利物浦愛樂青年管弦樂團(當時稱為默西塞德青年管弦樂團),擔任打擊樂手。1966年,在聽了喬治·赫斯特指揮的馬勒《第二交響曲》後,決定將指揮音樂演出作為此後的追求。
1970年,指揮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完成首場交響音樂會,從此走向指揮家的道路。1971年,獲得獎學金進入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習指揮。1974年,就讀期間在英國伯恩茅茨舉行的約翰·普萊爾國際指揮比賽中獲得冠軍,成為該比賽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冠軍得主,奠定作為職業指揮家的基礎。
青年時期的西蒙·拉特爾青年時期的西蒙·拉特爾
1975年,從倫敦皇家音樂學院畢業,被伯恩茅茨交響樂團聘為助理指揮。1976年,應邀相繼成為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英國廣播公司所屬蘇格蘭交響樂團的副指揮;同年,應邀率倫敦交響樂團赴美舉行巡演,這是他首次在北美登台;同年10月,首次指揮英國愛樂樂團在倫敦皇家節日大廳舉行音樂會,並與該團合作錄製首張唱片,曲目包括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和雅納切克的《小交響曲》。
1977年,與鋼琴家安德列·加夫里洛夫、倫敦交響樂團錄製了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一鋼琴協奏曲》,這是他與倫敦交響樂團合作錄製的首份錄音,獲得《留聲機》唱片大獎“最佳協奏曲專輯”;同年,在英國格林德伯恩歌劇節指揮雅納切克的歌劇《狡猾的小狐狸》,開始以歌劇指揮家的身份活躍於舞台。
1979年,迎來事業發展的轉折點,成為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1981年,被洛杉磯愛樂樂團聘為首席客座指揮。1987年,指揮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錄製馬勒《第二交響曲》,獲得《留聲機》雜誌頒發的最佳年度、最佳管弦樂和最佳錄音3項唱片獎,併入選《企鵝唱片指南》三星帶花榜單;同年11月14日,首次執棒柏林愛樂樂團,演奏馬勒的《第六交響曲》。
1989年,指揮格林德堡歌劇院、英國愛樂樂團錄製格什溫的歌劇《波吉與貝絲》。1993年,被英國政府和《留聲機》雜誌同時授予年度藝術家稱號。1994年,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爵士頭銜。1995年,被法國文化部授予金質勳章。
1997年,與荷蘭歌劇院合作,首次指揮華格納的歌劇《帕西法爾》;同年,被BBC音樂雜誌授予最佳音樂家成就獎。1999年,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鋼琴家布倫德爾,錄製了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獲得法國唱片大獎;同年6月25日,柏林愛樂120多位樂手經過一系列秘密投票,選擇他成為樂團掌舵人,任期從指揮家阿巴多2002年卸任後開始。
2000年,率領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舉行了歐洲巡演;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評選為“和平藝術家”。2001年,獲得奧地利的科學與藝術十字勳章;同年,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錄製的馬勒《第十交響曲》,獲得第43屆葛萊美獎最佳管弦樂演奏獎。
2002年,在逍遙音樂節中與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合作,錄製馬勒《第八交響曲》現場錄音,這也是他赴柏林愛樂就職前的最後一場英國公開演出;同年9月7日,正式出任柏林愛樂樂團音樂總監,並在上任的首場演出中與樂團合作阿德斯的《避難所》、馬勒的《第五交響曲》,並由EMI錄製成唱片與DVD發行。
2006年西蒙·拉特爾指揮柏林愛樂樂團2006年西蒙·拉特爾指揮柏林愛樂樂團
2003年,當選為德國古典回聲獎的“2003年度最佳指揮”。2004年,參與拍攝了由托馬斯·格魯伯執導的音樂紀錄片《舞動柏林》。
2007年,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錄製的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獲得《留聲機》雜誌“年度合唱獎”。2008年,參演了由托馬斯·格魯伯執導的紀錄片《亞洲之旅——尋找和諧》,該片講述了柏林愛樂樂團的亞洲巡演。
2009年,推廣柏林愛樂樂團的流媒體服務“數字音樂廳”;同年,與柏林愛樂樂團錄製的斯特拉文斯基《詩篇交響曲》,獲得第51屆葛萊美獎“最佳合唱表演獎”。
2012年,被列入《留聲機》雜誌“名人堂”名單。2013年1月,宣布於2018年契約到期後,卸任柏林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同年,與柏林愛樂樂團錄製的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榮獲德國古典回聲獎“年度最佳交響樂錄音”。
2014年開始,與柏林愛樂旗下的唱片品牌柏林愛樂唱片合作錄製貝多芬、舒曼等作曲家的交響曲全集。2016年,執棒柏林愛樂樂團灌錄的西貝柳斯交響曲全集獲得德國古典回聲獎“合奏/交響樂團獎”。
2017年,出任倫敦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同年,與倫敦交響樂團旗下的唱片品牌LSO Live合作錄製德彪西的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個人生活

1980年,西蒙·拉特爾與他的第一任妻子、美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羅斯結婚,兩人育有兩個孩子,分別是單簧管演奏家薩沙,畫家艾略特。兩人因家庭矛盾於1995年離婚。1996年,迎娶第二任妻子、美國作家坎蒂絲·艾倫,兩人於2004年離婚。2008年,與捷克女高音歌唱家馬格達萊納·考傑娜結婚,兩人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主要作品

音樂作品

音樂專輯共19張
查看更多
以上音樂作品參考資料來源

參演紀錄片

時間
作品名
導演
2004年
托馬斯·格魯伯
2008年
托馬斯·格魯伯

獲獎記錄

比賽類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1974約翰·普萊爾國際指揮比賽冠軍獲獎
留聲機雜誌唱片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2留聲機雜誌-名人堂----獲獎
2007留聲機雜誌-年度合唱獎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獲獎
1993留聲機雜誌-年度藝術家----獲獎
1987留聲機雜誌-最佳年度唱片馬勒《第二交響曲》獲獎
1987留聲機雜誌-最佳管弦樂馬勒《第二交響曲》獲獎
1987留聲機雜誌-最佳錄音馬勒《第二交響曲》獲獎
1977留聲機雜誌-最佳協奏曲專輯普羅科菲耶夫《第一鋼琴協奏曲》獲獎
葛萊美獎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9第51屆格萊美-最佳合唱表演斯特拉文斯基《詩篇交響曲》獲獎
2001第43屆格萊美-年度最佳管弦樂專輯馬勒《第十交響曲》獲獎
德國古典回聲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6德國古典回聲獎-合奏/交響樂團獎西貝柳斯交響曲全集獲獎
2012德國古典回聲獎-年度最佳交響樂錄音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獲獎
2003德國古典回聲音樂獎-年度最佳指揮----獲獎
全英古典音樂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1全英古典音樂獎-年度最佳管弦樂專輯馬勒《第十交響曲》獲獎
法國唱片大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9法國唱片大獎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獲獎
BBC唱片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1997BBC音樂雜誌-最佳音樂家成就獎獲獎
其他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2001奧地利科學與藝術十字勳章獲獎
200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獲獎
1995法國文化部金質勳章獲獎

人物評價

拉特爾的指揮棒技巧精確無誤,並有敏銳的節奏感。他那果斷的精神和敏捷的反應,以及掌握和理解作品風格及內容的深度與速度,都被人們讚譽。他的指揮風格生動、流暢且富有朝氣,也有著對樂隊的良好控制力。同時,他是一位善於把握作品時代風格的指揮家,在他的指揮曲目中,包括古典主義、浪漫主義以及現代派音樂。在演繹古典主義經典作品時,他始終報著嚴謹態度;而其出色的節奏感,則是指揮現代派音樂時必不可缺的重要條件。(《二十世紀指揮大師的風采》景作人評
從英倫島上的一名打擊樂手,到執掌世界王牌樂團的盟主,西蒙·拉特爾的這份音樂經歷在國際樂壇廣為傳頌,也讓不少正在奮鬥的指揮家羨慕、感慨。(《唱片裡的著名指揮家》史君良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