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The Planets》由英國作曲家Holst Gustav Theodor譜寫。

簡介,樂章介紹,

簡介

《行星》組曲是一部龐然巨著,分為七個樂章,分別以八大行星中的七個星球(地球除外)命名,樂隊編制也異常龐大,啟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長笛、低音雙簧管、低音單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號等管樂器,以及管風琴和眾多的打擊樂器,最後一個樂章中還有一段六聲部的女聲合唱(有時以兩支獨奏長笛取代)。如此眾多樂器的組合產生了豐富的音響色彩,如在“火星”樂章的一段音樂中,樂隊的全奏展示出了地動山搖的氣勢。但正是由於龐大,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通常僅演其中的三、五個樂章,有時則只是單獨演奏一個樂章。
行星組曲
《行星》組曲與純粹的天文學並無關係,而僅僅是建立在古代迦勒底人、中國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占星術”之上的。霍爾斯特在1920年公演時曾對記者說:“這些曲子的創作曾受到諸行星的占星學意義的啟發。它們並不是標題音樂,也不與古代神話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聯繫。如果需要什麼音樂上的指引,那么,尤其是從廣義上來說,每一曲的小標題足以說明與某些慶典活動有關的那種禮儀性的歡樂。例如,土星帶來的不僅是肉體的衰退,它也標誌著理想的實現,而水星則是心靈的象徵……”

樂章介紹

第一樂章《火星——戰爭之神》:霍爾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完成這一樂章的。因此有人認為,這段音樂是對當時迫在眉睫的戰爭的預言。確實,這一樂章的音樂,尤其是由打擊樂器和弦樂器弓桿擊弦奏出的蠻橫、激昂的漸強節奏型,暗示出軍隊在行進,給人以一種咄咄逼人的緊迫感。-
第二樂章《金星——和平之神》:與上一樂章兇殘的戰爭音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樂章顯得格外寧靜安謐。它使人想起了一個沒有電閃雷鳴、遠離戰爭喧囂的世外桃源,到處呈現出一派和平安樂的景象。評論家認為,長笛和法國號的延音表達蟬鳴,豎琴表現溪水,種琴和鋼片琴表現清泉,小提琴表現情歌。
第三樂章《水星——飛行使者》:傳說中水星是帶有翅膀的信使的象徵,也是竊賊的保護神。因而,這一樂章的音樂機敏靈活,是一首急板諧謔曲。第一主題輕捷而又俏皮,表現信使忙碌地走家串戶,為人類帶來福音;第二主題帶民歌風格,表現人類歡迎信使的情景。
第四樂章《木星——歡樂使者》:這一樂章構思宏大,篇幅也較長,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氣勢浩蕩,歡樂的情緒此起彼落,綿亘不絕。這一樂章經常被單獨演奏,成為受人喜愛的通俗音樂作品。它又分為三個主題:第一主題為C大調,快板,2/4拍,喜悅的情緒十分明顯;第二主題充滿生機,熱情洋溢,富有氣勢;第三主題轉為3/4拍,象一首民間舞曲,氣氛熱烈。第二部分由原來的快板轉為行板,為一首雄壯的“歡樂頌歌”,類似東方五音音階的旋律,親切感人,樸實生動,又不乏莊嚴與偉岸。第三部分為第一部分的反覆。
第五樂章《土星——老年使者》:是組曲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經常被單獨演奏的段落。樂章以長笛、大管和兩架豎琴奏出的由兩個鄰音交替構成的固定節奏開始,象徵老年人蹣跚、滯重而單調的步態。它不僅表現“肉體的衰退”,更有著“理想的實現”的慰藉。這裡,有葬禮的節奏,晚禱的鐘聲,對人生的思考,也有美好的回顧。
第六樂章《天王星——魔術師》:作者在這裡運用了變幻無常的調性和配器色彩,以及力度的突兀變化等現代作曲手法,起到了撲朔迷離的效果。
第七樂章《海王星——神秘主義者》這最後一個樂章在給人以嫻靜溫柔之感的同時,又表現出神秘莫測與朦朧的太空景象。樂章的第一主題就是以這種色調構築起來的。鋼片琴、豎琴和小提琴的大量運用,渲染出迷茫的神奇景象。這一樂章使用用了合唱來增加效果。總譜上註明:“合唱隊應置於舞台邊鄰近的房間內,房門要開著,直到全曲的最後一小節,這時門要輕輕地、靜靜地關上。合唱隊,門,以及可能需要的任何一些副指揮,都要用螢幕與聽眾隔開。”
一些評論者認為,《行星》組曲,反映了霍爾斯特在科學進步一發展的時代,表達在眾行星間的宇宙漫遊,而不再拘泥於關於行星的古代傳說,不再是宗教崇拜,認為這部作品是科幻音樂的開端,並影響了後來的《星球大戰》、《異形》等電影配樂。
著名日本遊戲公司GAME FRANK的辦公室是以行星組曲為主題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