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簡介
西聯農場創建於1952年12月,位於儋州市市郊,毗洋浦經濟開發區,距省會海口市120公里,距西線高速公路入口處22公里。2000年7月,西聯作為國家農業部、海南省委、省農墾總局第一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成功地進行了公司化改造,成為海南農墾西聯農場有限責任公司。
“西聯寶島,南國珍珠”是周恩來總理1960年視察西聯農場留下的光輝題詞,是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西聯過去輝煌歷史的肯定。
生產
西聯農場是一個以生產天然橡膠和改性橡膠木為主,集農工商建運為一體的大中型國有企業。2000年7月,西聯作為國家農業部、海南省委、省農墾總局第一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成功地進行了公司化改造,成為海南農墾西聯農場有限責任公司。下轄7個監管區,52個生產隊,1個橡膠示範基地,8家工廠,4家公司,1家醫院和6所國小,1所中學。職工5052人,擁有土地15.8萬畝,固定資產3.1億多元(未含土地開發價值)。現已植膠8.2萬畝,造林3萬畝,水稻3500畝和萬餘畝熱帶經濟作物及淡水養殖基地。
50年來,農場累計生產天然橡膠10.7萬噸,上繳國家稅利2.06億元,投資回報率為392%。
改革開放,使西聯這顆“珍珠”更加璀璨奪目,改制後的西聯,完善了企業的內部管理,創新了企業內部運行機制,激發了企業的內在發展動力,經濟建設健康穩步向前邁進,成為海南農墾效益最好,貢獻最大,機制最活的新型企業。
開拓
1952年冬,林一師部分官兵、民工、知識分子、支邊青年和歸國華僑相繼來到了海南儋州洛南地區開始了創建西聯農場的戰鬥。這批農場的開拓者,戰天鬥地,團結拼搏,自己動手蓋茅草房、點油燈,在十分惡劣的艱難環境下墾荒創業建設家園,奠定了西聯農場發展的基礎。
西聯農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是一曲艱苦創業,不斷開拓進取的壯歌。西聯的變遷,西聯今天所取得的成績,人們忘不了西聯農場的拓荒者。
地理環境
國營西聯農場是本省正處級中型企業,為海南農墾產膠較早,產膠較多的橡膠農場之一。該場位於海南省儋州市東北部,場區範圍北至東成鎮,南接那大鎮,東鄰國營西流農場,西隔牙拉河為國營西慶農場、華南熱作“兩院”試驗農場;南至那大鎮8公里;中部為洛基鎮分隔。場部鄰近的洛南村。
該場現有土地總面積158040畝,已利用面積為108132畝;2010年總人口36652人(2010年)。全場分三級管理,三級核算;場下設橡膠隊、場辦專業公司、商貿公司、工業企業等基層單位85個。
該場區地勢南高北低,最高點為大吉嶺海拔183米。地形以變質岩、花崗岩低丘台地(南部)和沉積物台地(北部)為主,坡度多在5度以下,適宜機械作業。氣候屬微寒中風氣候區,乾、濕季節各半。颱風侵襲到此一般成為熱帶低壓掠過而已,風力顯著減弱。場內河溪較多,但流量不大,東南部有加朗河,東北部有石牌河。松濤東乾渠那大分乾及其支渠縱貫場區,渠網密布,並建有水電站,用水用電方便。
歷史沿革
該場原為本縣墾殖所在1952年11月建立的南聯場(老膠園),1953年建立的洛南獨立分場和臨高墾殖所在1952年5月建立的洛基、東成、抱舍等5個墾殖場。前兩個場1954年春合併為南聯墾殖場,1955年8月改為西聯墾殖場,1957年初改稱西聯農場。後三個場也在1954年春合併成洛基墾殖場,1955年8月改名西泉墾殖場,1957年初改稱西泉農場,同年5月將抱舍的土地分出並擴建為新盈農場。公社化後的1959年,西聯、西泉兩場合併,定名為西聯農場。
1960年1、2月,國家領導人董必武、周恩來先後視察該場,並分別題詞“業精於勤”、“西聯寶島南國珍珠”。
1969年4月成立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後,該場編為第五師第四團。1974年10月恢復農墾機構,沿用西聯農場原名。
1977年4月,原長坡公社大老大隊,併入該場。
經濟發展
解放前,該場範圍內就有膠園2817畝。1957年西聯農場定名時,植膠面積已有16684畝。此後該場種植橡膠的面積不斷擴大,1961~1965年共開墾膠園15666畝,種植橡膠總株數達38.15萬株,芽接樹占88%。至1990年,橡膠總面積已達69318畝,開割面積52021畝,居全省農墾系統前列。乾膠產量在“四五”計畫的五年中,年產量超1000噸,“五五”計畫,年產超雙千噸,從“六五”計畫起,出現年產乾膠超3000噸。1990年達3280噸,在全省80多個橡膠農場中是不多見的。至1990年止,該場歷年累計乾膠總產57445.44噸,名列本縣各農場之冠。割膠39年,平均每年產乾膠1472.9噸。
該場始終實行以“橡膠為主,多種經營,綜合發展”的經濟方針,積極發展林業及熱帶作物。早在70年代,防護林及經濟用材林的總面積已達到15000多畝,熱帶作物及水果也開始小面積種植。經過多年的不斷發展,1990年,該場林地面積已有25568畝,防護林與橡膠面積之比相當於1:2.7。其他熱作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3017畝,經濟效益為50多萬元。水稻一直是該場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建場伊始年產100噸,1975年後大面積播種,到了1990年止,已有6727畝,平均畝產298公斤,年總產超2000噸。
該場的工業實力雄厚,工業企業共有10個,且發展較早。1975年,就有穩定生產能力的膠廠及磚瓦廠各4座,以後逐漸合併,並不斷投資擴大生產能力。至1990年,濃縮膠乳廠日產能力15噸,磚廠年產能力400萬塊,乳膠手套廠年產4000萬隻,汽水廠年產525噸。至1990年,全場工業總產值已達1001.1萬元,工農業總產值4694.2萬元。
文教衛生
1975年創辦業餘大學1所,政治夜校58所,中國小校31所。中國小在校生4225人。當時培養人材,至今已有許多人成為現任的領導幹部。此後,學校布局逐漸調整、合併。1990年該場有中學2所,國小10所,在校生3526人。該場醫療單位早有相當規模,至1990年有醫療單位50多個,醫院病床100多張,醫務人員76名。
經濟產業
橡膠是農場的支柱產業,50年來,西聯農場職工開山劈嶺,披荊斬棘,種植
橡膠已達8萬多畝,特別是農場實施“有計畫地更新,高標準管理,形成良性循環發展”的經營方針,使橡膠後勁十足,穩步增產,年產乾膠可達6000噸以上。
實行對外開放以後,西聯農場從國外引進熱帶名優水果種植成功,現種
鳳梨蜜5000畝,
蓮霧1000畝,
柚子、
石榴各500畝。
在獨立自主和外引內聯的模式下,發展農場工業。西聯農場工業已形成了
木材、家俱、制膠、膠球、電力、
建材、
食品等7個產品系列,30餘種產品的工業體系。共創辦了“三資”企業5個,引進外資6000萬人民幣。近五年,工業年產值最高達9366萬元,占西聯工農業總產值的50.7%。
按照農墾總局“一份產業,一幢樓房、一輛小車、一筆存款”“四個一工程”要求,農場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鼓勵和扶持職工發展家庭經濟,公司(公司)職工自主經營種養業非常活躍,種植各種經濟作物7000多畝,其中
荔枝種植就達3000畝,
水產養殖500畝,飼養
豬、牛、羊1萬多頭(只)“三鳥”48萬隻。職工年勞均收入達到8600元
歷史發展
西聯農場是
海南農墾規模最大的老企業之一,有著輝煌的歷史。60年代
周恩來、
朱德、
董必武、
陳雲等曾到西聯農場視察,給西聯廣大幹部職工以巨大鼓舞和力量。建省後,黨中央和海南省、農墾總局領導十分關心西聯農場的發展,多次來西聯視察和農場領導共商發展大計。
199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胡錦濤視察西聯時稱讚:“農場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50年來,西聯人時刻以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鼓勵鞭策自己,奮發圖強,開拓進取,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多次被評為省先進黨委和總局優秀企業,1999年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舊房改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蔽天下寒士俱歡顏。”古代大詩人
杜甫的詩中道出了百姓對居住的渴望和心聲。從2005年開始,西聯農場黨委認真落實中央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示精神,把加快職工危舊房改造當作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的重要民生工程來抓,穩步推進職工住房改造,收到可喜效果。多年來,該場已投入資金7000多萬,改造18個生產隊危舊房5.2萬多平方米,863戶職工搬進新居。占地190畝30幢600套建築面積51468平方米的高檔園林職工住宅區--紅衛小區、占地50畝的五星難僑居住小區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預計明年8月前全部建成。
創建
建於1952年的西聯農場,是一個典型的“人老、樹老、場老”三老農場,由於歷史原因,全場49個生產隊職工住房平頂化不足4%,96%的職工仍住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的兵營式泥磚房。全場6.5萬平方危舊房,由於年久失修,每逢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多年來雖然每年拔出百萬元建房,因杯水車薪仍然滿足不了職工需要,東邊建房西邊壞,南邊維修北邊漏,職工住房成了歷屆農場領導的一塊心病。
2005年,聽民聲、解民情、順民意,把職工危舊房改造列入黨委主要議程。當年的一場“達維”颱風連夜轉移6000多住在危房職工的教訓更加堅定了黨委班子加快改造職工住房的決心。在廣泛徵求職工意見的基礎上,決定採取上級+農場+職工三個點的辦法共同集資建房,其中職工出資占51%,國家、農場補貼49%,
房屋產權歸職工。同年10月27日,躍進、紅山、東升、東平四個生產隊首批危舊房改造拉開序幕,2006年春節前154戶職工喬遷裝飾一新建築面積98平方,二房一廳、一廚一衛一天井的平頂套間,開開心心度過
春節。
變化
通過危舊房改造,西聯實現了一年一變化、三年一大變的新貌。幾年來農場先後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在蘭馬、保衛等18個隊新建鋼混平頂套間863套,建築面積4.5萬多平方,3000多職工民眾住上明亮寬敞的套間。
西聯農場在總結前幾年職工
住房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農墾總局出台的加快“民心”工程建設有關檔案精神,制定了《西聯農場生產隊職工住房改造實施辦法》,規劃並實施“四個中心區“的職工住房建設工程,使職工住房提速。
兩個建設
一是建設占地190畝建築面積5.2萬平方的紅衛職工住宅中心區。採用金額集資辦法,對參與集資的每個建房戶,農場每戶補貼1.2萬元。紅衛大型集密住宅區已列入農場
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按
園林風格設計,集美化、亮化、綠化、淨化為一體,共30幢5層高600套,戶型分為80平方和110平方。每戶三房二廳一廚一衛。至2006年5月份動工.已完成主體工程40%。預計明年8月份可全部建成。
二是建設五星、東風、東方紅三個作業區職工住宅中心區。每箇中心區住宅達300戶以上,分為鋼混2層樓和平頂套間兩種類型,每戶建築面積98平方。與此同時,在對生產隊布局進行整合的基礎上,以集資興建鋼混經濟實用平頂套間為主,進一步加快推進全場職工住房建設步伐,爭取在三年左右時間使全場職工家庭擁有一套產權房。
華僑連隊
五星分場華僑隊是西聯農場下屬最大華僑連隊,也是西聯農場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未進行房屋改造的連隊,居住人群主要由越南歸國難僑組成。連隊目前共有70多戶,300多人,職工主要居住在幾十年前蓋的瓦房,少量職工可以住上了新蓋的平房宿舍。
地圖信息
地址:海南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臨高縣